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湾新区扎实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
松山湖科学城。 南方日报供图
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打开城市格局的新密码是什么?
近期结束的东莞党代会和东莞两会,给出了答案:重大平台战略。包括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屏合作创新区在内,各大平台将勇当先锋,挑起大梁,成为引领全市发展的重大引擎;南部九镇,则要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五年后GDP总量将占全市40%,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
以重大平台战略为载体,东莞将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加强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一体联动发展。
“C位”担当
松山湖创新发展再担重任
东莞对于松山湖的期许,是全力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强化对全市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创新驱动发展、科研平台打造、激发“双创”活力等方面,再次担起排头兵重任。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此为契机,松山湖安排一大批重大科技设施建设、落地,以大科学装置“撬动”科技创新“杠杆”,正逐渐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体系。
目前,散裂中子源已投入使用,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方光源预研测试平台正式启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重大技术进展,还汇聚了一批高水平企业。
今后五年,东莞将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等的战略合作,全力推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等大科学装置动工建设,推进科研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沙科学城等的联动发展,共筑大湾区科研创新集聚地。
与此同时,松山湖科学城再被赋予重任。东莞将推动各镇街加快承接松山湖科学城等的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战略平台策源、镇域转化落地”的创新格局,推广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模式,统筹一批低成本空间,完善科技孵化链条,打造科研与转化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综合体,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发展新引擎
滨海湾新区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滨海湾新区,被视为东莞积极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的首选。
从交通网络布局到产业项目落地,从城市配套完善到民生工程兴建,作为引领东莞未来三十年发展的新引擎,滨海湾新区至今共有38个项目列为市重大建设计划项目、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计划项目。
2021年10月启动“百日攻坚”行动以来,滨海湾新区各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景点地标频频出圈,高品质公共配套和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也不断推进。有了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落地支撑,滨海湾新区远期目标的轮廓也变得更为清晰:积极对接港澳、联动前海,大力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在对接港澳方面,滨海湾新区将进一步加快莞港特色合作平台建设,同时以破解科技“卡脖子”难题为切入口,借助港澳资源力量,继续多渠道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离岸创新实验区。
在区域合作方面,滨海湾新区将探索与前海地区融合发展,重点复制推广前海的政策清单,持续承接前海外溢产业资源,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资源协同共享等方面与前海开展深度合作。
在对外开放方面,滨海湾新区将重点推动争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扎实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改革创新实验区,从打造参与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构建开放型新产业、构建国际接轨新体制四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
发展新路径
传统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
水乡功能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将被建设成为富有水乡特色的高质量统筹发展示范区。
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都位于水乡功能区。目前,它正加速承接广深产业溢出要素资源,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快速聚集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往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随着“统筹增效”工作的稳步推进,水乡功能区深化改革创新和片区统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均稳步提升。接下来,水乡功能区将在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优化等领域持续统筹增效,加速成为全市片区统筹发展新样板和高质量发展名片。
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也是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其所处的银屏合作创新区位于谢岗镇,将是东莞在未来“坚持生态优先,探索跨越式绿色发展新路径”的重要载体。
未来五年,谢岗镇将银瓶合作创新区和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两大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3个“超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引进8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投资50亿元以上超大龙头项目,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到2026年,实现R&D占比达3.5%,高新技术企业翻倍突破200家。
南部九镇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样板
东莞党代会报告提出,“南部九镇要率先发展、引领发展,打造深莞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五年后GDP总量要占全市的40%,成为全市重要增长极。”今后五年,东莞将努力实现经济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GDP总量突破1.4万亿元,力争形成2个GDP千亿镇街、3个以上800亿镇街、5个以上500亿镇街的先行发展序列。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南部九镇有实力也有底气。其中,长安镇是最被看好未来GDP能率先突破千亿元的镇街之一。
近年来,长安镇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连年突破百亿关口:2018年GDP突破600亿元,2019年突破700亿元,2020年突破800亿元。经济数据快速增长的背后,展示出工业制造强镇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表示,今后五年是长安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是至为关键的动力变革期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黄金期。接下来,长安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湾区智能制造中心、创新人才高地、产城融合典范、和谐善治标杆、生态魅力之城。
GDP排名第二的虎门镇,在东莞站上“双万”的新起点上,将以新作为肩负起新担当。
“虎门的面积占全市约8%,人口占全市约9%,GDP占全市约7%,”虎门镇委书记蒋亚军表示,作为东莞经济重镇,虎门有很多显著优势,但也有短板,“对外既要讲好虎门故事,对内也要找准问题的关键。”
接下来,虎门镇将全力以赴破题攻坚,不断深化镇党代会提出的筑基、塑城、强核、提质、惠民“五大行动”,努力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新的成效,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