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漏洞买东西是咋回事(非法获取数据2亿余条,涉及企业2000余万家,杭州一家企业3人因“网络爬虫”被抓)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一帆通讯员张志南

网络爬虫,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毕竟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如果组合起来,又是一张新面孔。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你熟悉的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搜狗等。,都有一个传家宝——网络爬虫,你会不会觉得亲切一点?

淘宝漏洞免费买东西

网络爬虫是互联网时代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收集技术。该技术最早应用于搜索引擎领域,是搜索引擎获取数据源的支撑技术之一。

爬虫是一种探测机器。它的基本操作是模拟人的行为,逛各种网站,点按钮,查数据,或者记忆你看到的信息。简单来说,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存储、信息提取三个步骤。

然而,网络爬虫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他们有善恶之分,各有各的思想。越是大家的切身利益所在,爬行动物越多。不当应用爬虫技术的企业,可能会触碰相关法律法规,得到警方的“银手镯”。

2021年11月8日,杭州网警接到举报称,其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数据被他人利用爬虫非法获取,造成损失。



网警部门对相关线索进行研究拓展,最终查明了一个以聂某为首的利用爬虫非法获取他人数据的犯罪团伙。该团伙犯罪嫌疑人通过编写爬虫脚本、使用爬虫软件等方式抓取企业各类数据,倒卖数据后获利。



今年2月中旬,警方根据前期研判信息,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实施抓捕,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依法对其进行刑事传唤。现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现场检查查获爬虫脚本30余个,非法获取数据2亿余条,涉及企业2000余万家。

新闻+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是什么

上述案件中,以聂某为首的犯罪团伙为小型企业,绕过受害企业的安全防护,利用爬虫技术非法获取他人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倒卖,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但如果企业在抓取数据时存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行为,包括反抓取措施、加密算法、技术保护措施等。,很可能被认定为“以其他技术手段侵入或者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海量信息的载体,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已经成为驱动商业决策的关键技能。网络爬虫技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果爬虫技术应用不当,相关企业、公司除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之外,还可能涉及以下两种犯罪: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结合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类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利用爬虫技术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应当征得被收集人的同意,特别是当数据中含有身份证号、信用信息等敏感数据时,还需要明示同意。同时,利用网络漏洞进行非法下载、非法购买等行为,属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即使在没有抓取数据的情况下进入非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等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果网络爬虫访问速度过快或反复,进而干扰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也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网警报警:[/s2/]

大数据时代,网络爬虫已经成为互联网抓取公共数据的常用工具之一,可以抓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海量互联网信息。然而,在实践中,该技术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使得网络爬虫技术被滥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侵犯他人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法律风险。

互联网是非法的,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数据抓取业务,对于使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课题。

2022年是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净网”专项行动的第五个年头。杭州网警在这场整治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的激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肯定支持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传播网络上所有作品的版权。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