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者的福音来了!
目前,中国的灵活就业涉及大约 2 亿人,但一直以来,工伤风险大、参保门槛高、养老保障薄弱、“青春饭”焦虑这些都是2亿灵活就业人员最大的“痛点”所在。
仅在工伤保险方面,近两年灵活就业群体中就频发交通事故、猝死等工伤事件。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指出,在1692份有效样本中,43.32%的快递小哥有时会遇到交通安全问题,10.87%一直以来都有交通安全问题,9.16%经常遇到交通安全问题。
灵活就业群体一直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
而在今年,灵活就业、灵活用工已经成为中国保障民生、稳定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鼓励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灵活就业的措施;
5月24日,李克强在宁波考察,重点关注了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问题及大学生灵活就业情况。
短短两个月,从点到面,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公布到落地推动,中央已经表明了全面深化与提升灵活就业、灵活用工发展的决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相关部门将从四方面支持自主创业、多渠道灵活就业。
01 降门槛
受益对象:
在指定场所和时间内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从事便民劳务活动符合条件的人群。
政策措施:
①免予办理营业执照;
②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③经批准占道经营的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
02 强扶持
受益对象:
自主创业、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
政策措施:
①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其中,个人贷款额度提高到了2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
②对符合条件的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等。
去年,创业担保贷款共发放了1681亿元,为个人创业发放贷款102万笔。
03 优服务
①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在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和机构免费发布供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
②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外包等专业化服务。
③动态发布新职业,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等。
04 促孵化
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基地等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重点群体提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免费经营场地,优先满足重点群体个体经营需求。
目前,各地人社部门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创业载体达到了8800多家,认定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0多家。
01 放开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
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
02 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责任,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
03 清除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
抓紧清理和取消不符合上位法或不合理的收费罚款规定,为灵活就业创造好的环境。
国家在密集出台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的同时,多地也在实践相关的措施。
01 广东出台特定人员参保工伤的试行办法
今年1月,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办法(试行)》,受益人群分为5类特定人群、3类新业态从业人员。
其中,家政服务人员,网约车、外卖、快递等特定人员,都被纳入了工伤保险参保范围。
4月1日起,正式开始试行,试行2年。
4月20日,广东省也印发了《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户籍参保门槛,灵活就业群体终于实现在异地参保、落户、享受当地相关资源的梦想。
5月1日起,该办法也正式开始实施,有效期5年。
02 苏州印发公积金制度试点细则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比较关心的公积金以及其他社保待遇,各个地方也在探讨解决方案。
4月21日,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了《苏州市自由职业者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实施细则》及《苏州市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实施细则》。
其中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采用固定金额档次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和在职人员相同的公积金待遇。
也就是说,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都可以缴存住房公积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也可以使用公积金了。
03 江苏建立独立职业伤害保障
以呼声较高的工伤保险为例,江苏南通等地采取政府主导、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方式,建立独立职业伤害保障。
政策扶持、规范市场,不难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灵活就业群体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