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然公司董事长肯尼斯·雷在演讲台上说出“我向员工和投资人保证,我们绝对没有造假”的时候,隔了几条街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正在用粉碎机毁掉将近一吨的安然财务资料。
肯尼斯·雷
“我在这件事当中获得的最大教训就是,明明安然的标语是‘刨根问底’,但我在交易中仍没有向主管和同事问足够多的为什么。”一位安然前雇员这么说到。
安然公司LOGO
安然的办公室大楼外表全是由深蓝色的玻璃构成,这种深沉的颜色里边,却是另一番场景,在这里,就像在非洲大草原生存一样---只有最凶猛的人才能活下去。“激进”一词可能是形容安然公司企业文化的最佳词汇,不断的扩张并购好像永远也不满足,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让人没有任何思考空间(每年在绩效成绩排名后约10%的员工会被解雇),为了多捞点钱只能赶在被炒鱿鱼之前进行疯狂的交易。
安然办公楼
2001年,随着公司股票达到历史最高的90美元,安然的下滑之路就正式开始了。高管一边离职,一边抛售股票,还一边向市场传达买入的讯息。所有的这些行为,都加速了这家成立70余年的伟大公司的灭亡进程,安然曾是全球前十的企业,曾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能源商之一,富丽堂皇的办公室吸引着无数的年轻人,这些都太美好了,美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如果有些东西美好的不像真的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假的。”这句话用在安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正是因为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他禁不住任何的打击,所以他灭亡的速度才会如此之快。
那么,安然是怎么造假的,我们在这场毁灭游戏中又能得到哪些经验呢?
造假
一切财务造假,出发点都是在掩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的同时创造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安然也是如此。
安然需要隐藏自己的债务问题,因为债务问题会影响到安然在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一旦评级下滑,那么安然将会很难再借到钱,其次债务问题也会打击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毕竟没有人想投资连钱都还不起的公司。
那么安然为什么会面临着债务问题呢,如果没有债务问题,安然是不是就不会破产了呢?
安然公司的野心从来就不是戴着安全帽、穿着蓝色工装游走在密密麻麻的高压电线和输气管道之间,他想要做的是要摆脱这样的体力劳动,他想要做的是垄断全球的能源市场,他想要做的是要摆脱其基本能源盘,他想要做的是成为悠闲赚快钱的金融公司。但他想要做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巨额的投资,所以,他需要去借钱,借大钱。
大额借款必定会以相关资产作为抵押,安然这样的庞然大物,拥有着很多高质量的能源设施,当然了,安然也会把他自己的股票押给债权人,但是他不可能把所有的资产都抵押给债权人,而他也不可能会无限制地获得贷款资格。于是,安然公司疯狂的扩张需求与有限的融资空间之间出现了矛盾,扩张还要继续,但又不能大张旗鼓地借钱,怎么办?有办法---建立特殊目的实体。
什么是特殊目的实体(SPE)?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它是发起人为了自己的特殊目的而建立的法律实体。这个实体公司与发起人之间保持互相独立的关系,但是发起人实际上还控制着它,你说奇不奇怪,特不特殊?通俗点解释就是,SPE是为发起人“干脏活”的实体公司。安然公司前前后后构建了一套相当复杂的控股网络并建立了数家SPE,这些SPE承担着什么责任呢?他可以打包一些安然的资产,然后替安然卖给投资者,无论这些资产在之前是以什么方式存在,SPE都可以把他们证券化,以股票、债券或者金融衍生品等方式卖给投资者,哪怕这个资产是水(安然曾尝试将水进行证券化,但未成功),这些SPE也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借钱,然后把钱给安然,这一些列操作便间接扩大了安然的融资空间。这一套特殊的机制本来是合法的,但是安然却搞砸了。
按照之前美国对SPE的会计规定,除了安然公司和其控制的SPE之外,如果还有其他方持有SPE 3%以上的股权,那么安然公司就可以不用把这个SPE纳入到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言外之意,哪怕安然公司拥有该SPE 97%的股权,安然也不必将其纳入到合并报表范围,这个制度显然是有漏洞的,本来就是安然在受益,也是安然在控制SPE,但还不把SPE的财务数据进行合并,这去哪说理去。本来不合理就不合理吧,但是安然众多的SPE当中,有两个出了问题,这两个SPE按照前边的规定,本来是要纳入到安然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当中,但是安然公司大意了,他们将有利的消息---即SPE的收益和利润包含在了自己的报表中,却把对安然不利的巨额负债剔除了出去,经过对1997-2000年相关财务数据的整合处理后,安然公司的这一行为最终高估了约5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约30亿美元的债务,此外,安然公司还利用SPE安排高估了应收账款以及所有者权益等共计约10亿美元。这荒唐的SEP会计规定,其实又是在利益集团的游说下形成的,最终,利益集团搬起石头又砸了自己的脚。
由于安然公司复杂的财务逻辑以及复杂的股权网络,要想理清安然到底有多少不合规的SPE操作以及到底对其财务数据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已经无法知晓了,毕竟一吨的财务资料都已经被粉碎了。
而你以为这就是安然财务造假的一切了吗,不。
除了设立SPE为安然规避风险以外,安然公司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关联公司来帮助其进行利润操纵。其中已知的LJM公司(包含多家公司,简称LJM)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与安然公司发生24笔交易,而几乎每一笔交易的价格都严重偏离了市场价格,这些关联交易内容不仅包括互相转让实体资产,还包括转让安然发起设立的SPE的股权和债权,这一系列的操作为安然公司虚增了约12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这种把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的把戏,安然简直是玩儿的炉火纯青,而这约12亿美元的数据仅仅是已知的,那未知的又有多少呢,或许该去问一下粉碎机。
除了上边已经说明的造假手段外,安然还存在着自我交易、隐瞒损失等问题。
或许有人又有疑问了,安然的造假难道就一直没人发现吗?事发于2001年,难道2001年的人就比2000年的人聪明?
安达信的合谋
有人说会计师事务所是资本市场的眼睛,但是他们忘记了,在自己人面前,事务所就是一个能看得见的瞎子。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是享誉全球的事务所,他与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四家事务所一起被称为“五大”。安达信与安然在财务造假被暴露之前已经存在着几十年的合作关系了,安达信一直都在承担着安然公司的外部财务审计工作。这里插一下,所谓外部审计,就是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派一批专业的会计师到某个公司进行审计,主要就是检查该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是否健康,审计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为会计师审计完以后都要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该公司财务运营情况是否健康,往往都会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报告内容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本来外部审计的初衷是好的,毕竟他削弱了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这种审计监督制度也存在着极大的漏洞,那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会和被审计公司之间进行利益合谋,两者互相串通,为投资者出具虚假的财务审计报告,进而误导投资者。
安达信不仅仅为安然提供外部审计服务,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也就是为安然制定其公司内部规章制度,除此以外安达信还为安然提供财务税务等咨询服务,这还不打紧,但是安达信还为安然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也就是说,连安然公司的账都是安达信给记录管理的,你让安达信自己查自己?你以为这就完了吗?不,安然的很多高管都是来自安达信,安达信每年从安然取得的服务收入就高达几千万美元,这个程度的利益绑定关系,如果指望安达信事务所自己爆出安然财务造假的信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知道安达信为安然隐瞒了多少事实,也不知道安然私下是怎么款待安达信的会计师们的,我们知道的是,安达信玷污了审计的灵魂,我们知道的是,安达信随着安然一起,同时倒塌了。
资本市场不只有一双眼睛,安达信可以永远隐藏他的秘密,但是只靠他自己,是兜不住。
东窗事发
2001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撞向了纽约世贸1号和2号大楼,两座建筑轰然倒塌的同时,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资本市场应声下挫,各类金融商品特别是能源商品的交易行情受到严重打击,与道琼斯工业指数同时崩溃的还有安然公司。
伴随着9·11事件对美国人民的打击,安然公司在当年10月中旬公布了其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亏损6.18亿美元,并且还透露由于公司财务总监法斯托经营不当,公司资产损失12亿美元,同月22日,安然被曝未披露两家关联基金公司的债务,而债务总额高达34亿美元,同一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安然进行调查,同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始建于1930年的巨头公司,只用了不到3个月,就走向了毁灭,他所面临的是无尽的诉讼和赔偿。意图在美国失落的时刻掺杂一些失落消息的安然,最终也没挺过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罗马也不是一天毁灭的。
早在2000年9月,安然财务报表就显示公司债务规模为130亿元,但是运营现金流仅仅只有1亿美元,哪怕这些债务都是不需要立马偿还的,但账上仅有的一亿美元,能让这家拥有数万员工的企业撑下去吗,而在这一年之前的1999年,账上还有12亿现金,这9个月,安然到底做了什么?与现金流下降相对应的是,安然的利润与收入却在逐年提高,仅凭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在2000年9月猜测安然存在三个问题:第一,高额的利润与现金不对应,公司可能已经处于还不起账又收不回钱的局面,第二,逐年增长的利润都是幻想,实现了利润却没拿到钱倒是正常,但几乎所有的钱都没拿回来反而欠了一屁股债这就有很大的问题---财务造假。
2001年初,安然公司开始被一些对冲基金公司盯上,他们在安然的报表上看出了卖空机会:找不到极低的资产回报率和极高的利润规模之间的合理解释,同时安然公司很多大项目的说明并没有出现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安然公司CEO杰弗里·斯基林正在一边抛售手里的股票一边吹嘘自家的股票还会上涨80%,而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在董事会仍有一席之地的斯基林在其任上是不允许抛售股票的。
此外,在2001年还将安然公司评为世界500强第7名的《财富》杂志,紧接着又发表文章怀疑安然公司存在财务黑箱。此后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开始涌来,股价更是从80美元跌到42美元,而在安然工作11年且只当了半年CEO的“鬼点子王”杰弗里·斯基林也于8月提交辞呈,局面已经不可挽回。
2006年,安然事件的余波还尚未平息,一手创造了安然公司并等待判刑的肯尼斯·雷因心脏病去世,杰弗里·斯基林则被判24年(2013年减为14年),2019年服刑12年的杰弗里·斯基林被释放,目前正打算通过虚拟货币业务再次进军能源领域。此外,安然公司财务总监安德鲁·法斯托被判6年早于2011年被释放。
当安然公司破产时,股价已经不足1美元了,此时,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以及安然员工的投资早已化为泡影。
结语
随着安然事件的调查,越来越多的人被牵连其中,安然的洞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已知的是,有250多位美国官员曾收到过安然的政治现金,布什政府的很多官员也持有安然的股票,而安然公司的大本营就在布什的老家---德克萨斯州,安然破产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沉默的。
泡沫,是空洞的。
安然公司将实体与金融深度绑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金融衍生品,安然的每一个资产之间都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关系,当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泡沫就会不堪一击。
肆无忌惮的所谓金融创新可能就是在在无形之中吹泡沫,而监管与金融制度的制定是重要的。
肯尼斯·雷的每一次演讲的声音都不大,就好像,他每次都在小心翼翼地说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