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悟)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今天听心理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书中了解到,人有三种状态:儿童状态,成人状态和父母状态。

当一个人处在儿童状态时,对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抵制、愤怒、焦虑,烦躁,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失控的情绪会导致对人发火,摔东西,甚至打骂人。

当一个人处在父母状态时,则会用挑剔的眼光去指责一个人的不完美。严格要求别人去改正,认为自己是对的,必须按自己的方式执行。经常对别人抱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不信任的眼光。把自己当做是独权主义者。

当一个人外在成熟的成人状态时,他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会用合理公正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别人。会客观的理智的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也只有成人状态才会让我们的心智发展的更成熟,更客观的认知和自我评价,能正确理智地处理每一件事情。

我本人好像一直都处在儿童和父母状态中循环。

书中还讲了一个游戏叫“PLOM”意思是“可怜弱小的我”。

玩这个游戏的人是确信他们是不幸的,认为自己是那个可怜的人,遭遇不幸的人。就是每一个人都会做的一个游戏,“就是我很惨”。

这是一个人代表的一种行为人生态度,认为自己很差劲,别人都比自己更好。这也是低自尊的人的一种表现,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


人生坐标认知图

处在这个人生坐标的人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们就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

蛤蟆人

这是对自己没有合理的认识,客观评价的人生坐标认知。

虾蟆先生身在父母状态时,和处在低自尊认知时,他不会去指责别人,却对自己严厉的指责和挑剔,认为自己不好,别人都好。

通过和心理医生的沟通,蛤蟆先生到最后发现自己好别人也好,也活得更真实。

有时候我们自己的头脑,限制了我们本身的认知。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觉得这本心理书很好的,适合想对自己有更多了解和认识的人看。真心推荐给大家看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