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微信官方账号:zhidxcom)
文|晓寒阴影
近两年,VR(虚拟现实)市场行业的火爆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商业变现模式一直不太清晰。与此同时,虚拟现实线下体验店已经成为公认的虚拟现实的最佳实现方式,也是普通人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最简单的方式,就像当年网吧和游戏厅在PC普及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样。
一些VR领域的先锋企业家,商业嗅觉灵敏的商人,盯上了VR线下体验的生意。从一线城市到4 ~ 5线的小县城,都能看到各种形式的虚拟现实体验店和设备。仅在北京,四五月份就有几家很有技术背景的新店开业,整个VR线下体验圈热闹非凡。这包括:
1。陨石VR科技馆
4月17日开业,位于751D公园二楼(798艺术区东侧)等咖啡店,由地产和风行科技联合打造。
2。乐翻天虚拟现实乐园
它是乐可虚拟现实公司和北京乐东世界的合资企业。位于三里屯SOHO,营业面积120多平米。5月1日正式开业。
3。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
全资公司中国万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住在鸟巢一楼国家会展中心,总经营面积近500平米,是国内最大的VR体验店。
4。选择VR天堂
5月21日开业的Choice VR乐园位于北京悠唐购物中心,总营业面积近300平米。由星辉选择(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成立。
知止独家走访了上述四家线下虚拟现实体验馆进行实地体验,并与负责人进行对话,为您梳理线下VR体验馆的发展逻辑,揭开这种商业模式中的利益相关者在做什么,游戏怎么玩,套路怎么做,同时试图解决一个问题,VR线下体验店真的是下一个疯狂的创业金矿吗?
(志东参观的四家店铺只有一家有独立门面,其他三家都是商场的空地)
商业模式:直销和加盟同样重要,对于B端也有玩法
在知止走访的四家体验店中,乐翻天、Chose、万通,包括今天下午举办VR乐园发布会的沉浸式体验,都将自己定位为一站式VR乐园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希望通过开体验店来吸引加盟商的注意,然后购买他们提供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会包括店面装修设计、设备齐全、技术培训等等。
所以这三家线下体验店更像是一个样板店的起点。商业模式是提供技术和设备,寻找加盟商。
图为VR天堂的游戏室。
加盟费根据大小不同,从十几万元到120万元不等。其中,乐翻天、万通等公司提供中小型解决方案,而选择VR乐园的标准解决方案目前只有一个,加盟费用为120万元,与他们在北京悠唐购物中心经营的第一家体验店相同。
陨石VR科技馆走了一条服务B端用户的路。陨石CTO张悦表示,现阶段陨石以低廉的价格和全面的设备吸引了大量的C端用户。当用户数量达到相同规模时,可以为VR硬件或软件公司提供测试服务。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内容开发商,都可以把自己早期的产品放在陨石体验馆,供客户体验和收集反馈。
外设体验与空并存,自研内容与平台游戏不相上下
图为陨石VR科技馆体验区
VR体验馆设备:
VR体验馆的头显设备是最全面的。包括5台三星Gear VR和配套S7 EDGE手机,2台vive和OCULUS,1台全进口VRCADE。同时,陨石还购买了包括赛车座椅、大鹏头显、激光枪、配套游戏在内的三套完整解决方案,由上海法米库公司研发。
内容方面,除了三台Famiku设备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游戏外,其他设备均适配Oculus或Steam平台的内容。VR体验馆门票60元/次,可体验所有设备,但每台设备限一次。
值得整合的是这款VRCADE套件,由美国VRstudios开发,包括一个用于无线传输视频图像的头显,一个手枪形状的控制器和六个摄像头提供的位置和运动跟踪系统。这个系统简单版的价格高达20万人民币。虽然游戏画面是无线传输的,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不会出现延迟或停滞的情况。再加上动作捕捉摄像头,这套系统可以捕捉枪械控制器的位置和动作,比如左右倾斜、转弯等。与一些简单的枪式输入设备不同,这款枪式控制器需要你在游戏中瞄准时采用现实中的瞄准姿势,也就是你需要像游戏中的真枪一样瞄准射击。
乐天天VR乐园的装备:
乐翻天VR乐园配备三重彩蛋椅(大鹏头显用)、射击游戏套装(大鹏头显用)、雪橇模拟器(VIVE头显用)和两套VIVE。游戏主要从Steam平台下载,少数游戏是乐可一个人开发的。
上述每种设备都单独收费。蛋椅、射击、滑雪每次收费三五十元,而Vive每次高达百元。所有项目的体验时间都在10分钟左右。
图为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赛车体验区。
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设备:
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的设备都是国内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每个解决方案都包括头显,液压挺杆支撑的运动座椅,方向盘、控制杆等外设,以及配套的游戏。但是,所有的设备都没有使用位置跟踪系统,用户坐在由液压挺杆支撑的多向座椅上,被动地接受游戏内容。
万通体验馆现阶段正处于促销期,推出了5款1元趣味特惠。据说优惠将于6月5日结束,届时将采用类似乐翻天的分类收费模式,费用在50元左右。
选择VR天堂设备:
今天发布的VR天堂和沉浸式解决方案都希望通过位置追踪设备和背包电脑,创造一种类似于虚空和零延迟的游戏体验,可以实现自由行走和多人互动。Choice VR乐园的追踪装置由it和蚁视联合开发,游戏内容由用户携带的清华同方深度定制笔记本运行。
美中不足的是,它的枪式输入设备不提供位置或运动追踪功能。用户无法像VRCADE的枪型控制器那样像真枪一样瞄准射击,只能像鼠标一样移动手中的光标进行瞄准射击。VR Choice Park现在提供两款游戏供玩家体验,一款是基于虚幻4引擎的僵尸游戏,另一款是合作伙伴开发的多人PVP游戏。收费标准为每人220元,体验时间约30分钟。
图为陨石VR科技馆Famiku体验区。
与大多数使用光学系统定位或捕捉静止运动的跟踪系统不同,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据说它独立开发了一种使用无线电系统定位的跟踪系统。据说这种方案克服了光学系统容易堵塞,成本高的问题。沉浸式提供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搭载一台PC,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顶配版将使用GTX1080显卡,该方案的配套游戏也由沉浸式自主开发。
业务运营:日入万元的大多看好发展
近一两年来,VR行业的火爆有目共睹。众多科技巨头和创业者纷纷入局。一起融资热潮的背后,也有销售疲软、变现困难等实际情况。
在技术不成熟、内容匮乏的背景下,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线下体验店上。在此次走访中,zhidxcom(微信官方账号:Zhidx Com)采访了这些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和消费者,了解了这些店铺的运营信息和消费者的体验,并与各店铺负责人探讨了线下体验店的发展前景,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陨石首席公关官孙旭说,因为地处798艺术区,人流量低,没有推广,所以陨石的人流量平日也就十几二十人,周末能达到四五十人的水平。这些体验者大多是798艺术区其他场馆的工作人员或者一楼“等咖啡”咖啡店的顾客。其试运营期间,陨石体验价60元/人,所有装备均可体验。
由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开拓企业市场,陨石并没有希望通过其门票收入收回近300万元的投资成本。陨石CTO张悦表示,“现阶段VR的硬件和内容都没有准备好,去体验店的都是一次性消费,商家无法持续盈利,而且VR行业处于早期,体验店也面临着设备升级的风险,所以我们不想通过体验票获得收入,而是扎扎实实做好体验,从而进一步打开企业市场。
图为乐翻天虚拟现实乐园。
相比之下,其他几家体验店却表现出乐观。据乐翻天经理介绍,一个月来乐翻天的经营业绩非常好。平日每天有100多名乘客,周末能达到300到500人,每天营业额超过1万元。
据其介绍,乐翻天VR乐园的租金每月不到15万元,而装修和设备的投入在40万元左右。“人们往往会记住某个领域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而忽略中间的那些,所以现在打造VR体验店的品牌并不算早。”当被问及投资VR体验店是否为时过早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
“虽然现阶段技术不完善,内容匮乏,但这也是抢占VR体验店市场的好机会。当技术完善了,内容丰富了,机会窗口也会缩小。下个月,占地500平方米的乐翻天旗舰店也将在中关村开业。”工作人员补充道。
VR乐园的首席运营官张文(音)表示,“虽然现阶段的体验还不完善,但去体验店体验的大部分顾客都是非专业人士。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打发空闲时间的娱乐场所。画质和体验效果并不是这些人关注的重点。”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沉浸式新闻发布会上,沉浸式董事长张也表示“目前的VR设备价格昂贵,内容匮乏,只需几十元就能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的乐趣,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VR线下体验店才是VR行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用户反馈:没有不适感,体验很好
除了亲身体验以上四个体验馆的游戏内容,东西方现场还采访了在场的部分用户。令我们惊讶的是,没有受访者表示在使用这类设备玩游戏时会感到头晕或恶心等不适。至于游戏屏幕,由于不是职业游戏玩家,这些受访者表示屏幕质量已经不错了。
图为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大厅。
在万通体验馆,甚至聚集了大量中老年人,他们对虚拟现实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午餐时间仍有大量顾客排队体验。其中一位老先生说,这是第一次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很刺激,很真实。当被问及是否有头晕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时,老仙连连摇头,表示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知止在万通虚拟现实体验馆的大厅里呆了20多分钟。在这期间,不时有各种惊喜或者被惊吓后的尖叫,从这些消费者的兴奋和喜悦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震撼和喜悦。他们不知道vive和oculus是什么,也不知道空之间的行走和场景交互是什么。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9亿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验”可能只是经验。
考察整体感觉:
通过走访以上四家线下体验店,我们发现目前的线下体验店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规模不大,直销和加盟并重,空间行走的周边体验模式和多人互动模式并存。
2.带外设的国产设备很多,进口设备很少。国产游戏和平台下载游戏各占半壁江山。
3.大部分门店经营状况良好,经营者看好其发展前景。
4.用户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说明体验很棒。
VR体验店真的是VR行业最好的打开方式
对于科技圈的人来说,VR技术还有待提高,游戏或者电影的内容还有待丰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VR,普通消费者需要的可能真的只是简单的“体验”。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体验店的出现,对耳机、外设、游戏内容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是创业者的机会。不过,虽然现阶段普通消费者对VR设备或内容的质量要求不高,但也不是没有要求。无论硬件还是内容创业者,都不能降低要求,推出粗制滥造的产品。
目前虚拟现实元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各大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虚拟现实产品和发展战略。谁能在风中飞翔,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