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第一次回归,昭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阐述了文物追中国的主张。第一尊回归的佛像也成为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到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语境与国运息息相关。千年天龙山有百年失落的历史,它就像一个离开母亲怀抱回到故乡的游子。它凝聚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现在,让我们掀开历史的面纱,走进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去认识一下国宝级的《前世》。#聚焦天龙山石窟佛头回归#
2021年2月11日,农历牛年除夕,天龙山第八窟北壁的佛头,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春晚,这是其回归祖国的首秀。透过春晚这个大舞台,全世界的华人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太原。仅7天春节假期,天龙山归还佛头话题在网上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0亿。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刘:天龙山石窟佛头出现在春晚上,启发和唤醒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让他们从文物保护中领略我们太原文化、三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佛陀的回归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因为它承载了中国人关于历史的记忆。天龙山石窟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现存石窟25个,大小石佛500余尊,代表了中国石窟鼎盛时期的辉煌成就,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被称为天龙山风格。此次返还的8号窟北壁佛像头像,高33.7厘米,宽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造像雕刻精美,笑靥如花,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这个石窟处于转折时期。它发掘于东魏,隋唐时期是佛教艺术作为外来艺术,然后逐渐中国化符合我们民族审美的关键时期。正好印证了我们在太原的政治、文化、军事地位,可以印证我们当时的石窟艺术,包括我们的建筑、宗教信仰、中外交流的水平。我们都可以在此得到反映。
20世纪初,外国学者蜂拥考察天龙山石窟,并向世界公布了研究成果。其精美的石窟雕塑艺术震惊了国际学术界。在龙山雕塑艺术名扬天下的同一天,伴随而来的是大国无良商人贪婪的目光和欲望。据不完全统计,在那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天龙山石窟有240多尊佛像被盗,150多尊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这个佛头是日本古董商Sadajiro卖到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非常重视海外中国文物的追索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失文物追回和返还工作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多层次提升的新阶段。佛的第一个家迎来了契机和曙光。
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浩:去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给我们发来消息。他们监测到一个佛头要在日本拍卖,说是天龙山唐朝的佛头。根据他发来的信息和他的照片,我们对比了石窟的现状和20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发现和天龙山北墙上的差不多。首先,我们向其拍卖行发函,要求他们立即终止拍卖,撤架。第二天,国家文物局从国家层面发函给他们,要求停止拍卖。这家拍卖行的董事长从一位日本收藏家手中买下这尊雕像后,将其无偿捐赠给了国家文物局。
在各部门和爱国人士张荣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佛头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距离他的“一次旅行”已经过去了近百年。
天龙山第八窟北壁佛头捐赠人张荣:希望各拍卖行如果发现此类赃物,都主动和我一样。这才是最重要的。也希望大家一起参与,所有的民间力量都可以参与。
今天,佛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在见证国宝真容的同时,我们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和祖国的强大。
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馆长于浩: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展览做好,把这个佛头的价值和它的艺术氛围做好,完善它的配套设施。天龙山作为太原的一个景点,准备把天龙山、晋祠、泰山、蒙山打成一片。现在,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工作,希望真正形成一个产业,带动我们全市乃至全省的旅游经济发展。
刘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复兴路上,国宝回归,文物流失。它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历史情怀。天龙山石窟佛头的回归,凝聚了人们前进的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记者、王伟、汪洋、周、、刘草堂)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