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制的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主要内容解读)


《网络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主要包括七大方面

网络实名制对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性

1.维护网络主权与合法权益。该法第一条即明确规定“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

2.支持与促进网络安全。专门拿出一章的内容,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体系,支持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大网络安全投入、研发和应用,支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方式,提升保护水平。

3.强调网络运行安全。利用两节共十九条的篇幅作了详细规定,突出“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4.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要求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不得出售个人信息”。

5.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网络应急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可采取“网络通信管制”。

6.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实行“1 X”监管体制,打破“九龙治水”困境。该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

7.明确相关利益者法律责任。该法第六章对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关键信息基础设置运营者,以及网信、公安等众多责任主体的处罚惩治标准,作了详细规定。

总体来说,该法呈现出六大亮点明确禁止出售个人信息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从法律层面明确网络实名制;把对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惩治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为;明确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采取“网络通信管制”。

总之,国家出台了新的网络安全法以后,最基本的肯定是保障了我国的网络安全,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才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我国目前在世界领域都属于网络大国,通过《网络安全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境外非法机构对我国的网络实施遏制、侵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