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灵感(调查150位成功创业者,揭示13个创业灵感的来源)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创业情绪高涨的时代,政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准入门槛,给民营企业松绑,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许多人跃跃欲试,但又苦于没有什么很好创业思路、灵感。

笔者在《16大法则,32个案例,只为让你拥有最直接的智慧:灵感》这批文章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灵感的来源。

可是创业这个具体场景中,又有什么好的思路总结呢?

互联网中,相关文章很多,良莠不齐,笔者发现《哈佛商业评论》2013年发表过一篇:《创业灵感的五大来源》,调查了50位成功创业者,总结得很好;另外由Loci编译的《创业秘诀三部曲》则调查了100位独角兽企业创业者的创业情况,进一步佐证了前述灵感,同时展示了更多的灵感。

一、调查50位创业者汇总的的灵感

《创业灵感的五大来源》这篇文章来自2013年Daniel Gulati的一个调查汇总,尽管汇总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些年头,但对我们仍有巨大启发。

调查样本:三个不同阶段(获得资金之前,成长期,以及被收购或公开上市)的50位创业者,并且跟其中的15位进行了详细的后续访谈。

从中获得的创业点子的90%都可以纳入下列的分类里。以下就是创业灵感的五大来源:

1、想要解答在生活中遇到的痛点

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最常提到的想法来源,就是创业者在个人生活中,所经历到的某一项挫折或是让人沮丧的事物。你是否想过,自己的疑问可能会值多少钱吗?你可以去问肯特·普兰克特(Kent Plunkett),他之所以会创办Salary.com,就是当他要雇用一位秘书时,发现自己不确定要付多少薪水。在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薪酬数据库之后,公司于2007年上市,市值高达1.75亿美元。

2、遇到有才华的人,然后一起创业

创业的灵感点子

如果你想要创办一家公司,那就好好地观察身边的人,尤其是你工作的场所或学校。一些人曾警告,跟商学院的朋友创业并不是一个好策略,但数据却显示了不同的结果。从2003年起就创立、私募投资或公开上市市值超过十亿美元的39家企业当中,几乎一半都是由在学校里就结识的创始人所创立的。想法接近的人能够近距离的相处,似乎是让新点子出现的关键催化剂。Spinback的共同创办人科里·卡帕索(Corey Capasso)、安德鲁·佛瑞纳西(Andrew Fereneci)以及丹·瑞希(Dan Reich)先是在威斯康辛大学认识,多年之后才一同创办这家公司,Buddy Media在2011年将其收购。

复星集团五位创始人都来自复旦大学

3、天赋异禀或斗志昂扬,然后投身事业。

花一个小时,写下来自己拥有的技能及热情,你可能就会发现自己的下一个创业好点子。属于这个类别的创业者,都非常了解自己,并寻找创新的方法将工作经验和爱好转变为成熟的企业。亚历克莎·冯·托贝尔(Alexa von Tobel)把自己帮助“千禧世代”(Millennials)的热情,与阐明复杂的金融问题的技能结合起来,创办了网络财务规划公司LearnVest ,并且募集了超过四千万美元。

4、在一个行业工作很久(行业知识充足),因此发现顾客需求

还认为自己在公司里任劳任怨,最后除了一份不够用的退休金之外,就别无所获吗?如果你运用自己的经验,好好地思考顾客的哪些需求未被满足,你就有可能在踏上致富之路。属于这个类别的创业者,在创办跟某个产业有直接相关的公司之前,已经在该行业或相关行业内工作了很多年。在成立创新的网络个人保险搜寻公司 KnowItOwl之前, 弗朗索瓦·德拉梅(Francois de Lame)跟珍妮弗·菲茨杰拉德(Jennifer Fitzgerald)都在个人保险行业里累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5、研究许多创业想法,最后精简成一个

精明的人充分运用诸如Quora和 Hacker News等新的信息来源,进行“从上而下”的研究,并且使用一种以数据驱动的消除法,最后得到一个商业点子。许多人也非常善于追踪有效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抱有能够找到突破性成功并将其运用到新市场的目标。Diapers.com的创办人金柏尔·汤玛斯(Kimball Thomas)和戴维斯·史密斯(Davis Smith)看到了把公司营运模式带到巴西市场的价值。他们最新的目标是再过几年之后,公司营业额能够达到十亿美元。

二、100位独角兽企业家的调查再次证实了上述部分灵感

关于独角兽企业家创业灵感的来源,《创业秘诀三部曲》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样本更多,达到100家。

调查者为这些创业公司获得创业点子的方法建立了分类,每有一家创业公司用了某种方法,该当的分类就得一分。有些公司采取了多种方法,这种情况下我就给每个涉及到的分类都加一分。

扇形图中的百分比代表了不同方法出现的频率。

100个独角兽企业创业灵感出现的比例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独角兽创业者创业灵感来源趋于多样化,占比最高的是来自于他们本来就具备的行业知识(27%),另外,上图中“解决一个难题(6%)”和“解决自己的痛点(19%)”,都视为解决痛点。这几点也进一步证明了前述50位创业者汇总的部分灵感的有效性。

二、100位独角兽企业家的调查展示了更多的创业灵感

6、换个角度模仿(抄袭)

抄袭,无论是模仿微调,还是将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移植到其他地区,现在都证明是一条非常切实可行的路。创业者应该重视。例如QQ抄ICQ,淘宝抄袭ebay,支付宝抄袭paypal,百度抄袭谷歌微博抄袭tiwtter,优酷和土豆抄袭youtube,人人网抄袭Facebook,美团抄袭Groupon,滴滴抄袭uber。大胆去抄。

“模仿”创业的案例

其他几点基本一看名字就知道怎么回事,不做说明了。

7、从现存业务业务中发展出来

8、中心业务

9、头脑风暴

10、改变世界

11、随潮流

12、意外/灵感

13、精益创业

三、连续创业者的灵感来源

在调查者的数据中,调查者发现30%的独角兽创业人都是“连续创始人”。 “连续创始人”的定义是之前至少成功过一次。在这次的数据中,大多数连续创始人在打造他们的独角兽公司前,已经创造过几百万的收益。调查者给连续创业者单独做了张扇形图:

30位连续创业灵感来源

从第二张图中,可以发现,创业者创业灵感来自于“行业知识”(41%)和“解决自己的痛点”(23%)的占比进一步大幅加大,而“换个角度模仿”(抄袭)占比也增加了一个百分点。

这两张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1、基于一定的行业知识获取的创业灵感,创业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2、解决自己的痛点占比居第二位,意味着我们应该珍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困难、障碍、不方便,说不定灵感就在这里。

3、抄袭,实在没有灵感,就找一个来抄。

抄袭都不会,何谈创新!

四、小结

这两个调查,在分析灵感有效性上,是少有的基于统计数据的理性分析;而其他,基本都是基于案例述说。因此,创业者应该珍视这些调查带给我们的启示。打算创业,还没离职的,好好考虑自己是不是已经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知识”,已经创业的,考虑自己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有没有可以抄的模板?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