4月27日,国家邮政局发布2021年一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披露了今年邮政快递行业的多项新动向。
数据显示,受去年基数较低、今年春节休市、地方过年政策以及电子商务推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达到219.3亿件和2237.7亿元,同比增长75%和45.9%,最近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4.4%和20.4%。
业务量方面,据统计,一季度快递业务净增94亿件,接近100亿件,其中1月净增47.1亿件,月增20亿件成为新常态。全网复工复产速度快于上年,2月20日(正月初九)快递包裹量恢复至春节前正常水平。假日经济已经成为行业增长的亮点。春节期间(2月11日至17日),快递包裹累计揽收量同比增长260%。
从业务结构看,一季度邮政寄递业务业务量不足快递业务量的三分之一,信件、汇款、包裹、订阅报刊累计业务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5.8%、21.9%、5.5%和2.9%。相比较而言,海外快递业务占比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对全部快递业务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快递经济”正在形成,基于“快递经济”的产业集聚模式初具规模,城市产业辐射带动的能级逐步提升。
同期,国内疫情防控成果巩固扩大,经济稳步回升,海外对我国物资需求增加。据统计,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达到5.3亿件和28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71.1%,两年平均增长35.2%。
从区域结构来看,华中地区快递正在加速崛起。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8.2%、14.3%和7.5%,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8.2%、12.7%和9.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合计占比呈下降趋势。其中,广东和浙江贡献了全国快递增长的近一半。14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湖北增速领先,为247.3%。省会城市快递业务量占全国的35.5%,同比一直在下降,城市间快递增速分化。
目前,“快递进村”工程正在加速推进。据介绍,各地通过多种模式推进快递进村,如鼓励快递企业合作进行“统一仓配”,利用村级客运班车带动快递下村,利用村委会办公室设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负责快递收件,利用乡镇网络运输车设立“流动快递车”提供定点流动快递服务等。,快递服务直达村的比例大幅提升。
国家邮政局分析,一季度,快递和包裹业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5,较去年同期下降5.4,龙头企业分化严重,二三线企业逐步出清。社区团购和即时快递业务对传统快递业务造成冲击,电商快递结构发生变化,头部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格局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快递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战”还在继续,并在近期持续发酵。数据显示,一季度快递平均单价10.2元,低于去年同期。从产品价格变动来看,同城和异地快递均价分别为6.4元和6.1元,同比分别下降9.2%和22.9%,同城快递均价首次超过异地。国际/港澳台快递价格继续上涨,均价53.7元,同比增长2.4%。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各大企业业绩承压,企业融资加剧。企业重点增加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运输能力建设和加工中心自动化升级。
据南都记者了解,受新冠肺炎疫情干扰、快递公司集中补充业务量、部分地区市场竞争加剧等综合因素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部分地区快递价格明显下降,导致目前我国快递市场价格偏低。截至目前,申通、顺丰均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财报业绩亏损,主要受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低价快递带来的毛利压力等因素影响。
针对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例如,近日浙江省审议通过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引起业界关注。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也已出台《全市快递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重点整治快递服务标准违规、侵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快递企业“刷单”等六个方面。
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有快递企业回应称,“不断完善快递行业发展相关立法,加强执法活动,有利于减少快递行业恶意竞争,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商家、消费者和快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可能对当地快递市场价格、经营环境和服务水平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并可能对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市场份额和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有证券研究分析指出,监管层加强对行业的价格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行业的价格竞争,快递龙头企业短期内有望迎来利润修复。但草案以成本与价格的关系作为监管标准,仍存在标准模糊(各企业成本有标准差异,各公司仍在不断降本增效)等问题,监管实施难度大。我们还需要观察后续的执行情况。
采写:南都记者傅晓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