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格成都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美元,成都市政府投资70亿人民币建设辛格工厂,负责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组建R&D、运营、物流团队。然而,项目完成后,项目几乎从未真正启动过。
有消息称,即将接任的高震科技法定代表人是SK海力士前副总裁崔真英。他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两年内将SK海力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R&D能力提高到了与三星相同的水平。
作者|吴昕
成都辛格,停工两年的烂尾半导体项目,终于迎来了接盘者。
据王记伟报道,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成都高振科技将以70亿元接手成都市政府为辛格投资的厂房,并在此基础上建设DRAM生产线。
晶格核是Grofond。2017年,全球第二大晶圆制造商格罗方德在成都正式开工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工厂建成后,业务接近停工,2019年5月17日停业。
继任者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法定代表人和实际受益人崔真英是SK海力士前副总裁,三星电子技术开发部前首席研究员。据悉,目前全韩能有从R&D到量产整个半导体领域经验的老兵只有两位,崔真英是其中之一。
DRAM芯片市场垄断程度非常高,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瓜分,竞争残酷,打压对手的现象非常严重。中国的DRAM芯片正处于从0到1的初级阶段,一次成功的收购将对国内市场非常有利。
调查资料显示,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1.091亿元,目前有两个股东:成都集成半导体有限公司出资30.6546亿元,持股60%;振(北京)半导体有限公司出资20.4364亿元,持股40%。
其中,成都集成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由成都高新区电子工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100%控股,实际受益人为NEXT Venture空CEO何兆峰。
新(北京)是的另一家公司,成立于2019年11月14日,由安新龙洪欣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00%控股
崔莹是南韩半导体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她曾担任三星电子技术开发部首席研究员和执行董事,以及SK海力士半导体的特别董事和副董事,并在多所大学担任教学职务。
他从三星跳槽到SK海力士是在本世纪初。当时,海力士已经濒临破产。崔真英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将公司的R&D能力提升到与三星相同的水平,使海力士起死回生,这是韩国半导体发展史上的经典。根据现有信息,崔真英对中国半导体市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2018年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韩国半导体行业已经感受到了中国的进步。虽然韩国企业规模更大,综合技术实力更强,但中国的步伐显然更快。」
2019年,崔真英在中国成立了振芯(北京)半导体有限公司。
调查数据显示,Euchip已经申请了43项与晶圆制造相关的专利。所有技术都是由中科院Euchip半导体和微电子联合开发的,其中两项专利与DRAM芯片直接相关。据王记伟称,振新还招募了两位将军,SK HAN和YH KOH,分别担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技术官。SK HAN在半导体行业拥有35年的经验。他曾是三星制造部门9Line PJT负责人和SK海力士M8/M9制造部门负责人。YH·高曾是SK海力士NAND/移动和图形DRAM开发部门的总经理。
二 、建厂:100亿美元投资,预估2019年投产22nm当Ground宣布在成都建厂时,这个消息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引起了轰动。
2017、2018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扶持政策。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制芯热。
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重镇,吸引了英特尔、德州仪器、先进半导体、联发科、展讯等企业布局,形成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Core在成都开始建设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工厂将按计划分两期进行。一期12英寸工厂将从新加坡工厂引进0.18/0.13μ m工艺,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投产;二期将引入22nm FD-SOI工艺,估计2019年第四季度投产。
成都政府为辛格工厂投资70亿元,负责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组建R&D、运营、物流团队。但总投资已超过100亿美元,其中93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其余用于基础设施和生态链建设。
与大多数晶圆制造公司使用FinFET技术不同,网格核心选择FD-SOI技术,其设计和制造成本更低,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汽车、网络基础设施和机器学习、消费多媒体等领域非常有用。
然而,FD-SOI技术的发展受到生态系统不完善的限制,IP建设、量产体验和应用推广都不尽如人意。因此,辛格当时有意与成都市政府共建FD-SOI生态链,希望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能够采用SOI技术,快速推动市场成熟。
当时Ge在全球运营11家晶圆厂(5家8英寸晶圆厂,6家12英寸晶圆厂),其中4家8英寸晶圆厂位于新加坡(原授权半导体),1家位于美国(原IBM);两个12英寸晶圆厂位于新加坡(原授权半导体,其中一个是8英寸升级而来),两个位于美国(一个是原IBM),两个12英寸晶圆厂位于德国(原AMD FAB 36和FAB 38,现在统称为FAB1),工艺节点从0.6微米到14 nm。
新加坡业务运营总经理,同时也是成都工厂的CEO。由于新加坡很多工厂负责人都是华人,他们已经在准备支持辛格成都,从当地的客户、工艺和人才入手。
三、停摆:「自修建以来从未开工」然而,在建厂两年后,辛格停止了生产。
2019年5月17日,成都辛格发布人力资源优化政策、停工、停业三个通知。在通知中,成都辛格表示,“鉴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将从本通知之日起正式停止工作和业务”。
至于后续剩余74名员工的补偿安排,通知称,2020年6月14日及之前离职的,辛格将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其工资。6月15日及以后,按不低于成都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基本生活费。
对于合同在7月18日或之前到期的员工,辛格将不再与他们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N)。7月19日及以后合同到期的员工,可以获得N+1的经济补偿。如果在2020年5月19日下午5: 30之前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协议,辛格还将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签约奖励。
事实上,辛格计划从未真正开始。
停下来的时候,有记者实地探访了辛格成都项目基地,发现大门上早已贴上了封条,封闭时间为“2019年1月18日”。现场的人说,“辛格项目从开工到现在一直没有开工,只安排了保安在这里巡逻。」[/s2/]未竟事业的现状与辛格的母公司密切相关。
辛格最初是AMD的晶圆制造部门。2008年,由于经营不善,AMD将其出售给阿联酋的投资公司ATIC。重新建立的公司现在是辛格。
从那以后,辛格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达十年之久。晶片制造工艺差且产量低。这一切都取决于母公司ATIC的输血。自成立以来,ATIC已向辛格注资近300亿美元,但净利润一直为负。掌舵者不断更换,不到10年换了4任CEO。
成都建厂是第三任CEO桑杰·贾(Sanjay Jha)的决定。辛格在2016年首次与重庆市政府谈判,但同年爆发大规模亏损,谈判失败,随后与成都签约。Sanjay Jha的发展战略是激进的。除了在成都建厂,还新建了纽约工厂,收购了IBM的微电子业务,研发了7nm。然而,在他任职期间,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创下了平均每年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记录。
第四任CEO托马斯·考尔菲德(Thomas Caulfield)上任后开始大规模削减业务线,与中国的合作改变了方向。2018年6月,辛格全球裁员,成都工厂招聘暂停;2018年10月,辛格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修正案,取消原计划从新加波引进的180nm/130nm项目。
在多方压力下,辛格成都项目宣布停工。但是工厂建起来了,因为设备价格太高,基础设施本身有问题,近17个月没人接手。如果高振科技成功接盘,可能对成都政府和国内芯片市场都是利好。
参考资料:
https://www.laoyaoba.com/html/news/newsdetail?来源=pc&news_id=7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