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站式服务电商平台(拼多多「向农而生」)



©懂财帝出品 · 作者|懂财帝



这几年来,企业领导者们会发现,过去流量驱动、零和博弈的商业模式已逐渐失效,市场机会空间越来越受到气候环境、社会思潮、产业链上下游等多维因素的限制。


实际上在中国,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等“ESG”准则早已成为了社会共识。然而,波士顿咨询(BCG)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扶贫等举措常常与商业价值脱节。


部分企业高管在采访中也透露,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将这些举措整合到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部分领军企业成功破局,正将可持续性发展转化为核心业务优势。


例如今年,拼多多经过长期思考与探索后,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产业价值融合共生方面,正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all in 农业。


8月份,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并将未来利润优先投入该专项。9月底,“百亿农研专项”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


近期的三季报业绩发布会上,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明确表示,“接下来,我们希望可以用科技带动农产品上行,让数字经济为更多乡村社区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


产业转型浪潮澎湃激荡,拼多多选择“向农而生”,拥抱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



「腿上有泥」的新电商


长期以来,以农村、乡镇为代表的中国下沉市场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但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加速走向共同富裕时代,农村电商这一块“隐形金矿”的价值正日益突显。


瞭望智库发布的《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4至2020年期间,受益于工业品持续下沉,农村网络零售额已由0.18万亿元飙升至1.79万亿元,增长了9.9倍。


消费需求旺盛的同时,位于生产端的水果、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也开始乘着移动互联网东风走出大山,成为了发达地区居民餐桌的“座上宾”。


中国农大智慧电商研究院和艾媒研究院联合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总额达到6107亿元。到2021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93亿元,近四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6.3%。


对此,瞭望智库认为,“相较其他行业,农业是真正的星辰大海”,未来,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将成为产业主流趋势。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片充满商业机遇的蓝海市场,但瞭望智库也在研报中指出,整个农村电商产业链痛点极为突出,如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偏高。


一位券商分析师此前曾告诉懂财帝,当前我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冷链运输行业的综合流通率仅为30%,但冷链短链率却高达50%,最终的货品损耗率也高达30%。而发达国家的货品损耗率则为5%。


另外,农产品质量控制难、非标准化,农村电商人才短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困难等因素都是阻碍农村电商产业实现腾飞的“绊脚石”。


而回顾历史。事实上,此前传统搜索电商平台曾探索过“互联网+农产品”的商业模式。但相关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其模式主要还是将农产品搬到线上,强调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并未向上游延伸去改造产业链。


直到2015年,以拼多多为代表的“腿上有泥”的新电商平台基于变革供应链的视角,提出要以生产者直连消费者的超短供应链模式来替代层层分销的传统产业模式,并通过数字化工具指导农户生产研发、建设新的物流网络。


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如同一缕暖风,迅速将中国农产品从凛冽的寒冬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日。随后,农产品电商化正式进入到“黄金发展周期”,上述的市场规模数据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农产品是一种高频的生活刚需品。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往往更愿意去菜市场实地挑选新鲜优质的食材。


而拼多多们的崛起,带动本土农产品突破地域流通限制,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范本与新思路,还极大弥补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的信息差与信任差,使得当前在电商平台上买农货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潮流。


据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今年1-4月,“拼多多+农货”的整体网络口碑为55.6,评分最高,“天猫+农货”、“京东+农货”紧随其后,网络口碑分数分别为54.1、47.6。


其调研数据还显示,有八成受访网民对中国农货消费发展持乐观态度,其中有32.4%的人表示非常看好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蔡晴认为,中国已进入到以“人心红利”为核心的消费市场3.0时代,抓住消费者心智将是致胜的关键。


据此来看,“腿上有泥”的新电商们目前已成功转变了部分消费者的刻板印象,并获得了他们的信任与青睐。未来,随着农村电商的继续发展,拼多多们有望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农产品,获得更大规模的“人心红利”。



数字农业攻坚战



“拼多多成立之初,就是通过帮助农业进入数字经济来创造价值。”今年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陈磊表示,6年来,拼多多一直聚焦农业,致力于寻找应用于全农产品供应链的技术解决方案。


事实确实如此。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最早以农产品零售起家,并提出了“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运营模式,即通过用户拼购和产地直发来实现产销对接的模式,直接减少中间环节,直连生产端和消费端。


但这只是数字农业攻坚战的前奏,从销售端向产业链上游的“最初一公里”进发。2018年,拼多多开始深入农业生产和种植环节,意欲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据介绍,当时,拼多多创建了“多多培训课堂”,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制定相关培训课程,在线上对农民进行大规模专业知识培训。


随后,针对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的问题,拼多多建立了一套新农业模式,帮助农民引入从选择品种、改良土壤,到改进种植方式、提升管护水平的一整套标准化管理体系。


说到科技,这无疑是科技企业拼多多的最大优势。如“农地云拼”就是拼多多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


而修炼自身科技内功的同时,拼多多还举办了“多多农研大赛”,致力于将全球顶尖的农业人才与新兴科技融合,以建造更大的数字农业生态。


据报道,“多多农研大赛”今年已是第二届。目前,4支进入决赛的AI战队正在云南的“多多农研基地”,通过远程的方式悉心培育番茄种苗。预计12月,首批AI番茄就将挂果成熟。


再回到销售端。在信息高度碎片化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拼多多根据直播电商模式发起了“家乡好物”系列直播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拼多多“家乡好物”助农直播已超240场,超过425位市、县、区等各级主要负责人进入助农直播间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相关助农专区售出农产品总计超过41.2亿斤。


用户流动的方向彰显了拼多多聚焦农业领域的价值。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平台的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单品销量超过10万单的农(副)产品超过4000款,同比增长超过490%。


截至三季度末,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8.673亿,较去年年底增长了19%,三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415亿,同比增长15%。


受益于用户的高活跃度与高黏性,第三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215.0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经调整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6倍。


但拼多多并未止步与此,它对标下一个时代,希望继续在农村电商这一片星辰大海中搭建出更庞大的产业数字化底座,以及推动农产品上行的数字化“高速公路”。



8月份,拼多多正式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宣布将未来利润优先投入该专项。9月底,“百亿农研专项”获得了股东大会的批准。


研发费用方面,2021Q3,拼多多研发费用达到24.224亿元,主要用于技术平台的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招募。据拼多多年报披露,公司研发人员占比约为60%。


波士顿咨询在《解码中国创新: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到,低效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将持续,未来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复杂的垂直领域如医疗健康、农业等,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多耐心和策略,它们也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拼多多,这一家数字科技企业已提前抓住了中国创新的未来趋势,在数字农业的驱动下,其有望率先分享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红利。



可持续商业的践行者



从“丑苹果”到风靡全国的“网红苹果”,再到成长为30亿规模的支柱产业,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盐源苹果在电商平台的逆袭只花了五年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盐源苹果拥有色泽厚重、香味浓郁、肉质细脆、汁多爽口的特点,但由于枝叶遮挡会导致阳光照射不均匀以及风沙等因素,会导致苹果出现表皮粗糙、果形不规则等影响销售的情况。


另外,此前盐源苹果主要靠线下收购商上门收购再层层分销,整个苹果产业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



但2015年,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出现后,盐源苹果依托“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其名气与品牌迅速走出了大西南腹地,成为了苹果界“顶流网红”。


新商业哺育民生,盐源苹果的“出圈”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透露,目前盐源全县苹果从业人员达9.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8%,苹果产值达到30亿元,约占盐源县GDP的25%,已成为支柱产业。


不仅如此,农产品电商还极大提升了产业链的韧性。今年,盐源苹果遭遇持续干旱天气,苹果果径比往年小一些,但农户廖顺安表示,“完全不愁卖,已有商家以1.2元一斤的价格包下了他家的果园。”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院长郭沛表示,互联网技术对于产业链组织方式的优化,既让消费者、种植者都能收获实惠,又提升了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与盐源苹果类似,青海的高原藜麦与冯常俊在电商平台上也实现“价值迁跃”。资料显示,藜麦素有“谷物之母”的美称,是属于最合适人类的全营养谷物,但青海格尔木的藜麦由于知名度低,市场需求很不稳定,种植户的收益也很难得到保证。


创业者冯常俊利用拼多多平台厚积薄发,在去年疫情期间实现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全年累计销售藜麦超过千万元,成为了格尔木市最大的电商商家。


而上述两个案例仅仅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平台帮助中国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战胜流通困境,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冰山一角。


波士顿咨询此前提出,可持续商业模式将重塑商业核心模型、重塑产业竞争边界和利益相关方的动态、创造规模化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根据这一理论模型来观察拼多多。毫无疑问,拼多多“向农而生”、all in农业,正重塑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在产业端重新构筑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环境和社会民生效益领域,拼多多一直倡导的智慧农业正逐步推动绿色农业模式,以期最终为碳中和,中国广袤的乡村实现振兴,数亿农民走向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拼多多,已然蜕变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公司,它在商业价值与产业、社会价值融合共生领域,已走在了行业前列。


向前追寻企业发展的基因,前五年,农业、科技创新、普惠是拼多多价值观的代名词。


如今,站在新五年的发展节点,拼多多将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普惠三大属性,为消费者、产业链、社会民生、股东持续不断的创造价值。


拼多多正“向农而生”、“向科技普惠而生”。

拼多多在线电商运营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FIN -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