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钱江晚报
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头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以及张国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共同揭晓了这一消息。
罗征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头国家文物局供图/摄
今天上午10点,春晚回家的佛头出现在北京鲁迅博物馆。
2月12日(大年初一)至3月14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咸通四府——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码修复特展”,回归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佛像正式与国内观众见面。
此外,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收藏的部分佛教文献、造像拓片、佛经、佛学研究书籍也将一并展出。
天龙山石窟丢失的佛头是如何回到祖国的?
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一个杭州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9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发现日本东北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拍卖行)拟在东京拍卖一件“唐天龙山石佛首”,疑似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历史上流失的文物。经组织鉴定和研究,判断属于1924年前后被盗并非法走私出境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像被盗佛首(隋代)。
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确定“停止拍卖,争取返还”的工作目标。10月15日向拍卖行发函,要求终止与佛头相关的拍卖宣传活动,撤回拍卖。
10月16日,拍卖行积极配合,做出了撤回拍卖并终止公示的决定。
国家文物局与拍卖行董事长张荣取得了联系。旅日华侨、浙江杭州人张荣鼓励文物回归。
10月31日,张荣与日本文物持有者谈判,完成购买。经与国家文物局充分沟通,决定将佛头捐赠给中国政府。
11月17日,中国驻张荣大使馆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将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交由使馆保管。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在我驻日使馆和北京海关的全力支持下,获得了日本文化部门的文物出境许可。12月12日12时,佛头安全运抵北京,当日入库,佛头重回祖国怀抱。
11月17日,我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张荣先生(左)将天龙山石窟佛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交由使馆保管。图为驻日公使衔参赞杨宇(中)、公使衔参赞石永靖(右)与张荣在捐赠文件上签字。国家文物局供图
佛祖第一次归来。国家文物局供图王卓然马晓晨/摄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进行实物鉴定,并安排中国文物研究所开展文物检测分析和健康评估。
经考证,与1922年3月拍摄的天龙山石窟第35号图版和1923年10月拍摄的天龙山石窟第41号图版所展示的第8窟北壁佛像原图相比,佛像头部的面部、五官和精神高度一致,尤其是右脸颊上的斑驳痕迹,从右眼睑下一直延伸到右耳,与实物完全一致。佛像头部和面部的一些细微特征,如右脸颊的小斑点和颈部的风化边缘,也是一致的。
根据目前石窟遗存的历史图片推测,佛头被盗凿后,对其背部和鼻子进行了修整。
岩田《天龙山石窟》第41盘截图(左),第一佛归来后拍摄的高清图片(右:罗征摄),国家文物局提供。
村上太二郎《天龙山石窟》画册,第35版(第8窟北龛佛像)(左),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龛佛像状况(右)国家文物局供图。
佛像头高33.7厘米,宽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科技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佛手石主要由应时和方解石组成,符合天龙山岩体特征,内部一致性好,无明显裂隙发育。顶部和耳朵上发现有彩绘痕迹,推断佛像原状应该是彩绘的。鼻翼和鼻梁有器质性物质,推断有修复经历,与鼻翼修复一致。
在对文物的检测分析中,发现了佛头鼻鼻处的荧光现象,推断有修复的痕迹。国家文物局供图
经过实物鉴定、科技检测和与历史照片比对,专家一致认为,该佛头来源于天龙山第八窟北壁佛像,应为1924年前后被盗。第8窟是天龙山石窟中唯一有确切发掘日期(隋黄凯四年,公元584年)的最大窟。佛头平髻,圆脸,微笑,雕刻技法娴熟,表现手法细腻,时代特色鲜明。它具有北朝晚期至隋代早期的显著特征,是研究天龙山石窟乃至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珍贵实物标本。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天龙山第八窟外景由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天龙山第八窟外景由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它是中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石窟,在中国石窟雕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山中商会”的推动下,天龙山石窟被大规模盗掘。240多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雕像的头部,甚至整个雕像的身体都被盗运出境。现在收藏在日本、欧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损毁程度是中国石窟寺中最严重的。
这次佛头回归,是近百年来天龙山石窟第一件从日本回归祖国的流失佛像雕塑,意义重大。
中国非常重视对石窟寺的保护。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并召开全国石窟寺保护和考古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了石窟寺的保护和利用。并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将天龙山石窟等重要石窟流失文物确定为近期文物追回返还的主攻方向,积极监督协调退出拍卖,成功促成佛头回归祖国。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方面,落实流失文物回归原位的国际共识,在具备安全条件的前提下,将佛头送回天龙山石窟,在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收藏和展示。
佛头是怎么上春晚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邀请国家文物局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设立“国宝回家”专题环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文物追回返还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重点展示天龙山石窟佛头回归,与全国人民共享团圆喜悦。
在“国宝回家”这个特殊环节中,文物安全是第一位的。国家文物局协调故宫博物院、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展览运输专业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精准制定文物保护方案,量身定制展柜和展品,严格规范陈列布置操作,严格执行入库仓储管理,严格确定运输路线。局领导实地调研安全保护细节,逐岗压实文物安全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节目组反复调整节目安排,设置专属舞台类型,保证专业操作时间,确保春晚文物安全静态展示。
让我们从各个角度盯着它-
隋朝584年
石佛高47.9厘米。
天龙山石窟第八窟
看完回归的故事,我们来了解一下天龙山石窟。
可能你没听说过《龙劫》。
今天我们去天龙山看到的绝大多数洞穴都是残缺不全的雕像和被凿过的洞壁,无法想象它的原貌。而人们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的天龙山雕像都在石窟之外,根本无法在石窟和若虫之间欣赏到它们的美。
天龙山石窟始于北朝东魏(534-550)。高欢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高欢的儿子高杨在北齐后以晋阳为都城,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隋杨光成为晋王,并继续挖掘。到了唐代,李渊父子在晋阳开始,石窟的修建达到了顶峰。
天龙山石窟在北齐、隋、唐等不同时期都有发掘,形成25个洞窟,500多尊造像。素有“天龙山风格”之称,以其娴熟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表现手法、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闻名于世。它是中国佛教石窟逐渐本土化的典型,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的杰出成就,在石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天龙山石窟东风全景,1922年,太二郎外村。
天龙山石窟西峰全景,1922年,太二郎外村。
此时天龙山石窟造像头部基本完好,为外村太二郎所撰,1922年出版。
遗憾的是,天龙山石窟是中国石窟寺被盗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知有160多件天龙山石窟文物在世界各地流失。
1917年,日本东京大学的考古学家关在中国北方考察时发现了这个石窟。他在调查报告中发表了许多天龙山石窟的照片。然而,天龙山石窟的精美举世瞩目,也吸引了文物贩子的觊觎。
1948年,天龙寺再次被大火烧毁,无人管理的天龙山石窟更快遭受自然灾害。直到1982年,天龙山石窟的保护、修复和维修工作才开始。
1924 -1925年间,中外盗贼劫掠破坏石窟。挖了400年的天龙山石窟从此成了无头石窟。它是中国破坏最严重的石窟,再也找不到完整的雕像了。
天龙山石窟被盗佛头
山中的日本男子佐藤次郎是此次贩私的始作俑者。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山西晚报》的相关资料,1912年,山中伸次郎抓住恭亲王小太子普维没有经济来源,急需大量金钱恢复满清政权的机会,从普维手中购买了除书画以外的大量恭王府藏品。这些文物很快被运回日本进行整理和分类,分成三批,一批在美国拍卖,一批在英国拍卖,一批在日本和美国的山中商会的古玩店零售。
由贞次郎经营的商会,据说是继鲁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大的海外华人古董文物商店。随着山里的宝藏越来越多,贞次郎对中国文化和文物的渴望也加深了。
1924年6月和1926年10月,贞次郎本人两次前往天龙山石窟。1927年前后,几乎所有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的著名造像都在钟山贞次郎的指导下被钟山商会盗走并出售。
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其中一次失窃,天龙山石窟40多尊佛像的佛头被割下,装进箱子,运到北京,再从北京运到日本。
“大正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看到天龙山的照片,就被那里的石窟和造像深深吸引。时隔两年的今天,我终于来到了跨越千里的天龙山。这里汇集了北齐至隋唐中国佛教艺术鼎盛时期的辉煌。言语无法表达他们对我的惊喜和喜悦。”
“我终于用手里的真钱说服了梁静和尚。他同意让我拍下雕像的部分头部,这让我异常兴奋。每当我带一个工匠到一个石窟里去凿一个佛头,那种快乐比得到一万两黄金还要多。”
中山贞次郎带人去天龙山石窟。
资料中还提到,天龙山下寺庙的住持梁静和尚是一个贪婪的人。山中的贞次郎引诱了他,一场大规模的“斩首”事件开始了。
钟贞次郎与和尚(中)合照。
盗窃现场的照片冻结了山中贞次郎的证据。
1932年11月,山中商会在日本东京艺术协会举办“世界古代艺术展览”,公开拍卖这些天龙山石佛。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知的天龙山石像约有150尊,分布在世界各地,只有部分石像能从天龙山的哪个窑洞室辨认出来。如捐赠藏品的哈佛大学下属的福格美术学院,收藏了24尊天龙山雕像(含飞檐浮雕),其中19尊为第2窟和第3窟作品;日本东京金根的加藤一郎有8幅早期的天龙山像。
天龙山也不乏唐石窟的收藏。韦斯特罗普向福格美术学院捐赠了两幅第17窟的天王画像。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有两尊唐初天王的全身雕像。日本东京金根美术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单位,收藏有28件唐代天龙山石窟的名品。
1928年,钟山商会将45尊被盗佛像编辑成《天龙山石佛》一书。全书涵盖16尊佛像、3尊佛手佛脚、22尊菩萨像、1尊罗汉像和3尊天王力士像。
2014年起,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历时6年,完成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9个国家近30个博物馆的11个主要石窟的三维扫描和数据建模,以及10个石窟的专业数字化修复。在此基础上,开启了天龙山石窟数字化修复国际巡展。
2019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修复展首次在法国圣德尼举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项目清单中首个海外文物与科技融合项目。
2019年9月,“美丽巨龙——天龙石窟数字修复展”在太原博物馆开启国内首展,运用沉浸式影院、幻影成像、3D投影、数字石窟、VR石窟探索、全息影像、高清视频、互动多媒体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打造观众参与、互动、沉浸的陈展方式,多角度、多层次、近距离展示天龙石窟盗凿。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