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鲁北农村大集变得越来越热闹。商贩们摩拳擦掌,准备在春节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里大干一场。
棉花糖是农村集市上的畅销货,不过,随着加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摊主们为了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开始在造型上动起了脑筋。这位农村大哥算是行业里的佼佼者,他非常有心的在棉花糖上沾上眼睛和嘴巴的小贴画,变成了一个小猪的模样。
大哥说,他的这个创意来自于小孩子玩的贴画。通过市场试卖后他发现,只需要多付出几毛钱的成本,就能让自己的产品得到更多小朋友的青睐。
尝到创新甜头的大哥专门找人订购了100多个造型的小贴画,每做出一个造型就用手机拍下来,作为样品让小朋友自己挑选。
大哥说,通过自己小小的改进,他的棉花糖在销量上明显增长,而且价格也略高于同行,没过多久就引来别人的跟风模仿,对此,大哥也是哭笑不得。
目前,大集上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炒货了,作为传统的春节热门食品,瓜子和花生的销量牢牢占据排行榜前两位。
不过,由于商家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悬殊,这个行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些大的商家往往都是一整一整车的拉货销售,为了尽快出手,他们既做零售又做批发,而且出货都按批发价,这样就导致了整体的利润偏低。
这位炒货摊主坦言,他每天都能卖1000斤左右的瓜子和花生,但是每斤的利润却不到一毛钱。这样的低利润实在是迫不得已,竞争太激烈了。
作为廉价鱼,10元4斤的白鲢直接铺在地面上销售在农村大集上司空见惯。
卖鱼的大哥说,他承包着30多亩水塘,这几天每天都要捕捞1万斤大鱼,草鱼最受欢迎,直接被鱼贩包圆了,剩下不好卖的白鲢自己带到大集上销售。
大哥夫妻俩一个负责给客户挑鱼杀鱼,一个负责收钱找零。因为他们的鱼普遍超过3斤,价格又便宜,因此非常受市场欢迎。从早上忙到现在,大哥夫妻俩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鲁北农村,春节祭祖是非常隆重的传统习俗,与祭祀有关的物品卖的特别火。这位大叔卖的像画一样的东西叫做“祖子”,也称作“家堂”。是当地人纪念祖先用的物品,每年除夕当天扫墓祭祖完毕,便请出家堂挂到客厅正北面,摆放贡品来供奉。
除了卖家堂画,大叔还有一个特殊的赚钱途径,因为大叔掌握了一手好毛笔字,因此,代写祭祀文字成了他谋生的另一个来源,就拿代写家堂来说,虽然每次只需10元钱,但是请他写代写的村民却非常多,忙的时候,大叔一天能写50多副,算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报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