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9.9的自制酸菜,网友吵得不可开交,大部分人支持卖家,不能助长专业“打假人”的歪风,同时也有一部分网友表示,既然是对外销售就要对卖家负责,该走的程序必须走。
图中9.9的酸菜说实话还是很划算,看起来质量也不错,贵州网友觉得自己父亲腌制的酸菜很有品相,味道也受欢迎,于是从中发现了商机。
而这位网友并不是专业的电商,直接就制作了链接开始售卖农家自制酸菜,这跟我们在路边买酸菜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我们在路边或者菜市场买酸菜,豆腐,粉条等都从来没有去考虑它是不是三无产品,毕竟没有特定的包装,也没人在意,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吃的,没人会多想。
然而这位网友没有这么幸运,出售不到十单,也就是说还没赚到100块钱,却突然被告知有消费者投诉。
小伙子一下子就急了,父亲已经75岁,还在为自己的“价值”感到欣喜,怎料就被人投诉了,而老父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三无产品,是哪三无。
小伙子赶紧联系那位投诉他的买家,希望能够和解,小事化了,毕竟卖一点手工特产,也不是什么大生意,对买家也没造成什么伤害和损失,应该是好商量的。
目前还无法甄别这位买家是不是专业的打假人,但是他口气相当强硬,表示需要赔偿他1000元,才愿意撤诉。
几经协商最后买家还是没有松口,这让卖家也很生气,看着老父亲因为这个事情掉眼泪,感觉自己不仅没有帮到父亲,反而让他受了羞辱,小伙子也是个倔脾气,他表示宁愿让监管部门罚款10000,也不愿意给买家1000,助长这种无理诉求。
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以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同情卖家,为他感到不值,生意刚起步,就遭受超过十倍的赔偿。
这种手工制品大家都知道,是费心费力的,亲手种的萝卜,亲手腌制的酸菜,也是小本小利,买家何必抓住不放呢?同时就抓出了一个专业的词“打假人”。
因为很多的商家本着和气生财,不想被职业打假人纠缠,很多都会妥协,随着打假人越来越专业,卖家也是需要斗智斗勇,最后还不一定会胜。
所以背地里做“打假”的人越来越多,一不小心被盯上,就很麻烦。
打假人一般都怎么操作呢?
首先挑选目标,一般都是找那些卖大品牌的,限量款的,当红潮流品牌的,还有使用极限标题的,比如“全网第一”“唯一”“指定”“最优”“最好”等等,使用这些就有可能被钻牛角尖,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证书,他会严格推敲你的证书。
贵州小伙就是因为缺少证书,没有标签,所以才让别人钻了空子,有凭有据的去举报他。
然后就开始铺路,首先下单,然后保留证据,在和客服的沟通过程中,会引导卖家间接承认自己的商品有问题,截图保留成为证据。
一旦你满足他,就会有下一位,不答应条件,就有可能被纠缠下去,他会一直投诉到你倒闭。
他们一般都会主动要求赔偿,数额基本都不小,有赚到钱的商家可能会因为舍不得放弃,选择花钱息事宁人,但是像这位酸菜大哥,就心有不甘,做不到。
网友都跟着气愤不已,毕竟腌制酸菜,基本是中国家家户户的常规操作,有什么好纠结的。
网友表示这种农副产品,并不需要三证,也有网友说,明知三无,却自愿下单,反手就举报,这种操作太不地道,典型的“打假人”。
甚至更多人觉得买家就是道德问题,见不得别人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因为一点点小钱,毁了自己的名声。
当然也有网友是支持买家的,毕竟你已经用来商业化了,那就要有商业的规矩,三证不齐就想赚钱,就是欺骗,理应受到惩罚。
然而你如果真是为了声张正义,那么就像有关部门反应,责令整改好了,为何私下要那么多的不合理赔偿,这就不是维护市场合法的正确方式了吧。
之前也有发生过腊肠打假的事,买家购买2000元腊肠,后又以“三无产品”为由,索赔20000,最终法院介入,表示腊肠属于散装食品,并非预包装食品,所以没有一定要标明标注标签,买家最终没有得到便宜。
所以说,哪一个品牌不是从三无产品开始的呢?
谁一开始就是知名品牌?
那么关于三无产品,你会买吗?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