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银斌,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吴雪莉,龙美玲,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研究生。陈思和周廷伟是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的研究生。
“好生意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
在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中,美容美发行业终端诞生了永琪、文峰、富源、兴客多、普业等一系列连锁品牌,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个体店铺。
当众多从业者将目光聚焦在一二线市场和Z世代的年轻用户时,总部位于合肥的连锁品牌安之酸,则专注于3-4-5线的下沉市场,定位40岁以上用户。
短短几年时间,这个专注于下沉市场中老年用户染发护发需求的连锁品牌,在全国的门店已经达到1800多家。按照创始人孙毅的规划,未来几年,全国将有5000家甚至10000家门店。
虽然目前安之酸的年销售额只有2亿多,但是它的高速增长给了很多投资者巨大的想象空间空。
一位投资人这样评价安之酸:“安之酸在这家公司有几个有趣的地方。第一,创业团队的思路非常清晰。第二,企业的优势非常明显。第三,服务市场和人群听起来没那么性感,但恰恰是这个听起来没那么性感的市场最容易赚大钱。第四,这个企业发展到一万家店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真的有一万家店,无论是门店直营还是基于庞大客户的业务创新,想象空间空都太大了。”
好奇之下,我们去合肥深入安心,希望探讨几个问题。
核心问题1: 三四五线下沉市场40岁以上人群的染发护发需求真的能成就大事业吗?
核心问题二:Anzac是如何从0一步步发展到1的?什么样的人,在什么背景下,基于什么因素,做出这样的发展决策?
核心问题三:在这样一家快速成长的中型民营企业中,你能看到哪些普适的经营理念?有哪些独特的经营理念?
核心问题四:如何从一个盈利的小企业变成一个有价值的好公司,是很多中型民营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于安之酸创始人孙毅来说,安之酸成为有价值的好公司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他是怎么破解的?
2006年4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市面上的化学染发剂大多含有对二苯胺等致癌物质,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各种疾病。
此事一出,整个中国染发市场雪崩式崩溃。一直从事药品保健品代理业务的孙毅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大好机会就在眼前。
“染发是典型的刚性需求,不会因为央视的报道而消失。如果有一种安全无害、符合国家标准的植物染发剂,一定会把被吓到的使用者拉回来。”孙毅回忆道。
孙怡在充分调研了当时的各种植物染发产品后,找到了一款符合基本要求的原创产品。聘请专家改进升级后,安之酸第一代植物染发产品上市。
事实上,在产品上市的前一年,团队的资金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大家都期望通过这批产品的热销回笼资金,缓解团队的燃眉之急。
没想到产品上市不久,就有用户反映产品上色不好,染色效果不理想。染发效果和产品安全就像一个跷跷板。如果追求100%的安全成分,染发效果无法保证。但如果只强调染发效果,不考虑成分,最终会被市场和用户抛弃。
孙毅无奈之下决定将原厂价值100多万元的产品全部销毁。
“如果这些产品真的都卖完了,以后不管我做什么都没人相信。公司可能不赚钱,甚至可能停业,但人的名声不能丢。只要名声还在,我们还有机会。”
他们在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调整了产品配方,重新上市。这次安智的产品很受欢迎。
“好产品永远是好生意的第一要素。我始终相信,只要你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一定能满足别人的需求。”孙毅说。
安之酸植物染发剂在药店上架后,用户反馈很好,销量稳步上升,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孙毅说,“我们不断接到客户的电话,希望安智酸能开店,专心给大家染发。”
2009年,安之酸第一家售后服务店开业。这家面积只有30平米的小店,位于一栋写字楼的八楼,一楼是临街药店。
在孙怡的计划中,染发服务是完全免费的。只要用户愿意上门,店铺就可以通过其他服务挣钱。
“在开第一家店之前,我们就已经发现,用户除了染发,还需要护发。我们开发了很多护理产品,想通过这家店试水。”
开店后顾客很多,但店的营收并不好,每个月都在亏损。开店七个月后,不得不关门。这次不成功的开店探索,让孙怡对门店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好的产品不一定好卖。在第一家店的运营过程中,孙怡充分验证了之前的判断,大量的染发用户确实有护发需求。但是,它们的转化率很低。
其次,店铺运营销售是一个专业的工作。第一家店的店长和店员只擅长染发,不会管理。门店模式没有问题,人是关键。
最后,第一家店倒闭后,用户一直在问,你是怎么关店的?它什么时候再次打开?这让孙怡意识到,店铺的流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让店铺的盈利模式贯穿。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孙怡重新开张了。
这次的店开在合肥寿春路,步行街附近。“不仅是售后服务,门店本身也要成为销售终端。”孙毅说。
同时,他聘请了一位擅长店铺运营的店长。最重要的是,这一次解决了护发业务的关键症结。
染发产品的效果非常直观。如何让护理产品的效果同样直观?孙怡第二次开店的时候,引进了一个重要的毛发检测设备。通过这个设备,顾客可以直观地看到头发和头皮护理前后的效果对比。
“就是这样一个不复杂的设备,让用户真正感受到护理前后的不同,转化率会大大提高。”孙毅补充道。
相比染发,护理呈现“三高”——客单价高、客户忠诚度高、使用频率高。
安之酸头发头皮护理系列每款的费用在300~600元,专属护理套餐高达1288元。
“头皮和头发护理是一个信任门槛非常高的项目。一旦顾客信任了某种护理产品,一般是不容易更换的。高端客户越多,粘性和忠诚度越高。相比染发类产品,护理类产品使用频率较高,一个月都有客户来做几次。”孙毅说。
今年45岁的李红是山东东营胜利油田的一名会计。她一个月去安之酸东营店2~3次。
“第一次在安智酸店做免费测试,看到毛囊像泉水一样,有油出来,吓了我一大跳。那天做了头皮护理,真的能看到变化。头皮清爽,心里舒服。从那以后,我就定期来店里做护理,就当是洗头。”李红说。
随着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安之酸开发了生姜系列、叶绿素系列、芦荟系列等护发产品。视觉服务和新产品不断推出,让护理项目成为安之酸店的核心收入。
以合肥寿春路上的第一家安知酸街店为例。店面只有40平米,但仅护理项目年营业额就超过90万元。
“这家店有1000多名会员,其中有30%~40%的人定期做护理项目,平均每月护理消费超过300元。一年下来,护理收入轻松超过90万。另外,这家店的染发项目每年也能做到30多万元。”孙毅说。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三四五线城市的各种社区理发店。”孙毅说。
传统社区理发店主要有三类核心业务——剪发、染发、烫发,其中剪发是引流项目,染发烫发是盈利项目。安之酸把传统理发店用于盈利的染发业务,低价变成引流项目,通过护发业务盈利。
安之酸店的染发项目,经过反复的设计和打磨,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特点一:只服务有白发遮盖和黑发染发需求的用户。
“我们不做漂染或者挑染,那是另一门生意。”孙毅说,“我们越专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越规范,复制的难度就越小。安之佳的染发标准是统一的,只有8种颜色选择可以遮盖白发。”
特点二:价格透明实惠,无染发服务费。
每盒染发剂都有明确标记。用户用完可以买几盒。如果他们用不完,就放在店里,下次再用。
唯一的竞争方式就是用低成本的体验快速打开市场。在安智酸的产品体系中,首次体验价始终低至9.9元、19.9元、39.9元。
2009年,一二线城市的美容美发行业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在产品和服务上的选择范围要广得多。
然而,在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的低线城市,美容美发行业秩序混乱,主要表现为:价格混乱,极不透明;产品混乱,各种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产品大行其道;服务不专业,用户体验差;高端美发师少,普通用户望尘莫及。
安之酸以规范的服务、安全的产品、舒适的环境、透明的价格,脱离了345线原有的服务体系,迅速占领了市场。
安之酸1800多家门店中,约有一半是夫妻店、姐妹店或兄弟店。这种小规模的店,在安知算的体系里,叫做合格店。典型的有资质的店铺,年营业额在30万元左右,净利润在20万元左右。
“这个收入水平在三四五线城市是有吸引力的。但是,在一二线城市,就不行了。这是我们没有大规模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原因。”安之酸的运营主管杨光说。
他是李微微东瀛的安智酸加盟商。之前从事过服装、化妆品等行业的销售工作,2020年5月成为安之酸加盟商。
“我对这个行业很有信心。”李微微说,“东营地处油田和盐碱地。人们更注重头发的护理,更不用说白发人的需求了。做这一行,至少大方向没有错。”
李微微的第一家店位于东营市的一条主要商业街,面积约80平方米,员工四五人,平均年龄40多岁。李微微说,她的这种店在平安体系里叫标准店。
目前,李微微的店铺每天有20~30个顾客,顾客年龄从3岁到70岁,会员一年消费3000元。
“我们店里也有高端客户。”李微微口中的“高端客”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每月在店里消费5000 ~ 6000元,主要做头发和头皮护理。
当顾客第一次走进李微微的一家商店时,他会以9.9元的价格欢迎染发服务。染发前,店员会给他做一个全面的头发和头皮测试,让他了解自己的头发和头皮状况。
在染发的过程中,店员还会给出简单的护理项目。服务结束后,店员会再给顾客做一次头发和头皮测试,看看护理后的效果。
没有华而不实的广告,也没有反复的说教。店员只有用服务经验和真实具体的检测数据,才能获得大部分初次客户的信任,这是发展客户的关键。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安知酸会员需要通过微信群预约,提前一两天发出预约申请。店家认可后,他们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到店。如果客人迟到,他们需要重新预订。
在李微微的店里,每个店员平均每天服务6个顾客,每个顾客平均服务时间为1.5~2.5小时。
从2009年合肥第一家直营店开业至今的6年里,孙怡主要做了两件事。
三年前,孙怡亲自带队,不断试错,挑拣细节,完整的经营安之酸直营店的商业模式;未来三年,在继续打磨细节的同时,规范管理流程,让门店运营全过程文字化、图文化、视听化。
孙怡聘请了一位在连锁加盟领域非常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他组建了招商团队。
安之酸的招商加盟工作推进非常快。2015年4月成立,8月正式上线。到年底,全国已经开了近百家加盟店。到2017年下半年,安之酸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200家。
看似形势大好,孙毅却隐隐有些担心。通过各种渠道,孙毅了解到加盟商对公司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只重视招商,招商后的培训指导几乎就是一句话空。
“这个团队在招商方面确实有一套有效的打法,这是优势。但是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招商上,只在前端招商,不管后端运营,这就很有问题了。”孙毅说,“我是真的在和加盟商做生意赚钱,不是想通过招商来割韭菜。”
在这个问题上,职业经理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做生意总有成败,生意再差有人能做好,生意再好有人也会做不好。这样就不需要公司专注于后期运营,让加盟商优胜劣汰。
对此,孙毅坚决不同意:“好生意不一定是快生意。只关注前端的推广,不考虑后期的运营,短期看起来可能很快,但是长期来看,后期做的越多,问题就越大,所有的问题积累到最后集中爆发,就是企业倒闭的那一天。”
与负责招商的职业经理人反复沟通半年后,双方一直无法达成共识。2018年,孙怡决定解散当时的招商团队,重建加盟商运营体系。随后,以培训和监督为核心,由30多人组成的加盟商运营体系迅速建立。
安之酸现有的加盟商运营体系将全国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一名运营主管,负责区域内加盟商的培训和运营支持。所有新加盟商都要去安之酸合肥总部参加七天六夜的训练营。
训练营结束后,安之酸还为所有新加盟者提供开业当天起60天的一对一在线培训辅导。
来自河北的王安安在2021年初成为安之酸的加盟商:“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加盟商群体。每天我把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发到群里,公司主管和运营经理会第一时间回复我。此外,其他加盟商朋友也会给出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更重要的是,我还能看到其他加盟商提出的问题。很多问题我根本没想到,但是对业务影响很大。”
针对加盟商的现状,经过反复探索,安之酸的加盟商运营团队提出了自己的“四技教学法”(听、说、做、想)。
“手术是一项精细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要像老师一样,拿着教鞭,跟着加盟商往前推。”运营主管杨光说。
今年35岁的邢利民是一名来自江苏的加盟商。“我加入安之酸的时候,以为一旦交了钱,就可以当老板,享受美好的生活。没想到刚入职就被公司拉到合肥,黑灯瞎火上了七天六夜的课。下课后,我回到家里,想着这次终于轻松了。没想到,主管天天在群里发东西,然后发个文件,让我们每个人看一遍,然后背下来,拍个视频,发到群里。主管满意后就完事了,然后发操作指南,要求我们看完,再做,然后发视频上传。三日两终,当无止境。”邢利民讲述故事。
“你觉得有用吗?”我们问问邢利民吧。
“怎么会没用呢?”邢利民笑着说:“全靠监考老师一棍子追在屁股后面,不然我一辈子也学不了那么多东西。虽然我不喜欢学习,但我也是个爱面子的人。一直被人盯着看有多难看。另外,我真的学到了。那不是在帮自己挣钱吗?”
在强大的运营体系支持下,安之酸加盟商整体利润水平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孙毅表示,“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空。运营的核心是督促和帮助加盟商以正确高效的方式开店。简而言之,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反复做一件事。”
如今,邢利民的加盟店已经步入正轨。2021年,她为安之酸推荐了三家加盟商。
在2021安之酸新加盟商大会上,邢利民作为老加盟商代表,面对新加盟商喊出了“听话照做,你会有收获”的口号。这句话简单实用,成为安之酸加盟商培训体系的主要口号。
挑战一:数字化转型,路阻漫长。
2016年至今,安智酸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和规划,从PC端应用软件到手机app、小程序,但没有明显成效。
“这是我目前最头疼的事。我们的国家成员总数估计在200万至300万之间。整个会员体系这么庞大,而且都是付费用户,用户价值非常大。”孙毅说。
挑战二:加盟商共创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在安之酸的运营体系中,主要的指导思想仍然强调“公司谈,加盟商学”。
如今面对走过起步阶段的加盟商更高的业绩增长需求,这种方法有点力不从心。如何持续赋能成熟的加盟商,成为运营团队的重要课题。
构建加盟商共创体系,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可以激发加盟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一线加盟商成为安之酸探索新业务、新方向的主体,这对于习惯于使命工作的运营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甚至可能引发运营体系新的“内部革命”。
挑战三:如何与资本合作?
面对潮水般的资本,孙怡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关键问题是他还没想清楚怎么和资本合作。当然,换个角度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资本给出让孙毅满意的合作方案。
在中国人均GDP从1万美元冲刺到2万美元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欲望和热情会被彻底激活,任何领域的小需求都可能孕育出大生意。
孙毅和他的安心,不经意间站在了时代的潮流上。时代的机遇不仅属于孙怡和安智,也属于我们所有的普通人。
*此内容有删节,全文《安之酸:在下沉市场中破局》原载于《商业评论》杂志2021年10月刊。
今日话题:你理发时最大的痛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