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发展趋势与未来(电商平台的未来走向)

编辑导读: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淘宝、JD.COM和拼多多,出现了社区电子商务、VR交付、口碑分享等形式。电商平台未来将何去何从?本文作者对此发表看法,与大家分享。



多年的电商平台APP开发经验,让我和我的团队接触到了各种线上售卖功能和各种“商业模式”。几乎所有人设计顶层业务都是为了盈利。有些是干净的,有些是灰色的。但毫无疑问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在电子商务领域并没有取得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成功。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有些人是导购:他们利用淘宝、JD.COM等大厂的电商平台提供的API接口,进行返利。
  • 有的人做分销:利用差价给不同级别的会员分销商品,给会员带来利益,让会员为平台拓宽流量。
  • 有人做模式:精彩的拼团逻辑,10人拼团一人中奖,赢家拿货,输家拿红包奖励。还有拍卖,竞价拍卖,一个人最后把货物落进袋子里,其余参与者在竞价过程中获得交易费用。
  • 先说第一个——“导购”,洁癖就是洁癖,但是网上的返利软件越来越多,让大家几乎别无选择。基本上都是为了盈利。谁给客户的利润多,谁的APP就有优势。

    再者,这个功能点是对几大电商平台加深垄断行为的批评。看似盈利,最后所有供应商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其他想进入电商领域的企业越来越远。如果自己拥有一部分供货渠道,也会因为接入大厂的API接口而链接到大厂的平台进行消费,这样就留不住自己的用户了。无形中,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如果你做的不多,你最终会为一个大工厂工作。其实对于自以为真想做电商的企业来说,接入大厂的API是最不合适的方式。

    第二种——“分销”,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词不会陌生,微信业务和MLM都是惯用伎俩。有的人连一手货源渠道都没有。他们只需要设置会员级别和对应级别的消费利润,让每个人都能以高于自己级别的价格向终端用户销售商品。很多人是盈利出来的,但最后受伤的也是这些人。所谓申报,就是参与这个游戏的门槛费。或者月卡,年卡等。如果等级不多,推荐的裂变能力就弱。多层次,非法不说还会放大产品本身的价值。这样盈利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大产品价值,但是一个产品价值被大大放大的产品真的有实际购买意义吗?

    第三种——“花样”,不管花样多新颖,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花样越深,套路越深,羊毛成本越高。这些商家利用了人性,更注重人的赌博心理和发财梦。10人团模式就是一个人买单,9个人赚钱,除了参与的另外9个人,平台也要赚钱,无形中购买商品的成本线性增加。

    拍卖,是典型的“互助游戏”,传递包裹,摊到谁手里谁就烂。

    以上两种模式为代表,购买商品的人没有一个是心情愉悦的,完全背离了消费带来愉悦的理论。

    一、回顾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前,做生意靠的是勤奋。用鸡毛换糖,走街串巷。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利润的主要表现就是体力劳动的贡献。此时,劳动贡献是利润报酬率唯一的正曲线。

    80年代下海做生意,除了辛苦,还有信息不对称。这个时候,一些沿海城市优先改革开放。很多产品和物件只在少数地区有,资源的不对称导致大家走南闯北,通过信息不对称和人工搬运的方式获取销售利润。

    到了90年代,这种信息不对称已经被拉平了。几乎商品的来源已经不是秘密,只能拼价格。恶性竞争使得销售行业在过去的10年里持续下滑。市场经济之所以还很好,是因为房地产撑起了半边天,而另一半是股市。也就是90年代,销售领域没有发展甚至倒退。

    2000年,互联网元年,淘宝抄袭易趣,给国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购物体验。尤其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电子商务行业最有效的助燃剂,使得电子商务火箭般飙升。人到店消费模式被彻底改写,真正把“店”搬到了家门口,让消费模式变成了店到人。

    各大平台互相竞争,最后存活下来的有几个平台:

  • 淘宝=“玩供应商,南方典型的小作坊企业为代表的很多企业,逐步向大厂扩张。”
  • JD.COM =“玩转物流,自建物流业务,与直营店合作快速起步,让用户享受飞扬的“互联网节奏”
  • 品多多=“玩弄人性,不想做任何评价。”
  • 2020年,网络名人的十年可能来得有点晚。本应在2010年诞生的产品,在2020年才开始崛起,给了互联网电商足够的时间积累财富。因为技术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技术变革。

    现场交货和Tik Tok交货实际上已经成为新一轮的电子商务网点。

    2021年,疫情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人对电商的看法和态度,有些人已经在悄悄地寻找未来十年的新出路。

    二、社区电商

    随着疫情的到来,以社区为单位的封闭管理和社区的自收自支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以社区便利店为单位的供销形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自己创造了一个术语“社区电商”。类似于现在的社区电商,总体思路也是以社区为单位的门槛人群设置方案。

    首先解决楼下超市便利店人工记账和商品咨询的痛点,将传统超市便利店的人工管理系统化,解决记账和支付问题,减少超市便利店商品图片和文字描述的咨询工作。简单的把电商平台做轻量化,做到每个实体都能接受的成本价,比如100元/月的包月形式。同时,将微信业务等资源整合到目标APP中,为尚超老板提供货源渠道。

    我把这个想法和方案给了我服务的一个客户。当时我在做一个集团模式的电商平台。虽然疫情影响了大部分行业,但真的没有影响到我这个有网络就能在家办公的人。

    可能是我没有把精华款描述清楚,也可能是客户只是想试试她的拼凑款。最终这个想法并没有真正落地。有意识的,当我把这个社区电商的想法分享给很多人的时候,他们大概记住了社交电商。这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我也不想和这些人争论。和傻子吵架永远是傻子才会做的事。

    中国有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互联网时代可能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果只有一条河,那么一定是河东和河西的频繁轮换。

    电商10年前可以把利润搬到河东,10年后怎么可能不搬回河西?我说的河东是互联网电商模式,通过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干掉实体店。河西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实体超市,互联网经营理念在任何时候都深入人心。总有一天,实体超市会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攻克平台,再次把东风搬到河西。我觉得这个想法一定会实现。首先,互联网工具已经被普遍认可,实体店摆脱平台将是不争的事实。

    但这个实体会不会是同一个便利店,可能不得而知。可能是线下物业公司,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小区用户的准确信息。也可能是某个行业领域切入的线下门店,比如洗衣房、菜鸟驿站,或者某个品牌火锅连锁超市。收集人脉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服务好你的客户,维护好他们,借助互联网横向纵向发展业务,缺一不可。

    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把所有的经验都投入到社区电商上。从2020年11月开始,大量社区电商垄断app诞生,其中不乏美团等大公司。他们垄断了来自上层的供应商,毁灭性的价格战可能会把弱小的我扑倒在地。

    三、VR带货

    虚拟现实技术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科幻片,但确实已经发展得越来越贴近生活,有些应用已经在实验室普及。未来随着5G和硬件设备的发展,VR技术一定会是一个风口,但是现在人们受互联网发展风速的影响,很多VR公司可能都坚持不到那一天了。目前不需要的大火的视频,肯定会像VR一样是最后的过剩。

    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把换脸、换头发等操作当成娱乐,旅游景点的身临其境的介绍难道不能触动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吗?在网上换发型,满意后到店消费,不能给理发店带来更多的流量?试衣,根据身材和尺寸自动搭配,360度全景试穿,更能改变人们对服装消费的热情。可以说,VR交付是直播交付的技术延续。未来会有一批人引领电子商务向这个方向发展。

    四、口碑分享

    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似乎是这个行业的鼻祖之一。小红书的成功证明了将社交和消费融合在一起是完全可行的方案。微信业务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肯定会是口碑分享。这个名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如果要我给他起个高大上的名字,或许叫“社交电商”更合适。这个概念不是原创,只是人们对社交电商有各种各样的理解。社交中产生的电商消费模式,用社交带动消费。这是本质。但如何将两者紧密结合,我觉得口碑和分享是关键。所以我对社交电商的解读应该是口碑+分享。

    如何实现口碑+分享?类比微信社交软件和微博社交软件,越来越被人们用来炫耀。微信业务的出现,促进了社交平台的普及,也加速了老牌社交软件微信的死亡。目前人们还能用微信做什么?即时通讯+支付,这简直弱化了“社交”的定位。小红书,种草,安利我就不多说了。但这种口碑共享经济真的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首先,人们对微信业务提出了质疑,这是当今信用危机的直观表现。各大平台广告主的套路广告也让老百姓麻木了。想想过去的经历,是不是某点评网站的搜索排名比较热,到店里真实体验后就是套路广告了?

    熟人可能是回归社会生活信任的本质。想象一下,你生活中真正认识的人分享了一张生活照。难道你不想问问他去哪里旅游了,去这里什么旅游团会比较便宜吗?毕竟作为熟人,他还是个有经验的人。难道没有一些建议引导他吗?比如你身边的一个熟人分享了一家很好吃的餐厅。正好你很喜欢这种风格或者味道的食物,也想问问这种食物怎么弄。分享是快乐的,身边的熟人也很乐意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美好。

    所以我们想开发一个系统,帮你解决这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

    从食物到水果作为试错的入口,我的美好生活圈,包括但不限于微信、Tik Tok等社交平台,好友可以通过点击分享内容链接到相应的产品介绍和购买渠道,简直妙不可言。即解决了分享人推荐店铺和商品的尴尬问题,也解决了有共同需求的人购买的问题。

    电商发展趋势

    分享可以是一个视频片段,几张图片,也可以是作者的一些文字描述。别人点开之后,看到的主体依然是分享内容。最后会有一个链接地址,打开可以跳转到相应的产品介绍。这不影响个人做微信生意的尴尬嫌疑,因为我们是在分享生活。只是分享生活,这个口碑分享平台为你提供了便捷的购物链接。重点还是生活,但是消费行为保留了下来。

    如果对这个分享环节给予分配奖励,是否也会吸引很多人介入微信业务,从而在不影响生活的同时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不知道人人网社交平台所谓的半熟人社交圈是怎么定义的?毕竟我不认识他们的产品经理,从他们的产品形态上我也确实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半熟人社交应该是朝着我描述的口碑分享发展的,这可能是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种口碑分享行为或多或少对文字或包装内容有更深的门槛,不是靠过去转发一张图片或文字就能卖出去的。当然,你要问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文笔特别符合你的口味,哪怕是“安利”,他愿意做吗?

    五、总结

    未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预测分为三大主流流派:

  • 回归实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将推动“社区电商”的建设和发展
  • 技术瓶颈的突破将使“VR带货”成为可能。
  • 互联网信任危机将给“社交电商”带来巨大流量
  • 本文由@麦淘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