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农村创业点子(陕西镇安: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大亮点)


2021年,镇安县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生活富裕、机制保障8个方面,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全力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先后有20项工作经验和亮点典型受到市级以上通报表扬或以会议、媒体等方式推广。

亮点一 打造“1+5”乡村振兴示范典型

始终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国省“1+32”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54项配套政策。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镇安县扶贫开发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名干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建设和“111”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线面联动推进乡村振兴1+5示范区建设,云盖寺镇入选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持续推动产权改革,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30个,云盖寺镇岩湾村被命名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亮点二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三五”机制全国全省推广

湖南农村创业新点子

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后续扶持41条硬措施,将搬迁群众分为传统农民型、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和兜底保障型“五个渠道”,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创建小菜园、小生活用房、小型红白理事会、小超市和小型公益型公墓“五小社区”,完善功能促进融合;将三块地、双薄制、便民室、网格化和多元化管理做为保障群众权益的主要抓手,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把三个“五”作为镇安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主要抓手,从产业就业、服务配套、基层治理等方面,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三五”后续帮扶工作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中国乡村振兴》《陕西农村要情》刊发,得到赵一德省长批示,在全省、全国推广。

亮点三 镇安“易权到村”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新模式全国全省推广

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块分割多头管、权属不清无法管、无人无钱不能管的现状,创新实施了“易权到村”,即“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管理权限移交到村”,实现了村有、村用、村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镇安“易权到村”探索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新模式》作为首批全国20个定点观测县唯一典型经验案例推荐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被《中国乡村振兴》和省市乡村振兴简报刊发,得到副省长蒿慧杰批示肯定,在全国全省推广。

亮点四 高质量产业发展促推全面乡村振兴

2021年,镇安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聚焦1+4产业体系,投资2.08亿元,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建设规范化产业基地3.35万亩,建成农产品冷库1.3万立方米,木耳、香菇等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全县绿色产品达到3个;镇安魔芋、挂面被评为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县获评产品达到10个;镇安高山木耳两次被央视报道,镇安县镇安板栗被认定为陕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力推动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亮点五 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省政府嘉奖

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利用、高标准推动、高标准管护“五高要求”,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个统一”,严把工程开工、材料检验、建设施工、日常巡查、竣工验收“五道关口”,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8.72万亩,实现工程质量和综合效益“双优”,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观摩培训会在镇安召开,被省政府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县,奖励建设指标1万亩。

亮点六 人才振兴成效明显

建立人才周转编制池,刚柔并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80人次,建成市级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申报创建省级科技示范村1个,培育兴村“智囊团”154个1886人。制定《充实基层人才建强村级组织二十条意见》,先后为全县选聘充实基层力量大学生191名。将人才招引与项目招商相结合,举办镇安县“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大会,签约项目(企业)61个115.13亿元,招引239名镇安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副书记、创业支委,人才助力发展成效明显。镇安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试点工作得到中央农广校、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中心的通报表扬。

亮点七 “镇安月嫂”成为劳务金子招牌

县委、县政府紧盯“中国康养产业大县”发展目标,紧抓苏陕协作契机,依托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大力推动苏陕劳务协作,聚力培育和发展“镇安月嫂”产业,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差异化发展,开创共同富裕新局面。

以打造巾帼致富示范产业、高端月嫂培养基地、家政服务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为目标,研究制定“镇安月嫂”产业培育方案,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利用5年时间,计划培育1000名“镇安月嫂”等高级家政人才,全方位打造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劳务派遣、品牌建设、权益保障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推动“镇安月嫂”产业体系化、品质化、标准化发展,构筑“人员有储备、技能有提升、就业有平台、市场有品牌、服务有保障”的月嫂产业发展格局。

月嫂服务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促进就业、精准致富、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做法被中国网报道。

亮点八 党史学习教育“四个课堂”成功申报省市理论创新奖

通过“镇安大讲堂、单位微讲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的组织形式,开展“专家讲党史、干部讲成就、群众讲变化”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党的理论宣讲300余场,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讲270余场。“四个课堂”成功申报省市理论创新奖,为助推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参考、智力支持。党史学习教育“四个课堂”成功申报省市理论创新奖。

亮点九 “四聚两亮两评”学党史办实事取得实效

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载体,聚焦承诺践诺办、聚焦群众关切办、聚焦重点人群办、聚焦信访矛盾办“四聚”;通过亮身份、亮结果“两亮”,推行群众评价、支部评议“两评”,激励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带头领办实事114件、基层党组织承诺办实事3270件、有能力党员公开承诺办实事3.23万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36个。这一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被经济网报道。

亮点十 镇安农村改厕“335”模式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不断深化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围绕“八清一改”目标,建立健全常态化村庄保洁机制,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镇安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聚焦小厕所大民生,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质量优先”原则,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气候特征、风俗习惯等因素,积极探索总结适宜的改厕模式,创新推行实施的“335”改厕模式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典型范例。

亮点十一 镇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

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探索出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实现路径,切实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镇安县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县。

亮点十二 “人盯人”+防返贫监测机制得到省市肯定推广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依托“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建立以片区为单元、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人盯人”+防返贫监测体系,由3854名片长负责,协同防返贫监测员,对片区所有农户,特别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户”的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报告,做到了及时预警、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创新建立的”人盯人“+防返贫监测机制得到省市肯定推广。

亮点十三 创新推行“五治六长”平安镇安创建机制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平安稳定“3+N”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最多访一次”实施办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并先后建立了矛盾纠纷“以奖代补”、“五治融合六长管理”等机制,镇安县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镇安县综治中心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构筑农村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创新探索》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亮点十四 创新开展“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

全面推进“一个品牌引领、两个作用推进、三条路径支撑、四员选派保障、五个培育助力”的“12345”工作机制,引导和激励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行先试、争创一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该做法被经济网、凤凰网陕西、商洛日报等报道。

亮点十五 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扎实推进

镇安县按照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要求,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措施,探索推行党建领航建强乡村治理、两化管理创新乡村治理、六大工程巩固乡村治理的“126”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服务事项“一口子”归拢、资源力量“一盘棋”统筹、工作落实“一揽子”推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氛围和环境,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打下坚实基础。高峰镇渔坪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亮点十六 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有效推进

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夯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为基础,以强化资金保障为重点,以推进管养分离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县纳入养护管理公路里程2635.91里,县、乡、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分别为76.5、75.1、61,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全部达标且始终保持100%列养。创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2个、县级示范村7个。

亮点十七 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

2021年5月,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通知》,镇安县被确定为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委文明办《关于印发〈陕西省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县上迅速启动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工作。投资120余万元,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提升改造乡村学校“复兴少年宫”14所,新建乡村“复兴少年宫”4所,各少年宫活动有序开展,特别是云盖寺镇“复兴少年宫”,依托历史人文资源禀赋,打造八大实践基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亮点十八 扎实开展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确立镇安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1234567”模式和“三个破解、三个好转、三个提升”的改革目标,通过建体系、夯基础、强能力,确保规定动作提质量,创新动作增实效。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整合15个镇办卫生院,组建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个医共体,建立以米粮、云盖寺、柴坪镇为枢纽的东中西三个医疗副中心,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形成“品”字型医共体布局。充分发挥医共总院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人员下沉、技术指导、业务托管等形式,不断巩固医改成果,基本实现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65%病人首诊在基层。同时,镇安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

亮点十九 “学查改建”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开展“聚心气、提士气、扬正气、促发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县级领导干部包镇联村工作六条措施》,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机制,实行县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片、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办联村制度,做到了力量倾斜到一线、责任夯实到一线、工作推动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监督管理到一线、考核评价到一线。坚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直接抓、其他负责同志协助抓,落实各单位、各镇办“一把手”负责制,上下联动、一抓到底推进工作。落实常态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五类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非五类村”工作队全覆盖,所有人员交接有序、在岗在位、履职尽责。

亮点二十 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全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标准指引,制定实施了《镇安县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九统一”工作措施》,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13亿元,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1566场次、动用各类机械2841台套清理生活垃圾3627吨、清理河道沟渠369公里、清洁庭院68291户、清洁村庄立面和路边直观墙面广告2678处、清扫道路3250公里,落实门前“三包”62285户,清理残垣断壁乱搭乱建1279处,15镇(办)152个村(社)、1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顺利通过市级达标验收。(陈风军 李峰涛)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