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近日,市民张女士向西湖区某街道毛雕中心反映,从某宝上抢到一件单品流行毛衣,商家承诺48小时内发货。现在她收到产品已经快半个月了。商家分两次发货,第一次查询快递物流信息显示货物要收件。过了近一周,张女士告诉商家,快递点搬走了,没人来取货。经过协商,她又找了一家快递公司发货。等了几天,张女士根据商家提供的订单号查询物流信息,两次发货差不多半个月。忍不住的张女士找商家要说法,要求立即发货,或者不发货退货,并进行赔偿。
经过街道调解员的干预,对事实进行了调查。一开始商家把责任推给快递公司。经与两家快递公司核实,均未收到物品。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商家回复说仓库里这件毛衣销售火爆,暂时缺货。调解员告诉张女士直接退,但等了15天的张女士不愿意退就要赔偿。双方一直僵持不下。调解员抓住了张女士想收货的心理。与商家反复沟通,认真告知商家虚假回复造成的后果以及张女士要去平台投诉的想法。最后商家同意联系厂家两天内直接发货给张女士,调解员马上跟踪发票。在此期间,张女士从下单到收货等了二十天,最终纠纷得以解决。
案例中,商家主张48小时内发货,不能因为双十一降价而降低服务质量。商家辩称双十一订单爆棚,后台客服和仓库信息不对等,导致回复错误。但调解员认为已经15天了,客服还没搞清楚不发货的原因。商家用虚假快递来掩盖短缺,这是一种狡辩。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合同违约,忽视了买家的购物体验,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张女士的合法权利应该得到保护
法律的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货款;并且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案例回顾
争议商家为了吸引粉丝,刺激消费,不惜虚假发货。网购需要的是信守合同,良好的信誉是沉淀出来的。以此次纠纷为例,调解员提醒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商家,要理性购买,不要盲目跟风,及时退款,减少损失;二是要收集证据,包括商家的服务条款和聊天记录,在双方都糊涂的前提下依法维权;第三,要利用好平台监管。据调解员介绍,某宝平台的监管力度还是很大的。如果证据确凿,就要向监管部门举报,迅速解决问题。最后还是要提醒商家,不要被业绩冲昏头脑,守信用才能更好的经营。
温馨提示: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者想咨询或解决任何法律问题,欢迎您来到绿豆圈法律服务平台,这里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声明:文章来自“西湖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本平台对所有原创文章和转载文章持中立态度,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