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王文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盯上了汽车制造这个风口。2020年底,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巴巴联合SAIC、张江高科成立了智机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持股18%,是公司第二大股东。2021年1月13日,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记正式发布。
几乎与此同时,百度高调宣布造车。百度与吉利控股集团一起成立了杜畿汽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双方表示,将基于吉利新开发的纯电动架构——浩瀚大海,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
不久后,小米造车、360集团入股哪吒汽车的消息接踵而至。众多互联网巨头的涌入,让新能源汽车赛道更加拥挤。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公司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汽车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处于“新四化”转型期的机遇,使得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下海。
然而,制造汽车并不容易。之前有拜腾、博骏等“先烈”,现有的FF、恒大汽车还在量产中苦苦挣扎。技术门槛高,前期投入巨大,竞争环境激烈,经验、人才、资源的匮乏,都是互联网公司造车必须跨越的坎。
因此,与车企合作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选择。而互联网公司和主机厂的合资效果如何?
互联网因素引发行业巨变
说到互联网造车鼻祖,就不得不追溯到特斯拉。特斯拉马斯克创办的第一家公司环球链接信息网,是全球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后来马斯克逐渐转向制造业,做起了火箭、汽车、光伏等产业。
2013年,当马斯克宣布要在全球开放造车专利时,国内一些互联网人开始“狂欢”,最典型的是、李想、何。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批投入并掀起造车潮的人。他们也是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程中获得市场红利最多的一群人。
它们不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电动化、智能化,也给以互联网行业的用户思维运行了几十年的传统营销体系和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他们已经初见成效,市场开始进入爆发期的档口,更多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科技巨头不再满足。
尤其是2021年的这段时间,华为、阿里巴巴、百度、小米、360相继进军汽车市场。或立志成为中国的博世,或高调宣布与大厂合作造车,甚至选择单打独斗。
在这些模式中,与汽车制造商建立新品牌是绝对的主流。这是因为双方可以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互联网给传统汽车厂商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组织架构、资源、人才、资金等等。传统汽车厂商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现成的造车能力、经验和稳定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奥纬咨询管理合伙人张俊以告诉经济观察报,互联网公司的参与正在重塑车企对营销和市场的看法。盖世汽车研究所所长王宪彬认为,互联网公司给传统主机厂带来的财富还包括更高的产品开发效率、产品定义能力、更丰富的盈利模式以及大量用户的信息和流量。“互联网公司造车,不是说汽车单纯作为交通工具。它将定义产品的功能。比如这辆车是KTV,是睡觉空房,是家庭社交娱乐空房。事实上,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产品从汽车中拉了出来,使它们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王宪彬说。
但互联网公司和OEM厂商在合资合作的同时,在决策和技术上也存在博弈关系。
决策与技术之间的隐性博弈[/s2/]
今年11月,国内四大造车新势力同时交付量突破万辆。其中,哪吒汽车作为后来者,正在快速追赶。从1月的2195辆到11月的10013辆,哪吒汽车以月销1万辆的成绩成功入社。
作为之前造车新势力中第二梯队的车企,哪吒汽车在2021年的表现相当亮眼。业内观点认为,哪吒汽车的发展速度与入股互联网安全公司360集团有关。
到今年10月,360集团已连续参与哪吒汽车两轮投资,总金额29亿元。“(360进来后)消费者可能觉得这车还不错,互联网平台都有。也许360确实在那边带来了一波流量。”王宪彬说。同时他指出,哪吒汽车今年销量激增,根本原因是其主力车型所在的细分市场迎来大爆发。
近年来,以零跑T03、五菱洪光Mi-NIEV、奇瑞eQ为代表的微型电动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而作为哪吒主力车型的哪吒V在这一细分市场也做得不错。
但引入一个个性很强的互联网大佬,可能会阻碍哪吒汽车的决策。这就是互联网公司和整车厂联合造车的风险之一:双方很容易在决策上博弈。此外,还会有对使用自己核心技术的担忧。
“百度除外,因为百度现在相当于把杜畿汽车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我觉得百度应该把自己的Apollo平台完全移植到吉利的架构上”。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认为。
也正是基于与吉利控股集团的深度合作,杜畿汽车整个R&D和制造周期缩短至两年多。2021年6月,汽车CEO夏表示,首款概念量产车将于2022年北京车展亮相,预计2023年上市。
阿里巴巴和SAIC合作的智记汽车推出新车的速度更快。从去年合资公司成立到今年8月底智极L7天使轮版在成都车展2021正式上市,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此外,官方还表示,新车将于2021年底正式开放交付。
然而,SAIC也在投资自己的“儿子”——樊菲汽车(原R汽车,SAIC全资拥有)。相信对于OEM厂商来说,选择哪个更重要并不难。这是科技公司与主机厂合作造车的又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