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谁老谁流血。”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果把这两句话结合起来,结合现实,你会发现很多老人不幸福,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孩子混得不好,而是因为和自己的人有问题。人到中年,他们已经暴露出了一片惨淡晚景的迹象,因为他们太粗心,没有及时纠正。
我们总以为,孩子长大了,父母就有福了。众所周知,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困难。所以要随着年龄变化,重点改变家庭命运。
等我们真的到了老年,就会明白,再好的家庭关系,也要守规矩。记住以下的相处方式。
02
一、“一家千人,一人当家”:选择父母,避免主次之分。
一个单位的人如果各行其是,就没有办法做大事,单位就垮了。
同样,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大家都是“老大”,就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谁也不服气,互相争论不休。
在家庭中,我们有一个家长;在家庭中,我们需要父母。只有分清主角和配角,才能齐心协力。
我奶奶八十多岁的时候,几个叔叔大吵了一架。因为爷爷去世多年,奶奶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照顾。
谁管钱,谁负责给奶奶治病,谁负责水电费.....没有明确的观点。
最后经过协商,我奶奶被安置在我小叔叔家,其他几个叔叔给赡养费,我妈妈和阿姨承担一定费用。
不难发现,小叔叔成了“家长”,以后赡养奶奶的事都是他说了算。
俗话说“没有领导,成不了大气候。”
在家庭里,大家说了算,也就是“大家都不算”。所以老人要主动和子女商量,放弃父母的立场,清闲快乐。
03
二、“夫妻还是彼此好”:珍惜缘分,避免婚外情。
北宋末年,才女李清照嫁给了大学者赵明诚。夫妻志同道合,分开一分钟,错过六十秒。
李清照说:“谁送云锦书,雁归西楼月圆。”
可惜赵明诚英年早逝,北宋变成了南宋,战乱不断。
危难之际,李清照改嫁张汝舟。
张汝舟是个伪君子,只爱金钱和权力,不在乎夫妻之间的情分。不得已,李清照敲锣打鼓告状,拿到了一张“离婚纸”。
一盏孤灯,一间小屋,一抹夜色,一声“悲苦”的呐喊...这样的日子看起来很安静,其实是一片萧瑟的黄昏景象。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半路夫妻总是比原来的好。如果在你的家庭中,子女孝顺,家庭善良,但没有爱人,或者原婚被你失去,与二婚夫妻矛盾会增加。
认真想想。孩子会孝顺你,但是很难孝顺后妈和继父,甚至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对你不冷不热。
紧紧牵着老婆的手,一辈子一起走。所有的婚外情都必须抛弃。如果你老婆先走,你要看清你的性格,宁多勿少。
04
第三,“兄弟,清账”:学会谈钱,避免经济纠纷。
等你老了,你的孩子会盯着你的财产,因为不工作也能发财是好事。
有的老人认为某个孩子会一直照顾自己,所以什么都给他。最后这个孩子不靠谱,别的孩子因为拿不到钱怀恨在心,不管养不养。
“偏心”是老年人最忌讳的事情。至于钱,一定要和孩子商量,不能独断专行。
如果你的孩子很有钱,那你就要和他们打交道,让你的孩子形成合力,共同致富。老婆孩子都很有钱,你要主动去沟通,让有钱的人去帮助没钱的人。
老好人是集体财富的“中间人”。不要以为不谈钱就能幸福。
当然,会计是有分寸的,大的财产要说清楚,鸡毛蒜皮的事不要管。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情感上的相互礼让。
05
第四,“树分不同枝,家分不同家”:要分开经营,避免同吃一口大锅饭。
在我的家乡,成年子女结婚,马上分家,这叫“散枝叶”。像一棵大树,长到一定高度,就有了枝干;新的种子落在地上,发芽,又变成大树。
良好的家庭关系,一方面是家庭团结和睦,另一方面是小家庭,互相走动,真心诚意。如果从大锅饭开始吃,因为距离太近反而会滋生矛盾。
比如一碗汤只够两个人喝,但是有五个家人不能分开。老人夸大孙子,小孙子有问题,觉得偏心。
距离产生美,任何家庭都是如此。【/s2/】老年人要喜欢“儿孙满堂,世代同住”,更重要的是要喜欢“身体健康,互相照顾”。[/s2/]
一锅菜,味道再好,也不可能人人称赞。这就是“谁都不能说”的规则。所以做饭的锅要多,做饭的人要多。
06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一种愿望,与现实有出入。
只有把愿望变成现实,愿望才能实现。规则和底线至关重要。
不要因为无法面对就闭口不谈“亲情”。很多事情,终究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没有猜忌,没有仇怨。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理家庭的能力越来越少,但家庭琐事不会减少。所以要未雨绸缪,到了一定的时候,把家庭的负担转移到孩子身上,适当分配家庭的点点滴滴。不要等到走不动了,才看孩子闹。
正所谓“有公益必有正义,正义必有公制。”
愿你我都是心地善良,热爱家庭,严格的管家。
作者:粗布衣服。
注意我的话,走进你的内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