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珍梅
新学期伊始,已运营十年的青岛市区部分公办中小学校车突然停运,家长措手不及。官方答复: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就近入学,使用校车不合规定。而也有家长质疑,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学,能否不要搞一刀切。
突发:校车开学突然停运,家长送娃措手不及
开学了,孩子乘坐的校车突然被叫停了,这着实给杨女士打了个措手不及。
杨女士的孩子就读市南区中片一所热点小学。因为老城区的房子面积小,加上又有校车可坐,两年前,一家人就搬到了东部广电大厦附近的改善房住了。“我家老人没法过来看孩子,我在市南东部上班,孩子爸爸在崂山上班,也没法接送孩子。前两年坐校车,确实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可是,这个学期开学前两天,突然接到了校车停运的通知。因为通知下得太突然,杨女士都来不及做其他规划。
根据杨女士提供的短信纪录,2月25日,她所在的校车群发来一条通知称:按照青岛市教育局全市安全工作会议和市南区教体局安全科要求,目前为市南区部分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公司因未取得合格的资质和完善的手续,不得作为校车运送学生。建议家长在相关单位没有整改合格之前,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务必不要乘坐此类校车。
校车突然停运,的确乱了部分家长的手脚。郭先生的女儿也在市南中片上学。因为二宝的到来,郭先生一家搬到了父母家住。“以前大女儿坐校车上学就比较省事。现在校车不让坐了,这两天我们几个家长轮着接送孩子。”郭先生说,以前市实验小学、大学路、文登路等学校很多学生坐校车。现在这些孩子很多都改为私家车接送。一到学校门口就堵得死死的。
调查:停运校车集中在部分热点学校,运行已十年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叫停的校车,小学主要集中在市南老城区部分小学,初中则分布在各区的热点校。部分线路已开通十年。
有知情人士透露,十年前,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执行得没有现在这么严,当时很多孩子在市南中片热点小学上学,但家却住在十余里路开外的东部,每天开着私家车接送极为不便。也有家长购买五六万一平的“老破小”,买个学区房。等孩子进入学后,又搬回离学校较远的大房子住了,大量的私家车集中上路,极易造成交通拥堵。校车开通的呼声很高。
2011年,一款被形象地称为“大鼻子”的美式校车驶上青岛街头。开通第一天,9辆“大鼻子”从全市各处分别驶向青岛市实验小学、大学路小学,成为青岛首批专业校车。
目前,青岛义务教育学段公办中小学绝大多数都没有给学生提供校车接送。民办学校的校车也没有停运。如新世纪学校、榉园学校、海信学校等在内的民办学校,新学期校车一如往常在运行着。
官方回复:公办初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使用校车不符合规定
校车停运一事成为开学这两天的焦点问题。为此,不少有需求的家长也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诉求。
3月1日,有家长在青岛政务网的政府信箱中问公办学校校车何时恢复。
对此,青岛教育部分给与答复称:,根据《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青岛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全部就近入学,使用校车不符合规定。学校从未与任何交通运输企业签约租用校车,仅有个别家长自行与交通运输企业联系,运载其孩子上放学,但青岛市审批部门从未审批过此类市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车。
根据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视频会议、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等会议精神,校车属于整治工作范围之一,2月25日,青岛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职责已对非法运营车辆下达停运整改通知。为此,校车公司通知有关学生家长,不再运营市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车。
官方的答复透出信息,此次校车停运实际上是国务院、省、市法规和管理办法的落地,停运合法合规。
争议: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学,不该一刀切
虽然说这次校车停运影响的范围,在全市看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部分有需求的家长而言,校车的突然叫停,的确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困难。
“我们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学校。但是就近入学不等于就近上学,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户口都符合入学条件。再说,国家鼓励生二胎,全家六七口人挤在三四十平米的房子里,根本不现实。”一名四年级学生家长郭女士坦言,这四年来,她认为乘坐校车是最安全也最省心的选择。“现在不让坐校车了,我们也很难搬回学校附近住。这样还是得想其他办法送孩子上学。开私家车就更添堵,想着几个孩子租个车,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这样恐怕带来的安全问题会更多。”
“和民办学校家长一样,我们自己掏车费,也不占用财政补贴,为什么就不行呢?”也有家长表示,既然官方说运营校车属于校车公司市场行为,那就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家长的需求是真真切切存在,而今直接“堵死”并不可取。
一位校车公司负责人透露,按照新办法,开通校车需要同学校签订责任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学校“点头”,车子就无法取得审批部门的标牌。但在实际操作中,出于种种顾虑,学校并不愿意签订这样的责任书。没有标牌就属于资质不完善。资质不完善就不能上路,这就陷入一个死循环。这位负责人称,对于校车运营的资质取得,国务院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要求必须获得教育部门的认可。
对于个别家长提出的学生上放学乘车困难的问题,学校会采取“弹性”到校机制、安排学生托管等方式来解决家长后顾之忧。教育部门同时提到,会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会向省、市有关部门报告,在国家、省修订校车管理办法时,酌情考虑并予以修订相关条款,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相关链接:何为校车?
2012年,国务院《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发布。条例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为需要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提供方便。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山东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95号)》也做了相应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学生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依法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风险。”校车服务也被界定在“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
此外,自2021年1月1日起,新的《青岛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施行。在新版办法里,校车依旧是为了解决无法就近入学的农村地区学生上下学问题。办法还对教育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划分。办法新增了发展改革、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法履行校车管理和监督职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交运已经拥有专业校车1269部,在当时的六区四市近400所学校开通专业校车线路近2000条,每天运送学生近8万人。
不过,从2012年起,校车线路就开始往郊区、农村、山区转移。交运连续几年发展农村校车工程,每年在农村地区新增600辆专业校车。截至2020年12月28日,青岛共有校车2355辆,服务学校(幼儿园)578所,惠及学生(幼儿)14.8万名,校车运营规模全国最大。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