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转机。
——鑫金融
最近,新金融业似乎总是有点萧条。随着监管力度的进一步收紧,个人消费信贷增速持续下滑,到三季度末,正常运行的P2P平台数量已降至621家。
但是,如果我们以开阔的视野来看待行业,小微信贷将迎来爆发期,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将继续努力,这也将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今天分享的这份报告详细梳理了自第三季度以来该行业的热点和变化趋势。温馨提示可以在公众号对话回复“第三季度报告”获取完整报告,尽情享受~
2019年共同黄金第三季度报告:五大热点控制着行业趋势,巨人的趋势令人深思
正文|苏宁金融研究
资料来源:苏宁财富信息
连续跟踪网上金融工业《互联网金融行业2019年第3季度报告暨银行业金融科技转型专题报告》按计划。本期的重点内容如下:
1.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加并为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货币开辟道路。在反周期监管理念下,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革LPR报价机制和支持小微企业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2、央行发布《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即将进入新格局。在线贷款行业、消费金融的危机中还有希望第三方支付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风险控制面临挑战。
3.自金融控股管理办法出台以来,Bigtech受到了广泛关注跟随。
4.阿里正在重新安排电商场景。腾讯希望发布新产品并参与信用支付,苏宁金融半年报业绩亮丽,百度成功入股消费金融公司,平安银行获得银行业第一个汽车消费金融许可证。金融科技巨头不断完善业务布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5.本行继续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每家银行都采取了哪些行动?这份报告将作一个特别的分析。
6.只有通过总结、反思和展望,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凝聚苏宁金融研究所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1数据中的信号
截至2019年6月,季度GDP增长率为6.2%,是过去十年来的最低水平。2019年1-8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22.56%。
2015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6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3%。
2016年以来,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6月,消费贷款余额已达12.7万亿元。然而,增长率(同比)继续下降,从2017年9月的38%下降到2019年6月的19.5%,增长率出现了拐点。
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以及相应的月环比增长率显示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和拐点。交易数量在季节性下降后反弹,月环比增长停止下降并反弹,平均交易金额因季节性因素得到修正。
受持续强力监管的影响,部分上市平台业绩受到影响,但也有快速成长的上市平台,行业分化已成为常态。
2行业热点和拐点
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将重点放在《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行业和金融科技巨头迎来了新的监管模式。在线贷款、消费金融和第三方支付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
1、央行发布金融科技计划,从多方面进行规划和工作部署。
2、央行发布了《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办法》,明确了金融控股集团的定位,明确了控股公司的禁止行为。
3.网贷领头羊陆进全面退出P2P,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行业出现新的转机。
7月18日,据报道,lufax计划退出P2P网络借贷业务,引发多方反应跟随。陆金锁回应称,P2P业务正在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减”要求(减少股票业务规模、贷款人数量和借款人数量),现有产品和客户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自8月以来,lufax已停止向共同基金协会上传在线贷款业务数据。业内人士认为,这是lufax准备退出在线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信号。
9月2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和互联网贷款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地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支持P2P网贷机构开展业务,接入运营机构基础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100家银行征信等征信机构,继续打击恶意逃债,取缔已退出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加大对网贷领域失信者的处罚力度。
4.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公司面临挑战。
9月初,监管当局对一些涉嫌使用爬行动物技术和侵犯公民隐私的大数据公司进行了集中调查。与传统方法相比,大数据风险控制以数据为中心,引入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考虑了更多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因素,在小额信贷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收集大数据也有侵犯公民隐私的风险。此次集中调查表明隐私保护升级,大数据公司将面临更多挑战。
5、严格查处资金使用情况,满足现金贷款监管。
年内,由于对信贷资金使用监管不力,一些金融机构因非法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9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方银行业监督管理局相继出台相关监管规定,严格调查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现金贷款行业将再次欢迎监管。
3
大趋势
传递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苏宁金融、百度金融(杜小曼)和平安金融科技(金融一账户通)是五大金融科技巨头在第三季度恢复行业新发展趋势的战略跟踪。
1.蚂蚁金服:根据阿里发布的第二季度报告蚂蚁金服的税前收入超过43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超过200%。根据阿里巴巴上市时的协议,蚂蚁金服已将33%的股份转让给阿里巴巴,此后,它停止向阿里分配利润。同时,在今年的“核心产业——etc产业”中,蚂蚁金服还做了投资布局。
2.腾讯金融:腾讯金融在成为腾讯财务报告的独立项目后表现良好,正在成为腾讯新的增长极。同时,与中金公司建立了业内首家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产品布局上,内部测试信用支付产品是“分布式”的。
3.苏宁金融:根据苏宁特易购根据苏宁的官方公告,金服筹集了100多亿。同时,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业务和哈萨克斯坦消费金融银行完成股东工商变更,杜晓曼金融持股30%,出资4.5亿元。
5.平安金融科技:金融一户通上市至今仍充满波折。
4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专题
根据央行《金融科技计划》的定位:金融科技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促进金融发展,提高质量和效率。银行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与中央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金融科技》的发布为金融科技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定位。
在各银行的战略转型方面,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业务层面:数据和智能转换;
(2)服务渠道转型:互联网与场景;
(3)客户获取转型:与互联网平台联合获取客户;
(4)科技产出:开放、使能和连接。
在银行投资方面,根据IDC数据,2018年中国银行业IT总投资规模为1121亿元,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1200亿元1351亿元。以几家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为例,可以看出,该行自身的金融科技投资正逐年增加。
在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方面,已有10家银行实施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就新兴金融技术而言,银行业开放已成为银行业重要的开放手段,各大银行都做出了一定的布局。
以招商云创和兴业数字为例,招商云创在2016年年报中提到了金融科技战略,兴业数字是银行业第一家设立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
而且招商银行2019年上半年,系统阐述了金融技术转型成果:
“本行积极加强网络服务能力,顺应客户行为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趋势,报告期内,在线互动服务比例达到89.31%(指各类远程咨询服务中文字在线服务的比例),文本在线交互已成为远程咨询服务的主流。同时,加快智能服务的演进,深化智能机器人的训练和学习,加强算法优化。报告期内,智能自助服务占75.45%(指智能机器人在各类远程咨询服务中承担的服务比例)。视觉计数器的月平均功率为252万次,单日的最高突破为13.21万次,突出了网点非现金交易的替代效应。"
法国兴业银行是银行系统最早的金融科技子公司。2016年,兴业银行开始独立运营,正式打包“银平台”的IT能力和服务,并将其出口到中小金融机构。我们从兴业数字基金的战略制定和业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5展望与展望
首先,我们需要警惕消费金融业的逾期风险。
严格调查大数据公司,揭开消费金融行业转型的序幕。从业者需要警惕逾期率上升的风险。
首先,放高利贷和超利贷平台一刀切。意外曝光后,超利贷平台成为热门客户。没有大数据公司提供的反欺诈支持,超利贷平台直接面对贷款欺诈团伙,在技术对抗中被击毙,结果惨淡。
二是长贷小幅度破贷,平台逾期率上升。超利贷的平台出了问题。合规线两侧(36%)的长期借款人的资本链正在收紧。借款人不能在高利贷平台上借钱,也不能在合规平台上付款。合规平台将出现一波逾期未付的费用。特别是利率定价在24%-36%之间的产品首当其冲。
第三,谨慎放贷情绪的抬头和风险控制策略的转变。逾期率上升后,持牌机构会调整风险控制策略,刻意避开长组,导致长组资金链收紧,平台逾期较多,形成自我强化循环,行业逾期率普遍上升。
第四,资本方撤资,拐点即将到来。作为资本方,为了规避风险,或减少资本投资,或提高合作门槛,以次优借款人为主的平台开始遭遇资本压力,贷款下降,盈利放缓,行业层面出现明显拐点。
第五,最终,现金贷款已经生锈,消费正在分阶段上升。在上述演进链中,监管机构将及时介入,一方面拉现场贷款,另一方面压现金贷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战略反思。
最后,调整风险偏好以应对行业不断变化的环境。
本报告最初由“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研究人员为薛洪言、陈嘉宁、黄大智和赵一丁。
温馨提示,你可以公众号对话回复“第三季度报告”获取报告的全文~
分享也是一种力量。
请注明出处微信编号和作者
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席nfinance@126.通用域名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