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的资料)青岛市政协委员朱磊:青岛应就人才吸引再发力

来源:青岛王新

新闻网1月11日是成功,是事业。当前,青岛正处于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青岛依山傍海,气候宜人。连续九年入选十大“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青岛CPPCC委员、青岛康普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磊认为,青岛非常重视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但对资本和风险投入较低的人才引进的重视和激励力度不够。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在人才政策上还有很大差距。



(来源:受访者)

朱磊认为,青岛首先存在政策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朱磊提到,《2020中国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报告》研究显示,全国的人才生态分布在三个梯队,青岛位于第二梯队的末尾,远远落后于第一梯队的深、京、沪。青岛需要加强科技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建设。

朱磊

其次,政策力度不够。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在人才激励和奖励方面没有比较优势。比如青岛大部分人才政策的兑现受到落户条件的限制,一些无法办理落户手续的高科技人才无法享受政策。比如人才公寓,位置偏,配套不全,吸引力不够。据调查研究,湖州除了住房补贴外,在子女上学、医疗、家庭就业等方面都享受绿卡待遇。除了宁波的项目资金和购房补贴,在配套资金、开发奖励、融资支持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支持。合肥人才政策不受落户条件限制。常州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加大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创新创业的吸引力。

最后,政策出台的重点不明确。梯队建设薄弱,人才评价体系单一,政策差异化优势不明显。青岛有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各种产业政策。,但人才素质参差不齐,门槛看重学历超过行业。根据调查研究,苏州不断完善市场化人才认定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话语权,建立个人素质、紧缺指标、薪酬水平“三位一体”的积分制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人才推荐制度。广州市黄埔区突破以往人才引进奖励只奖励人才引进机构、不奖励个人的局限,首次以行业顶尖人才为奖励对象,重点吸引战略科学家和行业顶尖人才。

朱磊建议,培育标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重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的精准发力,发挥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的叠加效应,让人才“被吸引”和“被留住”。立足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标杆产业。以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半导体、传感器等产业为核心,不断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加快形成产业集群。企业地位在行业引领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着力培育和引进龙头、标杆、独角兽骨干企业,扩大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吸引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完善政策体系,以人才促产业。对标先进城市,做好全国各地人才政策研究,加大政策周期性调整力度,赶超先进政策。以“高精尖”和“瓶颈”技术领域人才为重点,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企业家等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并借鉴崂山区给予优秀企业家和先进科研人员直接现金奖励,加大荣誉奖励、税收减免等直接激励措施。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全面放开人才落户限制。探索差异化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和人才推荐制度,完善市场化人才认定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发挥政策“推手”的最大效应,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人才聚集。

完善配套建设,筑巢引凤。政府应与有能力的企业和园区合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要加强人才公寓所在地的配套建设,提升现有人才公寓,积极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做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法制环境、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配套工作。来补短板,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网记者张晓鹏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