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将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扩大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长期以来,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充分服务的尴尬境地,融资难、成本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小微企业近2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6.57%,其创造的价值占全国GDP的60%以上。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信贷,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老板和公司的边界不清晰,导致他们在寻求金融服务时,因为产权不清晰,很难得到金融服务。此外,小微企业普遍管理标准化程度较低。”宜信数据创新中心主任助理、宜信普惠商贷总经理孙萌说。
易普惠尚同贷是一个实时信贷金融服务平台,旨在为中小电商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孙萌介绍,尚同贷成立之初,就建立了“数据共赢模式”。从电商行业作为切入点,尚同贷三年对接了国内外多个重量级电商平台,用户可以跨平台实时授信。孙萌说,尚同贷款最快8分钟就能批下来,平均通过率能达到60%到70%。
“电商是最早收集和积累小微企业主经营数据的平台,通过电商平台的反刷和一系列风控措施,这些经营数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和验证。”孙萌谈到了选择电子商务的原因。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尚同贷逐步接入用友、金蝶、主妇等一线ERP服务商,覆盖超千万小微企业。未来计划与第三方支付、SaaS服务平台、垂直B2B平台合作,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数据贷款服务。
拥有丰富电商和企业运营数据的尚同贷,在宜信积累的风控经验和自主研发的大数据风控系统支持下,可以有效实现基于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的小微企业主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高效可靠的在线实时信用融资服务。
谈到小微领域的风险控制,孙萌表示,企业的再融资额度不仅考虑其上次还款信誉,更重要的标准是企业的经营数据和季节性波动是否健康。
此外,如何利用好金融科技帮助小微企业融资,可能会成为一个突破点。
“宜信的金融科技创新,根本目的是加强金融流动性,提高金融效率,以更好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中国的高增长人口一直是宜信专注服务的核心对象之一。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表示。
基于长期对高成长人群的服务实践,通过重新整合自身的资金优势和技术能力,宜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商业模式。孙萌用“放大器模式”、“数据共赢模式”、“数据驱动管理”详细阐述了宜信模式创新的具体实践。
孙萌表示,“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宜信可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再分配,让高成长人群体验到过去只提供给高净值客户的金融资产和定制化服务,享受金融红利。例如,王智财富通过在客户访问、投资规划和投资运营等许多重要环节实现智能化和在线化,使“私人银行级”服务受到欢迎。而这种模式创新,我们称之为‘放大器模式’。”
“数据共赢模式”意在构建宜信、小微企业、数据合作伙伴的闭环联盟。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将过去孤立、分散的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并进行共享,充分发挥业务和金融属性的价值,从而形成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丰富数据来源,加强风险控制和信用体系;小微企业可以基于数据信用实现高效便捷的信用贷款,而数据合作伙伴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运营管理增值服务。
“数据驱动运营”帮助财富和信贷业务提升获客和服务能力。利用技术创新和金融业务经验,宜信可以深入挖掘广泛收集的大数据,提炼深层次的规则,让数据逐渐在业务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结合优秀的产品设计和贴心的用户运营能力,宜信的创新业务能够顺利落地金融场景,让更广泛的用户体验到高效、便捷、专业定制、智能、理性的创新金融服务。
谈及宜信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陈欢强调了宜信创新实践的“四化”。“在标准化方面,宜信领先于监管部门。早在2015年就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在专业化方面,宜信在获客、风险定价、产品设计等方面投入很大。,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便捷、优质、可靠的服务;在数字化方面,宜信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客户信息,不仅可以实现精准获客,还可以随时随地提供实时授信;从规模上看,宜信近年来服务了300多万客户,近3000亿贷款。未来随着市场潜力的进一步挖掘,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