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创业网(贵州剑河:90后“俊姑”返乡创业种菌菇)

杨昌碧在采摘羊肚菌 (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央广网贵州1月26日消息(记者张翼晶 通讯员杨家孟谢达意)在贵州省剑河县柳川镇加禾村,有这样一位90后女大学生杨昌碧,2017年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返乡创业,坚守初心,默默耕耘着家门口的这片食用菌基地,成为了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也由一名俊俏的年轻姑娘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寒冬时节,剑河县柳川镇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派生机盎然,剑河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大楼在云雾缭绕、林木环绕中若隐若现。杨昌碧2017年从凯里学院毕业后,看到家乡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她便在家人的劝说下,回乡就业,成为了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文员。

“去年(2020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公司试种的羊肚菌效益非常好,今年(2021年)公司也鼓励大家一起投资,我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又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杨昌碧说公司鼓励员工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产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经过认真地考虑后,就和父母承包了十几个大棚在加禾村示范种植羊肚菌。

杨昌碧(前)和家人们在搬运羊肚菌 (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杨昌碧平时忙完了办公室的事情,就主动和公司技术员去基地学习种植和管理,慢慢积累经验,这为她回村创业打下基础。

从办公室白领到新农人之间的自由切换,是杨昌碧每天工作的常态,带着对泥土的感情和不服输的干劲,她的菌菇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管护,大棚内的羊肚菌迎来了采收季,恰逢春节临近,市场订单接踵而至。

走进食用菌大棚,只见一朵朵羊肚菌次第破土而出,撑起了黑灰色“小伞”,长势喜人,杨昌碧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托着羊肚菌,小心翼翼地将菌从泥土中割取下来,装进篮子里。

创新创业贵州项目点子

新鲜采摘的羊肚菌 (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这个羊肚菌是我今年种的第一批的第一茬羊肚菌,你看一下这个长势非常好,品相也很好,按现在的长势来看,估算一下亩产量可达500斤以上。”杨昌碧言语中透着喜悦,因为有公司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让她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小杨妹回到家乡来创业,我们公司是很支持她的,现在乡村振兴,特别需要这种有干劲的、有知识的年轻人回乡来参与建设,我们也会利用我们的资源和平台,支持她们,让这个产业有一个好的经济效益。”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唐德贵说,希望通过杨昌碧这些年轻人的示范带动,让村里更多群众抱团发展,让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靓。

唐德贵(左)正在杨昌碧的羊肚菌大棚里查看羊肚菌长势(央广网发 杨家孟 摄)

“大棚里面的羊肚菌长势越来越好,让我充满信心,在摸索出门道后,我也想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干,我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红红火火。”谈到今后的打算,杨昌碧信心满满。

让青春在田野上奋斗,让梦想在泥土里萌芽。杨昌碧的创业经历只是加禾村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缩影。近些年,随着一系列惠农、富农、助农政策的铺开,有越来越多像杨昌碧这样有能力、有勇气、有担当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1年,加禾村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被列为“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第一批试点村”进行重点打造。

2021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14950元,超过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如今的加禾村,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兴旺,村民们生活越过越红火。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