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退款?明白了!
不给钱就白拿货。你听说过这种神奇的手术吗?
在淘宝上,有这样一群“白嫖党”在反复做“吃货”。
我们说的吃货,不是指贪婪的人,而是“侵吞商品”。简单来说,我们在淘宝上申请退款,但是只退钱,不退。“吃”出来的货,既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转手卖出,稳赚不亏。
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首先他们会挑一些容易下手的目标,一般是交易量大的店,因为这些店的退货量也大,异常订单不容易被察觉。至于商品,一般都在千元以下,没有品类限制。服装、化妆品、日用品、零食等。都可以成为下单的对象。
收到货后会在售后申请退货,但不会真的发货,而是上传PS假快递单到后台,或者发空包裹。那就等着吧,平台会自动完成退款。
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仅吃自己的食物,还邀请朋友和家人一起吃饭。行话是“开车”;有的甚至发展“餐饮服务”业务,帮别人恶意退钱,收取“手续费”,行话叫“票”。
很多卖家表示,明明没有收到退货,订单的钱却莫名其妙的退给了他们。对于白狼带手套的这种空流氓行为,卖家往往有苦口婆心的话。
看到越来越猖獗的吃货现象,淘宝果断选择出手。近日,阿里巴巴安全部门透露,阿里已配合商家协助警方,抓获4名恶意买菜者,并找到该团伙背后的组织者和传播者。
其中有不满18岁的高中生,也有四十多岁的家庭“顶梁柱”,涉案金额从4000到8万元不等,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诈骗犯。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庭的审判和监狱。
很久以来,恶意吃货占便宜的卖家们终于摆脱了仇恨。
要知道,因为这些家伙一般都是团伙作案,卖家害怕被报复,所以往往不敢报警。再加上卖家举证难,维权成本太高。损失金额小的,不予追究。卖家一物多得的心态无可厚非,但对诈骗分子来说是一种纵容。
所以淘宝作为一个平台,一定要发挥作用。吃货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淘宝的退货流程存在漏洞,淘宝难辞其咎。更何况,如果不打击吃货,淘宝将失去卖家的信任和平台的根基。
所以,这次抓捕只是一个开始,任何阻碍卖家做生意的行为都会受到打击。
不受保护的“伪造”程序
相比纯粹的吃货,淘宝卖家更不愿意看到的是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分两种。第一个,,打假专家,主要针对卖家和售假的主播。虽然他们是以赚钱为目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也确实对打击假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能说凶,代表人物就是王海。
二是有以打假为名勒索钱财的制假者,主要针对单独做生意的普通卖家。很多卖家的商品根本不足以是假货,只是在描述上出了点小问题,却贴上假货的标签,为的就是要求“只退款”息事宁人。
这类“造假者”的手段主要有三种。
第一个是“吹毛求疵”。
挑刺是他们最常用的造假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上网,把一些不影响使用的小问题放大。比如产品有异味,标识不清晰,鞋盒模糊,字体偏淡等等。还有其他的找不出毛病,但是价格比旗舰店低,也作为“假货”的凭据。
即使产品的描述、详情页、视频文案涉嫌夸大宣传,也会被他们盯上。尤其是功效相关的词,涉及主观感受,对买家更有利。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大部分卖家不讲究规范,粗心大意,但离假货还很远。因为这个损失真的很不公平。不过,处理的方式也很简单。严格按照规定卖货就行了。
第二种是“修辞”。
说辞是更高级的“打假”手段,主要针对客户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让卖家承认是假货。当然,他们的话不会这么直白。他们会用精仿、高仿、1: 1等字眼代替,还会设置陷阱,比如“我只喜欢买精仿”“不是精仿的东西我都不会买”。
这时候如果卖家承认是精仿,他们就会大量下单,收到货再退款,然后申请客服介入,发送卖家承认是精仿的聊天记录。这样,卖家就没法辩驳了。
这种套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卖家需要多注意客服培训,不要掉入对方的陷阱。
第三种是“刷榜”。
众所周知,淘宝是禁止刷的,但是碍于平台规则,不得不刷。即使是正品,也会有“保底”金额。十个卖家有九把刷子,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然而,那些“造假者”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加入了刷单平台。只要有人让他们刷单,他们接单后就会反咬一口,威胁卖家。
这种情况下,卖家只能打掉他的牙,吞到肚子里。毕竟他是理亏的。只能期待淘宝尽快优化规则,不要让卖家依赖刷榜。
总之,面对这些制假售假者,希望淘宝能像惩罚吃货一样加大打击力度,净化卖家经营环境。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作者: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