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见习记者通讯员冯
中秋节,小区比平时安静。黄是丽水人,负责杭州翠园一区的24小时超市。人们仍然不时光顾它,忙于节日的必需品。
一位大妈进店买了一盒牛奶,顺便看了看冰箱——“怎么回事空?”"货物将会晚点到达。"陈斌解释道。最近几天超市需求量很大,黄特意多准备了一些货,但偶尔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中秋节,我会多准备调味品、冷冻食品、饮料等产品,也会准备大包装。”陈斌指着调味品架。“逢年过节,尤其是中秋节、团圆节,大家都会送礼、聚餐,对这些东西的需求会更多。”本来货架上的商品种类还蛮多的,酱油只有20种。现在,商店还增加了大包装礼品供顾客选择。
然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没想到,货架上摆了一大堆好看的东西,却没有中秋节的美食主角——月饼。
当然,这不是黄的故意疏忽。
“以前别的超市送月饼,很少有人买。人们不会在小店里买月饼。月饼种类繁多,难以满足居民口味,所以不卖。但是我留了手机号。如果有人有特殊需求,比如月饼,水果礼盒,你打电话给我我会单独给你送过去。"
小区里很少有居民有这样的特殊需求,有几个叫黄的,都是想给员工发福利的公司或团体。
两个月内第二家24小时社区超市开业
给姐姐放假,自己选择留下
不久前,黄在翠园四区新开了一家24小时超市,负责进货、布局和日常管理。
过节,两家店来回跑。
“到了假期,大家都休息了,我们却是最忙的时候,不能放松。”
中秋节已满,家人团聚,黄选择独自看店。
为了照顾不熟练使用手机支付的老年居民,两家店通常会请一位大姐帮他们收现金。今天,他给大姐姐们放假了。
“假期期间我们会更忙。我们根本没有假期。大姐有家人,想回家过年。”
老人中秋聚餐社区食堂解决方案
最大的愿望就是无人超市能走的更远
中秋节那天,他和一个同事兼朋友一个人守着一家店。早上九点来这里,等到晚上九点。
中秋节晚餐吃什么?他没有隆重的安排,就吃小区的老食堂,比较方便。
在杭州打拼五年后,黄再也没有回家过中秋节。“超市在节日期间很忙。淡季或者过年的时候回去。但一定要打电话给家人问好。”
中秋节前几天,他过了28岁生日。这也是一顿简单的饭,有好朋友和一个小小的庆祝。
“我的生日愿望是顺利开超市。”
两年前,他就着手做这个新奇的超市项目,今年终于进入了闹市区。他不断在朋友圈表达感谢。
如果你见过凌晨两三点的超市
你会更好的理解奋斗的意义
超市下沉社区,和老食堂、社区活动中心一样,已经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
自7月开业以来,他也融入了烟花的生活。
“这是老李。”他笑着介绍了一个熟悉路的大叔,还刷了脸。“他家就住在店对面,每天都来买烟和我说话。”
对了,以前拄着拐杖买榴莲冰淇淋的甜甜老两口,现在经常买酸梅汤,”大叔说,因为他老婆爱喝。
陈斌也见证了社区里温暖的爱。“跟我们反映后,我给他多准备了几个箱子。他那天直接买了一盒酸梅汤,我们搬到他家。”
显然,他和居民们相处得很好,有几个朋友,没事的时候可以一起聊聊天,吃吃喝喝。还有其他同龄的,也有叔叔阿姨。
“他们会告诉我他们自己的故事。没吃饭的时候,小区的大姐给我夹菜。总开玩笑说给我介绍个人哈哈。”
他说,在小区里,也是在另一个家里。
重要的是他看好这个职业的未来。
陈斌说,如果你见过超市里凌晨两三点钟的灯光,你就会明白,是哪个奋斗者没有全力以赴,筋疲力尽,然后用鲜血复活的。
放弃2万到3万月薪创业
真的值得吗
“我们的团队认为24小时超市是未来的趋势。货架不是冰冷的机器,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它们的温暖。”
陈斌已经在杭州五年了。
做过很多工作,美术老师,设计,电商运营。拿最初的两三千月薪来说,也达到两三千元月薪的巅峰。
直到这两年超市开了,一直走,目标渐渐清晰。
“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慢慢摸索,现在能做到,就是很大的收获。这种工作经历是我自己的,跑不了。”陈斌害羞地笑了。
最近,他买了一个新玩具:一辆很酷的摩托车。繁琐的工作结束后,他会骑着摩托车去看大自然的风景。安静的大自然总会给他很多力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传播网络上所有作品的版权。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