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展示
“2021红心向党·护理手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联合扬子晚报
共同推出了
“2021红心向党·护理手记”
特别征集活动
中大护理人
在此次活动中
熠熠发光
快随小编赏析
白衣天使的获奖作品
01 一位护士的自画字说
江北院区十二区 徐璐茜
获评:十佳优秀记录者
曾经,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锄禾日当午,上班好辛苦。上完一上午,还要上下午。不上没钱花,心里更痛苦。为了好日子,辛苦就辛苦”。其实这不过是普通上班族的一天,对导管室护士来说,能安心上个白班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加班加点才是常事,而我还是胸痛中心团队的一员,更是要24小时待命,下面记录的就是我最近急诊手术中的印象较深的一次。
凌晨,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了睡梦中的我,首先想到就是有急诊,立马起身,此时趴在我身边熟睡的孩子也被吵醒,她睁开朦胧的双眼,稚嫩的小脸上立马流露出委屈欲哭的表情,正准备安慰她,但令我惊讶的是,她用小手揉了揉眼睛,迅速平静下来,对我说:“妈妈,你是不是又有急诊了?那你去吧,我有爸爸陪着,我会乖乖睡觉的”。当时鼻头一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孩子这么懂事了,作为心脏介入的护士,半夜被叫去急诊是常有的事,我的孩子却在慢慢习惯我的脚步。作为一名妈妈,我把我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都给了病人,而不是我的孩子。顾不得想太多,我帮宝贝掖好被子,亲了一下她的额头,立即赶往医院。此刻医院的急诊室正有一位急性心梗的病人等着我们的团队去救治,24小时听班并保持手机畅通是我们必备的职业修养,接到通知必须争分夺秒赶到导管室,因为对于一个急性心梗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想到这,我的小电驴骑得更快了。
到达导管室,我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这位病人是一位大面积下壁心肌梗死的老爷爷,已经80多岁了。刚送进导管室的时候,他面色苍白,疼痛已经让他没有了一丝力气,只是嘴里发出微弱而痛苦的呻吟声,经验告诉我,必须立即给他加压快速补液,手术医生迅速给他进行动脉穿刺,造影结果提示右冠状动脉已完全闭塞,接下来就是要立即给他开通冠脉植入支架治疗,我迅速为医生备好导管、球囊、支架,手术在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中。
就在这时,突然他大汗,伴随着血压、心率下降,顾不上身上30斤重的铅衣,我以最快的速度飞奔,为他紧急注入升压药,递导管给台上医生,而医生同时给他行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大约五分钟过去了,病人血压心率回升,我们也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出去补写抢救记录时,病人恶心欲吐,我将他头偏向一侧,垫了铺巾,可他还是在忍着,他的眼神似乎想要告诉我,吐出来会很脏的,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病危的他还在考虑别人,让我感动和心疼,我安慰他说,没关系的,想吐就吐出来,大概因为强忍的关系,他的呕吐成喷射状,我的手套上、铅衣上、机器上都是他的呕吐物,受到感官的刺激,我也想吐,但是我极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有任何表情变化。吐完后,这位爷爷似乎舒坦了很多,一个劲地跟我说对不起,我帮他擦去呕吐物,告诉他先不要说话。
手术结束后老爷子说谢谢我,还示意他老伴帮我擦拭身上的呕吐物,我安慰了他们几句,将他安全转运至病房后回导管室才开始收拾战场,那时已是半夜三点多,医生们写完报告后陆续离开,空无一人的导管室,剩下我一人整理耗材,收费,关机器,安静的空气中只有我动作的回声陪伴我。
回家时马路上空无一人,周围是安静的夜色,天空下着小雨,风却很大,我理了理雨披,但湿湿的冷风仍然可以肆无忌惮地透过雨衣灌进我的身体里,我不禁打了几个冷战,直到推开卧室的门看到熟睡的宝贝,绷紧的神经似乎才得到放松。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半夜被叫去急诊,可这就是我的日常,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中谁不需要护士的悉心照顾呢?在护理的岗位上,我已走过十个春秋,择一事,终一生,无论是在病房还是在导管室,我仍然还是当初那个见到病人笑嘻嘻,工作细致入微的护士,初心永远也不会变。
02 携手“互联网+”,共创美好未来
内分泌科 杨婷
获评:十佳创新案例
糖尿病护理门诊的诊室里,朱阿姨自己摸索着慢慢走了进来,今年46岁的她却因为没有尽早的管理血糖引发了眼部并发症。
“别忘了,回家一定要把饮食控制起来,而且还要规律监测血糖,血糖仪学会怎么用了吗?”我耐心宣教着。
她混沌的双眼看着我,有着那么一丝让人心疼的倔强,认真地点头说“我可以学!我自己一个人住,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我生活可以自理”,糖尿病专科护士一步一步指导她该如何测量血糖,她自己闷头又摸索了一会儿,终于抬起头来开心的说“学会了!”说完眼里的开心又倏的黯淡了下去,“现在学会又有什么用呢,刚得病那会,要是能重视起来,能每天控制,也不至于弄的现在成了个半瞎子,唉......”说着,她的眼眶红了红,我握了握她的手,无声的安慰她。
“谢谢你,姑娘,你今天教我的,我回去会好好控制起来的,争取把血糖控制下来!”说完,她又慢慢的摸索着走出了诊室,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如果能在刚发现血糖异常的的时候就开启规范化、智能化的院内外血糖管理,督促监测血糖,定期复查,重视并发症,是不是就会少一些这样的患者呢?
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慢病管理方向。“互联网+”是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任何领域都在尝试进行互联网革新,这是人们对互联网的态度发生转变后带来的必然结果。医疗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于是我们内分泌科在2020年7月初,开展了江苏省首家“互联网+线上院外管理——共同照护门诊”,致力于方便患者、医生、护士及照护师多方的线上、线下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患者问题,长期居家管理患者血糖。
“我现在每天身体都觉得非常轻松,再也不像之前血糖高的时候那样没劲了,今天李主任和我说我可以暂停药物,单靠饮食和运动控制啦!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每天的督促和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好身体!”,看着最新的糖化结果,今年63岁的韩大爷一脸兴奋的对我们说,背着双肩包的他开心的像个孩子,想到几个月前拿着糖化9.7%的报告来找我们时,他一脸沮丧,嘴里一直嚷嚷着“完了,咋就得这病了呢,啥也不能吃了,这日子过的还有啥意思。”
我们耐心安抚,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教他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共同照护”院外管理软件,回家后积极上传自己的饮食、血糖情况,血糖异常时及时在线上和我们交流原因,慢慢地,韩大爷对于控糖这件事已经得心应手,血糖记录表里的血糖慢慢降至平稳并且保持的非常好。
“得了这个病,以后心啊、脑啊、肾啊都会出毛病,我要不是为了我老婆,我真的不想活了”。王先生今年32岁,前两年因为工作压力大,诊断出焦虑症、抑郁症,今年觉得多饮、多尿来院就诊后,诊断出“2型糖尿病”,对本就容易情绪波动的他来说,患上了这种长期慢性疾病更是压的他喘不过气来。我们耐心地为他宣教基础知识,努力帮他走出疾病认知的误区,教他慢慢学会使用“互联网+”院外管理软件。
3个月后复诊时再见到他,他又恢复了精神小伙的模样,戴着棒球帽,像个发现新世界的孩子一样跟我们炫耀,他回家后通过“互联网+”移动管理软件,恶补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工作之余研究出了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现在他再也不怕糖尿病了。复查糖化结果出来了,3个月前糖化11.2%,这次6.7%。“谢谢你们平时对我的督促和鼓励,我会继续坚持的!”走之前,他认真的给我们鞠了一躬,再抬起头,我看到,他的眼里,有光。
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购物还是出行都非常方便,特别是有了手机之后,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机去解决,比如说网购、打车等等,“移动医疗,互联网+”的设立,给许多患者带去了福音。
门诊通过互联网+院外智能管理系统,对患者进行院内院外、线下线上,全病程、全方位、连续式管理,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用药处方,糖尿病专科护士线上追踪用药情况,提醒按医嘱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由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院外数据持续追踪,识别并分析异常事件并及时干预;定期督促复诊,保证患者规律复诊,实现持续化长期性的血糖管理。
03 让护理延伸,让关爱延续
——互联网+腹透肾友护理家访记
肾内科 夏美霞 丁世云 余卫卫
获评:十佳创新案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开展腹透肾友家庭访视的指导思想:只有贴近肾友们真实的腹透治疗环境,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重点地改进腹透临床相关工作,更好地造福广大腹透肾友们。
腹膜透析,是ESRD人群(End Stage Renal Disease,终末期肾脏病)赖以生存的途径之一。腹膜透析通过事先植入腹部的腹透专用管路,利用腹膜半渗透的特性,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素,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提高ESRD人群的生存质量。
腹膜透析,肾友可以全程在家中完成,相比血液透析,不用频繁往返医院。所以,居家护理对腹膜透析肾友来说,尤为重要。
在一年多的家庭访视过程中,我们看到过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有的值得借鉴,有的令人唏嘘……
1、腹透超滤量异常增多,原来是Ta在作祟
“夏老师,我最近腹透后超滤量好大啊,大得有点不正常!”接到腹透肾友A的网上求助预约之后,我们腹透护理小组来到A的家里,寻找超滤量增多之谜。
自打我们进门后,他一直在担心,“昨天超滤了2300左右,太多了,第四袋放出来的又很少,是不是被我自己吸收了?不会是我的腹膜功能哪里有问题吧?”(图1-图2)
“你这个情况有多久了?人有没有什么不舒服?”夏老师关心地问道。
“也就一两次,人没啥不舒服,就是挺担心的。”
正好到了第二次腹透的时间。戴口罩、清洁手卫生……A的操作很熟练,突然,夏老师果断地一声“慢着”打断了A的操作,“蓝夹子,那个蓝夹子,你是不是没有夹紧?”
A赶紧去检查,果然如夏老师所说,夹闭废液袋管路的蓝色夹子没有完全夹紧,导致腹透液没有完全进入体内,一部分腹透液直接进入了废液袋!
计算超滤量就是称重废液袋,这么多的腹透液混入了废液袋,超滤量可不突然增多了嘛!案子破了,超滤量增加之谜解开了。
“还好不是自己身体的原因。”A释然地对我们说。
2、血压205/121,告急!
“是B嘛?我看了你这几天给我发的血压图片,你的血压怎么一天比一天高啊?”(图3-图5)
“我也正奇怪呢,住院时血压控制得还可以,出院后就慢慢变高了,这都快一周了。”
“你在’互联网+金牌护士’上预约一下,我和丁老师到你家里看看吧。”
挂掉电话,我们有了新的家访任务。
B年龄不大,在公司做财务工作,腹透之后仍然正常上班,“虽说血压挺高的,但我没有头晕的感觉,就没怎么注意”。
“等你有感觉就迟了!长期高血压会加重你肾脏的负担的,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夏老师急切地说。
“最近公司工作比较忙,吃药有点不规律,不像住院时,护士直接发包好的,发了我就吃,我自己也不用扣,也不用管几颗。”B诚实地说道。
“很明显你这高血压就是没按时吃药导致的,你要是觉得每次吃药麻烦,你去网上买一个药盒,你周日一次把一周的口服药弄好,把药盒子随身带着。”
“夏老师,这个主意好,我还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呢。”
家访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居家腹透过程中的问题:碘伏没有标明开瓶日期、导管过度牵拉导致腹部皮肤压痕、腹透液变红、回家后不敢洗澡、紫外线消毒太过频繁、还有因为吃蚕豆太多导致胀气……(图6-图10)
利用互联网+便利的基础设施,肾友在家可按照流程进行网上预约,家访人员均有专业资质,保证每次家庭访视的完成质量。家访过程中,专业APP将对全部对话进行录音,后上传至服务器备份,既确保了肾友在家可以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保护了家访护理人员的安全,也保护了肾友的权益与隐私。(图12-图14)
让护理延伸,让关爱延续,腹透肾友家庭访视,我们一直在路上!
04 新生日记
新生儿监护 王婷婷
获评:十大暖心案例
2021年2月25日 星期一 天气阴
一声急迫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黑夜的冷寂。“喂,您好”,“您好,请问是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吗?我们这里是某某医院的手术室,我们这儿紧急剖宫产出生一宝宝,25周,体重为800g,生后呼吸困难,血氧维持不佳,目前……需要紧急抢救,我们希望能转到你们医院去继续救治……”这个电话像是一剂强心药,瞬间使我清醒,武力值爆表,噌得一下从床上弹起,紧急通知上战友(一名医生、司机),穿上盔甲(工作服、护士帽),带上精良装备(转运箱),坐上饱经风雪的战马(新生儿转运车)奋勇出发,去迎接接下来的战斗——与死神的拉锯战。
虽然盔甲简陋但有战友们默契的配合;虽然人数不多,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后方的病房,早已开放辐射台、预热暖箱、插管用物、呼吸机一应俱全,直等着我们我们带着小小的人儿平安归来。经过“交战”,小小的人儿安全转运至新生儿监护病房,顺利交接。之后,我的战友在朋友圈这样写到:惊心动魄,争分夺秒,这是真正在死神手上抢人,无论哪个环节耽搁或者出问题,这个生命即将消失。一度怀疑不行了,活不了了,撑不下去了,但是我们的坚定,家长的坚持,也是这个小病人的坚强,让我又一次的看到生命的奇迹。写到这里,我热泪盈眶。
我不知道现在心情是怎样的?是激动?是后怕?还是感动的?颤抖的?这一刻,我只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的努力就是在赋予他的新生!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阴
昨晚的夜班我似乎觉得不是那么的难上了。昨晚像往常一样将此起彼伏的哭声安抚好后,又是一阵魔音打破本来寂静的夜晚,好不容易刚坐下来写护理记录单的我,不禁一顿牢骚,新生儿监护的夜班不好上。这些宝贝们不听话,任性。饿了哭,拉了哭,不高兴了哭,不舒服也了哭,不抱着哄的哭,居然抱着哄的还是哭。一个宝宝哭了,全病房都哭了。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沟通那就是天方夜谭!我也是个宝宝,我也想哭……
另一个房间是重病人的抢救室,病人是不哭了,但是个个都需要抢救,监护仪只要一响就紧张的不行,整个夜班眼睛眨都不敢眨,就害怕自己错听了哪个病人的报警声,导致错失了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身体的困倦与神经皮层的兴奋,仿佛两个小人在我的肩头大打出手,就在这时,一阵微小的声响将我的从他们的战斗中解脱出来:暖箱里面的宝宝挥舞着拳头,昂着脑袋,皱着眉头,张着嘴,放声大哭,一副你不来哄我,就誓不罢休的模样,原来,“猕猴桃”想我了,我轻轻托起她,轻拍后背,半是开玩笑的威胁道:“会哭的宝宝会越长越丑,再哭、再哭、再哭,你'爸爸妈妈们'就不要你啦。”她像是听懂似得,停止了哭泣,眼角噙着欲留下的泪珠,扑闪着长长的睫毛,眨巴着大眼睛看着我,同时,身子使劲的向上耸了两下,吸了吸小鼻子,下一秒她的嘴角微微的向上扬了扬,漏出了还没长牙的牙床,就那么一瞬间,我看到她笑了。我不禁莞尔,低语道:“小猕猴桃,我威胁你,你还笑,糖衣炮弹这招你使得真棒啊。”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新生儿的笑容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治愈,所有的抱怨在那刻都烟消云散了。
那一刻我对这份工作有了新的理解,这里的宝宝们不是没有思想的物品,他们有感知、有情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和感动着我们。他们的笑容就是抚慰我们困倦、伤痛的良药!
2021年4月29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的心情像天气一样晴朗,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涌上心头,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科心头大宝贝今天出院了!一个入院时只有胎龄25周,体重800g的宝宝。80天前入院,入院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经历了大大小小120余次抢救,仅医嘱单就有114页,护理记录单达245页!基本是一部儿科诸福棠!今天宝宝1870g,自己一顿可以吃30ml的奶啦。
在转运车护送他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那无处安放的手体现出了他们无比激动的心情,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宝宝,那种想碰而又不敢碰的神情,像极了近乡情更怯的游子。宝宝似乎也感应到了父母的呼唤,一直睁着萌萌的大眼睛看着周围的一切。在服务区停靠时,我将他从暖箱里抱出来让妈妈抱,妈妈紧紧地将宝宝搂在怀里,眼泪湿了眼眶。
原来妈妈也是一位护士,因为工作劳累,导致宝宝早产,因为对中大医院的信任,宝宝一出生就紧急联系转运专线,转至中大医院新生儿监护室。她激动地说到:“我知道中大医院的新生儿监护是很厉害的,我很信任你们,把宝宝放在你们这儿我放心!”这一刻,我看到妈妈幸福的面容,感受到家属对我们的信任。我真的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知道我们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在这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也想把这种信任与温暖传递下去。就像冰心写到的那样“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觉悲凉……”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崔玉艳
编排| 蔡逸秋
中大医院党委宣传部出品
关注中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