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英雄魏依曼(我没成功 但也赢了)

01 何谓输赢 重新定义


《汉字英雄》的舞台上,经过数轮比拼后,王梓旭和魏依曼两位9岁小朋友间的“对决”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在王梓旭成功书写出正确的汉字后,压力又轮到了魏依曼的身上。倒计时即将结束,魏依曼依然没能想出答案。在不断带着哭声反复强调“我不认输”的同时,她转头指责“对手”王子旭:“你干嘛写对呢你!”


抖音上,一个三年级小男孩因为大意做错了3道题。尽管妈妈一直在旁边开导,也强调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小男孩依然一边崩溃地跳脚大哭,一边撕掉试卷要求重做一张:“我不!这不是我真实水平,我要重新做!”



2022年高考第一天,山西某考点的一个女生感觉自己的数学发挥得不太好,走出考场后就抱着妈妈崩溃痛哭,在一旁等待的父亲满眼都是心疼。


胜负欲人人都有,大家都想要赢,可是,到底怎样才算是赢了呢?如果只有第一名才算赢,那岂非一人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失败者?是时候,重新定义“赢”这个概念了!


02 有些过程 重于结果

2022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选手陈雨菲对战中国台北名将戴资颖。戴资颖被誉为“公开赛大王”,尽管陈雨菲世界排名第4的成绩和对方的世界第2看起来相差无几,但在双方的21次交手中,陈雨菲只赢了4次,而戴资颖以17胜的成绩占尽了优势。可以说,戴资颖,就是陈雨菲职业生涯中的“魔咒”。


战绩如此悬殊,最近的两次交手也都败给对方,在这种情况下,陈雨菲是否有信心和勇气再次迎战?在这场称为“神仙打架”的比赛中,戴资颖先声夺人取得了第一局比赛的胜利。陈雨菲在5比12的劣势下奋起直追,在第二局实现大逆转。在最后的绝杀局中,陈雨菲依旧是在落后的局势下实现反杀,晋级决赛!


陈雨菲这次赢了,但之前失败的次数更多。与其纠结她是否能一直赢下去,不如关注她是怎样在每一次落败的过程中汲取经验、不断成长的。

汉字英雄


“对手在最后加强了抢网的进攻,我推挑后场的球不够果断,打到半场质量不够好。”“第一局节奏没掌握好,对方的打法比较慢拉慢吊,想通过进攻得分,但越想发力效果越不好。”“球商高、力度好、技术也很好,小戴(戴资颖)对自己的特点打法很清晰,知道在关键分时如何处理,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怎样的战术。”“只要自己能变得更加全面、成熟,相信总有一天能战胜这个劲敌。”


每一次落败,陈雨菲都把别人沮丧和抱怨的时间用来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她是这样做的,对手戴资颖也是。


“她(陈雨菲)一直都在进步,从我第一次对阵她到现在,我觉得她变得比以前更不容易失误了,和她比赛每次都要打很多来回才能得分。她打球比我稳,我的压力就很大,我不断地提醒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失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失误会比她多,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正如白岩松所说:“每个人都想赢,但不怕输才是关键。只有你不怕输的时候,你才能赢。”用直面失败的勇气,去不断地打磨自己,才会练就挑战成功的底气!在试错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持续成长,每一次重复失败,都是在战胜过去的那个自己!


正如戴资颖在落败后的采访中所说:“是输还是赢,全都在我当天比赛的失误多少,比赛难不难打取决于我。”是的,输赢,从来不在于对方如何,而在于你能做到什么样!


结局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对挑战的勇气、直面挫折的自信、面对强敌的不遗余力......这些都比结果更为重要!


03 当……时 我就赢了

正确理解成败,重新给“赢”定标准,做到这些时,无论结果如何,都能问心无愧!对于运动员来说如此,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迎接挑战呢?有这样一节班会课:


通过讲述冬奥会运动员高弘博15分背后的坚韧,让学生们认识到,能够勇敢地面对,不退缩、不放弃、不怕输,我们就赢了



通过讲述冬奥会运动员金博洋是如何战胜了自己,让学生认识到,只需拼尽全力,用最好的状态和心态面对,我们就赢了



通过讲述心理学上的“表现原理”,告诉学生们,行为可以影响情绪,做一些开放的、霸气的动作,自己会变得更自信、更有勇气去赢


正确理解成败,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做到无愧于心,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赢家!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后私信“赢了”,免费获取课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