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多肉植物园主自述,发出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仅只是看人家赚了多少钱,或者说来计算他究竟能不能赚这么多钱,又或者说他本身有资本投入什么的,而是要看他是怎么卖货的,怎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的。
很多关键问题,他不可能说很详细的,主要靠读者自己领悟。OK,仔细看吧:
我叫李增鹏,1990年出生。2015年7月,我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江西省萍乡市,开始经营这家多肉植物园,一年时间,我的销售额已超过了四十万。
麻辣电商
不少人问我大学学的是不是农业,我经常要向他们解释我本科学的数学、研究生学金融,现在种起多肉植物,很多人都会惊叹:跨度真大。
种植多肉植物,算是一种机缘。2012年备战考研期间,我在市场上买了一些多肉放在阳台上。肉肉的外表让我产生了兴趣,便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多肉植物的品质和种植方法,也开始尝试着自己种植培养。
2012年寒假,我有了养多肉创业的想法,家人并不支持,放着金融硕士的大好前景不要来种多肉,在他们看来是不务正业。寒假结束回到北京时,我发现宿舍里的多肉越长越漂亮,我便萌生了从市场进货,在网上销售的想法。50多天,我赚回了本科四年的学费。
随着学业的繁忙,我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宿舍的多肉植物和网上的生意,便把这些小东西带回老家让姐姐照顾,在家里搭了一个10平方米的阳光房,这是我多肉植物园的开始。
2013年,我返回北京读研后,想着在北京种植和销售多肉植物,刚好一个北京的朋友在郊区有块地,也有合作意愿,我们便干了一年。因为对北京环境不熟悉和人脉的紧缺,项目开展了一年,便终止了。在北京开展的同时,我在老家盖起了第一座多肉种植大棚。
在我研究生毕业之前,大棚主要由姐姐打理,多肉植物也主要靠网上销售。但是网上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不得不思考多肉植物园的发展方向。
2015年毕业返乡,我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种类增加到一千多种,大棚扩展到了6个,并分成了育苗、培养和展示三大块。把原有的线上销售转到线下观光体验为主,通过自媒体宣传,开发和培养萍乡本地及周边市场。
为了给客人更好的观赏体验,大学天天和数字打交道的我,和姐姐一起把大棚的里里外外都改造了一遍,种上了花花草草,围起了白色的栅栏。
我经常就地取材,自己学着把多肉植物和花艺结合,设计出一些新颖的产品。园子里的石槽是自家老房子里废弃不用的,树根是在亲戚家发现后带回来的、陶器是老妈用剩下的……
其实我的园子交通并不便利,离最近的省道也有一段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顾客,到大棚里欣赏可爱的多肉,选购自己喜爱的植物,我也会在一旁跟他们聊一些多肉植物的基本常识和种植方法。
种植多肉植物的土壤需要疏松透气、排水好、颗粒较大,萍乡本地没有合适的土壤,我需要从外地购买,并通过自己配比来调制。自从回家搞了这个植物园,从种植到送货,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多肉植物喜阳,需要一定的光照。南方冬天的阴冷潮湿,对多肉植物的生长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需要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它们,每天,我们都要把很多枯萎的枝叶除掉。
多肉植物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用心培养的一些造型美观或者种类稀少的肉肉,每当客户看中了来咨询价格,我都舍不得卖。
短短一年时间内,我将多肉园植物园的模式复制到了另外两个种植基地,每个基地都由两个人负责,虽然经营时间不长,但都上了轨道。未来,我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多的创意多肉作品,丰富多肉种植园的经营模式,让更多人体会到种植多肉的乐趣。
从以上自述我们可以知道他其实也是偶然间进入这个领域,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一年销售额超40万,前景实在是可人。
以前他主要通过网店销售,现在他的主要销售渠道是:网店,自媒体,线下观光售卖。
当然,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注意到他在北京发展多肉植物的失败。不过这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在发展的同时都会有问题,只要去解决问题,那么就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创业就是这样,如果只看到困难,而不去做,那么就永远也不可能发展。
交流合作微信:191315089,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mal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