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动迁房小区一样,浦兴路街道东陆新村二街坊(凌二小区)也遇到了停车难的问题。而就在去年,一场由团区委举行的“青社沙龙”主题研讨会成了破题的契机——作为焦点案例小区,团区委、街道和小区将停车场改建项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最终为小区改建了智能“口袋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的民生问题。
“小区需要更多的停车位,改建停车场和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究竟怎样才能合理规划设计,发挥最大效能?”这些问题曾是浦兴路街道凌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金珏辰苦苦思索的难题。凌二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动迁房小区,共有40个楼栋、142个单元,现有居民1910户。近年来,随着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加,尽管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小区通过拓宽过车位、严格管理外来车辆等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增多,“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依然是小区居民的一大心病。
2021年上半年,由团区委和浦兴路街道党工委共同主办的一场会议——浦东新区“青社沙龙”主题研讨会举行,近百名社区治理领域青年人才参加。在会上,来自区内区外的嘉宾们围绕“如何疏堵结合缓解小区停车难”的社区治理问题,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为破解“停车难”问题出谋划策,这也给金珏辰更多启发和思考。
据了解,“青社沙龙”是团区委自2020年5月起创新开展的项目,每场沙龙以“1+1+N”形式开展,即1次“分享+启发”为重点的主题研讨会、1场“研讨+提议”为重点的开放工作坊、N场“调研+实践”为重点的“青社微沙龙”,目的是引领社会组织和青年骨干关注社区,投身社区治理前沿,参与解决社区治理难点问题。项目开展以来,围绕“加装电梯”“老旧小区物业费收缴”等主题,已开展17期70余场活动,为社区治理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诸多助力。
作为焦点案例小区,在这次主题研讨会结束后,团区委、街道和凌二小区将停车场改建项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内容之一,不仅开展了“开放工作坊”和数场“青社微沙龙”,引入华东规划院浦东中心、浦东供电公司等专业机构、青年规划师、青年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针对凌二小区停车场改造问题群策群议,同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可操作的落地方案。
改建中
配套的小花园
“原先小区有块1200平方米的门球场荒废已久,经过走访调研,最终决定将这里升级改造为智能‘口袋停车场’。”金珏辰介绍说。经过约60天的施工,原先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门球场摇身一变,成为家门口拥有48个停车位的漂亮、整洁、规范的停车场。期间,浦东新区青联委员钱春鸿在了解小区的实际需求后,捐助苗木,发挥专业优势,联合社区居民志愿者一起建设了配套的小花园。同时,针对小区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浦东供电公司指导支持,为小区免费安装16根新能源充电桩,并针对新能源车制定相应的充电管理办法,确保充电桩安全高效使用。
团区委相关人士表示,凌二小区停车场改建项目是共青团、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爱心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多元参与、群策群力的成果。居民区也将通过对小区停车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对原有停车位再次合理布局等措施,以“疏堵结合”为原则,鼓励更多的青年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加大青年志愿者力量,不断提升居民自治共治意识和能力,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