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你们好。上一期是关于街边商店的。本期继续讲第二类商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的选址策略。
中粮大悦城
商场,顾名思义,是指开在购物中心的店铺。购物中心是由挨家挨户的商店组成的。这和我们租公寓的原因是一样的。随着购物中心成为房地产商的宠儿,越来越多的品牌倾向于入住购物中心。
平时我们去购物的时候,可以看到各种不同业态的品牌店,比如一楼的肯德基、麦当劳,一楼的超市,顶楼的电影院,中层的服装、数码、餐饮等等。
店铺入驻后,就和购物中心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一起起起落落。店铺的客流基本取决于店铺的客户聚集能力,后者则与所处商圈有关。商圈级别越高,客户聚集能力越强。比如市级商圈的客户聚集能力明显强于社区级商圈。
当一流品牌进入三流商圈,品牌会逐渐降为三流;三流品牌进入一流商圈,才有可能演变成一流品牌。
华润万象城广场
厦门万象城是省内首家AJ旗舰店。
当然,更好的商圈意味着租金水平会上涨,进入门槛会更高。这个要看开发商的投资取向。在以精品购物为主的华润万象城,品牌力较弱的店铺一般都被拒之门外,店铺租金也不是小商家能承受的。比如厦门湖滨东路万象城,入驻的品牌很多都是区域内的第一店和旗舰店,购物中心随处可见的大丰收在这里缺失,但一直都在各个商场。
此外,门店客户定位也不一样,奢侈品和廉价服装店,高档西餐和简餐。商场的选择自然不同。后者不需要进入顶级商圈,商业街和社区购物中心会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先说商场客流。考虑到商场的顾客不仅仅是门口路过的人,尤其是市级商圈,还有来自全市各地的顾客,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商圈的辐射范围了。关于商圈的知识,边肖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
商圈可以辐射的范围是购物中心店的潜在客户,一般比街边店大,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这也是很多品牌店选择入驻商场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客户多不代表你的生意好。你需要趁热打铁努力工作。购物中心有几十到几百个品牌。各品牌竞争激烈,管理不善,客户容易被吸走。
购物中心聚客点优衣库
一个商场的客流就是一个店铺的潜在客流。客流的吸引力除了自身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场的位置。一楼的主入口和楼梯是绝佳的黄金位置,但也很难找到商店。除了租金高,商场招商部对品牌形象也有要求。逛商场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一楼基本都是黄金、珠宝、包包等奢侈品店,还有麦当劳、肯德基、优衣库。所以,如果自己的品牌力不够,能够定位在这些聚集点附近,是一个明智便捷的选择,俗话说。
购物中心活动线
对于大多数店铺来说,基本上你只能选择二楼以上。好的位置特别关键,视野开阔,门独立。最好靠近主线。按照右侧行走的习惯,如果能在右侧往往更有优势。店铺的可及性不高,比如店铺招牌被旁边的品牌遮挡,商场角落深处,视觉盲区等。,会严重削弱客流。
回到客户身上,不要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等着客户自动上门,分析周边客户的功课也不能丢。
龙湖天街
分析周边主要客户,部分以写字楼为主,有效客户会大幅减少,产品和服务有明显的年龄层特征,需要确认周边人口结构是否匹配,比如做中老年保健品,周边社区以年轻家庭为主,明显空叫嚣,茶叶店、网吧开在背靠中老年社区的商场,也是竹篮子打水空。
厦门法明商业广场,位于核心区
除了以上,考察商场的开发商,商管背景,周边市政的中短期规划也同样重要。比如龙湖、宝龙、华润、中粮都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和品牌背书,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本土开发商,则需要对其资金、招商、管理能力有很深的了解。例如,厦门法明商业广场,虽然位于厦门市的黄金地段,但其招商引资规划能力受到批评,这使得购物中心成为鬼城。
周边居民楼拆迁,道路围挡施工,会严重影响商场客流,比如厦门蔡塘村背对蔡塘商业广场。随着周边拆迁,人口流失,这个商场的客流会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需要提前了解的,就像男人怕入错行,女人怕嫁错人一样。一旦入驻,想撤就撤的那么潇洒,大量的违约金和定投足以成为压垮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了,小伙伴们,以上是关于商场选址的一些知识分享。我们希望改正自己的缺点,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