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现在有父母花费近两万元,让宝宝每天佩戴23小时婴儿头型矫正头盔,来帮助宝宝矫正头型。关键这些东西价格不菲,一套头型矫正“头盔”重量约200克,矫正价格为2.8万元,每天需佩戴23小时。这种做法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发文称,婴儿头型矫正,可能是父母将容貌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厂家对产品效果不做书面保证
相关头盔厂家工作人员表示,头型矫正头盔在美国有30多年的历史,可为3个月到18个月大的孩子进行头型矫正。该品牌头盔下单后,会在国外订制后寄来。宝宝需要每天佩戴23小时,整套矫正价格为2万多元。
对于头盔佩戴时间过长是否会导致婴儿不适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该头盔里面有泡沫,不会压迫孩子的头部,且订制时会比头围大一点,预留出一些空间。家长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头部的皮肤是否发红,来判断孩子头部皮肤是否受压。随着孩子的生长,如果头盔不合适了,他们会持续提供后期服务,进行修改。
对于头盔的实际效果,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要看家长给孩子佩戴的情况,“如果规范佩戴,一个月就能看到效果。不过,一定要让宝宝每天坚持戴够23小时才行,一些家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该工作人员表示。此外,该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会做书面的效果承诺。
专家建议不要盲目使用此类产品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汪鸿表示,6个月龄以下的小宝宝出现偏头的情况,有的是生理性的,多数宝宝随着生长发育,头型会恢复正常的水平,因此她建议,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她表示,在医学上,医生会比较关注宝宝的头围,头围是指从眉弓上方突出部,绕经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但头围与头型没有太大关系。她表示,头型矫正头盔科学性有待论证,现在医学领域里,我国没有出台对婴儿偏头(疾病)诊断、指南或专家共识,建议广大家长还是要谨慎。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王娜表示,不赞成家长因为盲目焦虑等原因,去给宝宝戴头型矫正头盔,毕竟国内的头型矫正器的生产及医疗单位的使用还不够成熟,带来的风险不可预知。建议家长需要动态监测宝宝的发育情况,评估风险和收益,慎重选择。对于头偏的孩子,汪鸿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睡觉的姿势;三个月前经常抱孩子,避免头部承受过多的压力;三个月后鼓励抬头、翻身、且要注意孩子有没有缺乏钙等营养素,这也会引起头颅的软化。如果拿不准的话,可以带宝宝到医院里面找儿保医生做相关的排查等。
婴儿矫正头型是父母审美偏执症在作怪
要矫正头型或提高颜值,主要还是家长的错误心理在作祟,看似是关爱孩子,实际上是耽误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其琢磨这些矫正头型的办法,不如形成一个健康的容貌观念,只有家长做到客观平和地看待颜值问题,化解内心的容貌焦虑,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说到底,审美具有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容貌偏好也没有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如何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自信的心态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才是家长们应该好好琢磨的事情。
育儿要秉承科学原则,不应被焦虑情绪牵着走
有人说,“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意味着,育儿关键要秉承科学原则,理性冷静,而不是被那些焦虑情绪牵着走。诸如,“头型焦虑”“起跑线焦虑”“身材焦虑”“微量元素焦虑”等,有无必要,应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后再做思量、审慎对待,特别是在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成长周期,必须要有科学意识、规律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养育健康的孩子,从呱呱落地、咿呀学语到吃辅食、学走路,再到兴趣班、升学考,每一步都需要家长尽心尽力,更需要知识积累、平和心态、辩证方法。
科学育儿需要科学环境、健康氛围。如今,自媒体发展活跃,海量信息涌现,育儿领域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也存在贩卖焦虑、收割流量等现象。“矫正头盔”就是带有伪科学属性、围绕育儿焦虑而出现的低劣产品。有关商家、平台的营销套路、夸张宣传,不仅迎合了一些家长的“需求”,而且助推了焦虑之风,让育儿信息池更为浑浊。可以说,以泥沙俱下之态谋取利益,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破坏了健康的育儿环境,应该依法矫一矫、治一治。广而论之,营造科学育儿环境,需要各方合力,在信息层面去伪存真,在产品层面提质升级,在行业层面强化监管,在理念层面加快普及。惟有广泛传播科学育儿观念、践行科学育儿方法,歪理才不会有机可乘,劣品才无法混入市场。
“容貌焦虑”不能别波及孩子
难以想象,为了给孩子一个漂亮的头型,父母居然买高价矫形“头盔”,让婴儿成天戴着。孩子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头型还没有定型,在家长看来,还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可以通过戴“头盔”的方式矫形。仅仅因为孩子头型不符合主流审美,就去戴矫形“头盔”,这就是典型的容貌焦虑,家长对外貌的偏执,转移到婴儿身上,显然有些过了。
从社会发展的历程看,大众流行审美一直在不断变化中,以前流行扁头,家长就给孩子睡米枕、绿豆枕,如今流行圆头,家长又给孩子戴“头盔”,可未来又不知道会怎样变化,眼下的“完美头型”,或许在未来又“落伍”了。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暴露出自身素养的浅薄,缺乏判断力和克制力,容易被他人左右、盲听盲信,并不可取。
参差多态方为美。大千世界,万物各有其美,审美本就是多元化的,千人千面、各美其美才是正常的。社会不应崇尚单一化审美,那样太单调乏味,缺乏包容性,容易陷入偏执,引发群体焦虑情绪。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红脸、A4腰、人鱼线、“i6腿”等,都是大众化的流行审美趣味,引起无数人效仿塑身,美则美矣,可千人一面,就会令人产生审美疲劳。
点评:
孩子的成长发育,是一个有规律可循,但又充满变数的过程,既要顺其自然,也需要精心呵护,不能过于疏忽,也不能盲目冒进。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会为长大后头型好不好看这样的事发愁,可以理解,也不用一概斥为“容貌焦虑”,但爱孩子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认清个体的差异性,尤其是矫正头型这种专业事,还是应该少看别人家的种草,多听医生的建议。
从“整容从娃娃抓起”现象的背后,看到的是少数反智家长的畸形心理和容貌焦虑,以及拿成人焦虑加害孩子的危险征兆。事实上,需要矫正的是这些家长的畸形育儿观,而不是婴儿头型;需要“从娃娃抓起的”是教育,而不是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