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学堂寄语:全心全意为股民服务是创办益学的初衷,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是塑造投资能力的起点。
打开股票软件,里面有成千上万支股票;走进银行营业厅,每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多达十几款。面对这么多类型的金融产品,我们究竟要如何去挑选呢?有哪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对各金融品种进行评估、比较,从而最终进行投资决策呢?
在现代金融学上,我们用来评估度量各类金融产品最常用、最关键的两大指标是风险和收益。那究竟要如何理解这两个维度呢?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收益这个维度。在这里,我们要先对“名义收益”和“真实收益”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假设你手中有一百元,现在可以买十个苹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通货膨胀,你手中的这一百元明年只能买九个苹果了。这种情况之下,明年你手中还是持有这一百元,“名义收益”为零,不涨也不跌;但是你的“真实收益”是-10%,因为购买力下降了10%。
为什么我们总提倡不要保留太多现金在手上呢,那是因为货币是会贬值的。当然,在多数国家里,除非你能到境外投资,只要本国的央行比较靠谱,本国货币会是比较基本的跨期价值载体,虽然其名义收益为零。
手中持有的现金几乎是没有任何真实收益,那储蓄、国债和股票的收益又如何呢?
在银行储蓄方面,虽然其收益不高,但实际上其名义收益还是大于零的。虽然不高,但总比持有钞票得到的零收益要好一些。
另外一个跟银行收益比较接近的是政府发行的国债。我国的国债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期限,通常而言,国债到期的期限越长,利率回报就会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国债期限拖得越长,也就意味着未来经济和社会甚至政治的不确定性就越大,那作为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就越大。
综上可得:在一般情况下,收益跟风险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那回报就应该越高。不同的风险,就会有不一样的预期收益。
众所周知,股票的风险就远大于国债。商业上那些上市的公司都必须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国债利率的预期收益。当然,我们在现实中要做这种判断并不容易,因为这里所言的是“预期收益”。
一般情况下,债券的收益会事先约定,但股票没有这样的约定。因为股票需要看其发行公司未来的经营利润到底如何,是无法提前确定的。因此对于预期收益,各类投资者各有不同想法。
所以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虽然A股市场给股民的平均累计收益低于同期国债。但由于投资者看法的各有不同,加之股票本身就是炒预期的,故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还在,股市也一直在发展。
但如果一直都是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估计就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问题。毕竟于任何市场,如果它带给投资者的收益长期违背“收益跟风险成正比”的原则,那最后参与这种市场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落得无法开张的下场。
事实上,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充满挑战,但相比之下,其总体上还是更成熟的。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的经历看看正常情况下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大致关系。
在1925年-2014年期间,倘若你最初由十万美元来做投资,期间每年的利息和分红都重新投入同样的金融品种中,那在这89年里,假使你把钱投在短期美国国债里,那到2014年你的十万就变成了210万美元了。倘若放在美国大公司股票,那就变成了5316万美元;如果放在小盘股,那积累起来的数字更加可怕,高达2亿7千4百19万美元!
所以,你会发现,长期而言,风险越高,收益回报总体会越高!但事实上这份高收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因为在达到长期效果之前,你可能会经历很多上涨下跌的起伏,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就上述的几种收益类型而言,短期国债的风险波动率最低,才3.5%,但小盘股的波动率高达32%。
我们在度量各类金融产品,判断投资价值时,千万不要只考虑收益。我们不仅要考虑风险,同时还需要考虑其风险。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自身的性格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我们的心里承受能力有多大,如此才能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谨记:做投资时,千万不要只看收益而忽视风险,也不要不顾风险去追求收益!
END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境外机构编号):91310109MA1G5BK839
免责声明:本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能作为您的投资依据,您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请您确认自己的具有相应的权利、行为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承受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所涉及个股仅作为案例分析和学习交流,不作为买卖依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