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有哪些创业公司(合成生物学如何颠覆传统产业?这家初创公司一年不到获四轮融资)

本报记者何丽萍

近年来,合成生物技术在中国掀起了创业和投资热潮。纸媒记者获悉,去年1月成立的该领域新锐人才——太创生物3月14日宣布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10个月里,国创生物已经获得了四轮融资。

据创生物介绍,投资机构包括九合创投、真格基金、君联资本、IDG资本等。目前四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合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工程科学。其本质是在工程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目标,从无到有地合理设计、改造甚至合成生物系统,通过构建人工生物系统来研究生命科学中的基础问题或迎接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行业有哪些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生物学技术已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的发现引发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引发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这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前沿科学。同时商业潜力巨大,受到全球投资机构的追捧。

此前,有业内人士对(www.thepaper.cn)报记者表示,国内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起步比世界晚10多年。然而,在过去10年里,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支持方面,广东、湖北、云南、甘肃、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发布的“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合成生物学相关的规划和意见。

在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参加的一个学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邓曾表示,当今生命科学已经进入质变的关键阶段,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医学、健康、环境等各个领域。

他以青蒿素为例,提到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我们要知道,仅仅依靠天然原料来满足全世界抗疟药的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青蒿素最初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后来转入微生物工程,由两种酵母菌生产。”

邓馨子还提到,合成生物学不是一门纯粹的应用学科。“它实际上可以为重大科学问题和疑难科学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同时可以创新和颠覆传统产业。”他认为,未来的合成生物学“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转型。”

虽然行业蒸蒸日上,但是合成生物行业的发展并不顺利。有业内人士指出,合成生物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一的一个环节就能呈现价值的。从基因编辑到培育再到转化应用,都有极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攻克的难题也很多。

创生物认为,一个优秀的合成生物企业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大规模量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公司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是90后张志干。张志冠,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生。从事医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多年,接触合成生物学。张志干曾登上2021福布斯中国“30个30岁以下”。

根据官网介绍,国创生物通过多种基因编辑工具、定向进化和微流控平台技术,沉淀了自己的组件库,构建了兼具量产能力和通用性的Tidetron Altra平台型菌株库,以生物发酵的方式在自己的工厂成功量产,持续为各行业提供原料。

“所谓多物质量产,就是多物质量产。”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成生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建中教授解释说,目前国内大部分合成生物公司的产品都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少数企业只实现了单一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据创生物介绍,成立不到一年,工厂年生产能力已突破万吨,为行业内多家领先的食品、护肤企业提供原料运输,从而快速实现盈利。

张志干表示,目前的目标是推动更多学术界共享平台化技术和菌种库组件库,与更多行业达成深度合作,让未来更多的东西由生物“生长”而非传统工厂“制造”,继续探索低碳环保的原料供应的无限可能。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数据,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到5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89亿美元。

责任编辑:李跃群图片编辑:蒋立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