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支持的通知
关于农民工等返乡创业试点经验的通知
发改办发改[2021]7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实施《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先后三批组织341个试点县(市、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以来,我委大力整合相关政策、项目和市场资源,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各试点区积极探索自己的返乡创业发展道路,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返乡创业发展格局,对带动本地及周边就业、繁荣农村产业、促进农村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效果,现推广试点典型经验。
1、回归型创业型产业集群的引进、培育与发展
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托各种资源的良好利用,引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就业能力强、增收效果显著的县乡特色产业集群,如德兴市遮阳产业、上海市,江西省,贵州省正安县吉他产业河南省汝州市纺织行业机器刺绣等。
(1)充分利用当地的要素禀赋。引导国内创业,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安徽省因其邻近而得名长江三角洲积极引导家庭创业承接产业转移,望江县大力发展服装业,,潜山县重点发展毛刷产业,武威县积极发展电线电缆产业。重庆市充分利用各试点区县的资源禀赋和交通优势,统一规划,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如永川区现代农业、开州区电子轻纺等綦江区垫江区机械制造和电子商务物流。江西省实施“一县一品”战略,立足于原有的工业基础,着力发展南康县家具产业。兴安县重点发展箱包皮具产业,德兴创新发展遮阳产业。
(2)增加投资吸引力。以怀旧和怀旧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为依托,坚持精准招商,关注企业招商,在整个产业链上开展招商,引导海归群体发展、集群创业。贵州省正安县在外事部门密切关注正安大量吉他制造人才资源,组织团队到广东等地进行招商引资,在人才招聘中打出“怀旧牌”,引导和鼓励吉他制造技术人员回国创业,通过企业投资和产业链投资引进知名乐器及配套生产企业,开启了吉他产业集聚和“从无到有”发展之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建立了以企业为核心的招商平台。依托国际眼镜城等龙头企业返乡创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吸引东部地区上下游企业返乡发展,形成由100多家眼镜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覆盖眼镜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成为中国四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江西省贵溪市积极引进和发展面向市场的中介机构和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市场调研和项目谈判东莞、深圳等地先后引进了一批大型企业项目。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引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将创新创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延伸和拉长上下游链条,促进优质产品销售,促进配套产业集聚协调发展,拓展创业回归空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与其他电商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试点地区电商平台、物流渠道和营销网络建设,解决农产品“向上难”,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湖北省枝江市重点支持返乡人员电子商务创业,通过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器、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推进返乡电子商务创业试点等措施,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回归电子商务创业的新战略”芷江模式江苏省沭阳县大力发展“花木电子商务”,依靠沭阳软件产业园、苏澳电商产业园及各创客空间、孵化基地加强电商创业载体建设,实施“远程网店”项目,建立“淘宝蜀阳直播基地”,在主流电商平台上搭建特色花木秀,建设“县公园、镇集中区、村网点”三级快递物流体系,每年评选“诚信花木电商十强”沭阳蜀阳十大淘宝精英和十大诚信花木网店将回国创业,壮大花木产业,引领县域农村产业振兴。
2、加强对返乡创业平台的支持
搭建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提供配套服务,降低创业成本,为培育返乡创业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
(4)打造回国专业创业孵化平台。依托各类返乡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全要素、全链条的返乡创业孵化服务,帮助返乡创业企业尽快发展壮大。河南省汝州市建立了四个家庭创业孵化基地,采用大众创业空间、创新工场和模拟创业模式。在创业期,家庭企业可以免费入驻。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已建成六个集线上线下、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家政创业孵化基地,具备孵化、培训、辅助运营、物流配送等综合功能。湖南省醴陵市实施创业孵化基地共建、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创业孵化回流联动机制。四川省宜宾市徐州区已建成孵化物理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推广平台四大平台,帮助种子项目扎根、新企业稳定运行、成熟企业加快发展。
(5)建设、改造和完善回归创业园。通过建设综合化、标准化工厂,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企业“袋式进入”,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返乡创业型企业集群发展。河南省汝州市以发展机绣产业为重点,根据返乡人员创业和经营特点,建成各地通过创新信贷政策、开发返乡创业金融产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措施,缓解返乡创业融资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设立返乡创业专项贷款,扩大返乡创业资金供给,重点支持农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发展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为农民工设立了100亿元回报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创业回报风险企业的支持力度。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以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切入点,引导区内银行创新,推出“产业升级贷款”、“品牌贷款”等50款金融创新产品,发行“大众创业创新债券”,支持返乡创业企业融资。甘肃省高台县引入社会资本出资,设立“弱水3000创业创新基金”,开展种子期回报创业项目研究天使投资。四川省邛崃市引入保险公司,开发农村土地流转绩效保障保险产品,降低返乡创业项目风险。
(7)保证创业返乡的土地。一些试点地区通过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创新供给方式,有效满足了返乡创业用地需求。这种经验值得复制和推广。山西省兰县首次将企业家返乡用地纳入城乡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优先保障企业家返乡用地。云南省南华县率先为创业热情高的返乡农民工提供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商务住房。安徽省泗县在不新增土地利用指标的前提下,利用原有“僵尸”企业的土地和厂房改造,支持返乡创业。山东省沂南县通过振兴老厂区低效闲置土地,将返乡创业作为重点。四川省仁寿县通过灵活的工业用地一年转让、长期租赁、租让前先租、租让结合等土地供应方式,降低返乡创业用地一次性支出成本。
(8)注意吸引和留住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保障和激励政策体系,积极吸引和留住人才。重庆市永川区建立了回流人才项目数据库,收集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分类对接、钥匙跟踪等方式,利用当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吸引他们回国创业。同时出台了“人才培养与引进16条”等激励政策,为回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供“绿色通道”,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四川省宜宾市实施“优秀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大学生、科技人才等返乡创业人才提供支持资金,对引进人才急需的高技术含量创业项目给予返乡补贴。陕西省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辐射作用,依托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培养回国创业的高端人才。安徽省遂溪县建立了“农民创业星火人才库”,跟踪培养创业成绩突出的返乡创业人才,并及时吸纳到党员和村“两委”队伍中。
(9)优化创业服务。进一步推广“紧身衣”改革,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服务机制,为返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为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江苏省金湖县农民工地方创业准入的实施是“无门槛”、“零收费服务”、“分步注资”和“无限量”改革。推出“多评一”一线在线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等员工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四川省宜宾市徐州区创新建立“1+n”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即一个县级+多个乡镇服务平台,通过网络互联、资源共享,为返乡人员提供远程在线服务。江西省鹰潭市成立了返乡创业项目评审组,对接触创业项目的干部实施“一对一”帮扶指导,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广、开放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江西省于都县建立了“店铺服务员”机制,确保每个返乡创业企业都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个服务单位和一个具体负责人,提供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各种困难。安徽省金寨县根据创业者的需求,列出技能“培训菜单”,依托当地技术学院,大力培训返乡创业者。河南省新蔡县利用政府采购服务机制,引进专业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市场分析、管理咨询等深度服务,帮助创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
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典型经验。国家支持农民工和其他人员返乡创业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试点项目已经到期。试点工作结束,相关文件同时废止。同时,鼓励这些地区继续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有效的改革措施,推动返乡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附件:返乡创业试点相关文件同时废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2021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