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见习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10月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制变化情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
吴岩指出,在总结前六届大赛的基础上,本届大赛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调整。
第一,增加了产业命题的赛道。真题真做,共同答题,旨在提高服务国家产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二,主赛道新设了“本科生创意组”。吴岩认为,本科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根”,本科生的水平质量,直接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本届大赛新设了“本科生创意组”,单独进行晋升,最后到冠军总决赛时,让本科生有机会跟博士生、硕士生同场竞技。
第三,大赛限制了参赛人员的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意图是让那些稚嫩的、还没有功成名就的在校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第四,由于参赛选手已经从第一届的只有2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近千万人,因此大赛增加了入围总决赛的名额,从去年的1600名指标增加到今年的3500名的指标,而且把金牌数量从上一届的158个增加到今年的320个,意图是扩大参赛选手的名额,让每一个赛道的选手都有可能拿到大奖。
第五,对同一所高校参赛的项目进行了名额的限制,从而让奖项能够更广泛地覆盖到各个学校,各类学校。
浙江大学教授吴晓波认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激情,让更多的学生焕发出潜能,综合素养得到了更大提升。他认为,未来,这些学生即便不创业,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也能够做出不一般的成绩。
从参赛的作品当中,吴晓波看到越来越多有原始创新源头的创业项目,特别是涌现出一批用新兴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