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在高校落地生根,这场高峰论坛有探索)

世界新格局之下,如何通过创新创业体系推动新工科建设?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和水平?“三创”教育如何在高校落地生根?11月3日-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21年年会暨创新创业创造“三创”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国外创新创业好点子

此次高峰论坛主题是“新理念·新阶段·新格局——面向2035的高质量‘三创’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黄友文,广州市副市长王东,以及来自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服务产业需求

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杜玉波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特别注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全模式,服务于产业变革、服务于产业需求、服务于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专业教育、推进产业迭代升级,以及助力教育开放紧密结合。

在视频致辞中,钟南山结合自己60余年求学、从医的经历认为,创新不仅需要有一个好创意,更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工作使创意产生效益,创意与效益两者相加起来才真正叫做创新。有了创新的理念才能有高水平的创造,创业是在创新思想指导下成果转化为实体的一个过程,两者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产生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师在育人中应当多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多去开展研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他还以广州医科大学创办的教学改革试点——南山班为例,强调创新教育应该在大学本科学习中就注重培养,而不是等到研究生阶段。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强调,应在大学本科注重创新教育,而不是要等要研究生阶段。

黄友文代表广东省教育厅致辞时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广东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应用本次论坛的创新成果,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思维创新,将广东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则指出,广州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创建科技创新改革先行区;建设全球人才创新创业创造高地;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欢迎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到广州创新创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透露,华南理工大学未来将实施“新工科F计划”2.0,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工科学生艺术修养。

华南理工大学将推进“新工科F计划”2.0

在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高松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引领未来的“三创型”人才》为题,介绍“新工科F计划”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实施”F计划2.0“的未来展望。高松说,应从两个层面理解“新工科”,即新的工科专业“和对工科的新要求。“新工科建设从轰轰烈烈走向扎扎实实,正在改变产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张玉利,清华大学行健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李俊峰,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等专家学者围绕面向2035创新创业教育远景目标如何培养引领未来的“三创型”人才,提出了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不能闭门办创新创业教育,要有开环开放的思维。“邬小撑在分享中表示,对于创新创业的学生,不能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目前,浙江大学正在探索新的评价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从历史沿革入手,阐述北京理工大学紧紧围绕“为党育才、为国育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大会采用“1+10+1”的论坛形式,即1场主旨报告,10个分论坛,包括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新创业校长论坛、创新创业院长处长论坛、创新创业管理研究论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论坛、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论坛、社会创业与共同富裕研究论坛、“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和双碳战略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论坛,1个“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此次学术年会和高峰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

大会采用“1+10+1”的论坛形式,即1场主旨报告,10个分论坛,1个“中国创新创业创造50人论坛”。

采写 南都记者刘雪 实习生高靖琳 通讯员王向岭

图片由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