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刘宏斌被媒体曝光后,其行踪和身份至今不明。然而,本报(www.thepaper.cn)记者暗访发现,虚假医药广告的幕后推手之一、与他有过直接合作的药品销售代理人刘宏斌,生意依然兴隆,电视广告中按热线咨询或购买的电话铃声不绝于耳,他还在到处招人。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华爵达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爵达公司”)和北京益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康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御医凤桐方”、“药王风痛方”(刘宏斌在广告中以XXX分院教授身份出现)、华爵达
但是益康健公司还在营业。
6月22日,该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行了实地探访。
电话响个不停,还在招一大批人
22日下午,北京阴天,上海黎明。
在北京丰台区马家堡东路的一栋写字楼里,论文记者来到了益康健公司。办公室内外的电话热线此起彼伏,接线员忙得不可开交。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2016)苏0804第6号]刑事判决书显示,北京华爵达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爵达公司”)、北京易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获取非法利益,在甘肃卫视、河南卫视、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上极力为非医学“御医”治病。
北京华爵达科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义,因涉嫌犯销售假药罪,于2014年11月23日被刑事拘留。他随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万元。
但该报在益康健公司看到,其业务仍然蒸蒸日上。
你知道,我们公司上了头条。我看到新闻说我们公司卖假药。
正在办公室外休息的两名员工,一边在讨论近期媒体曝光的“神医”刘宏斌事件和益康健公司涉嫌推广假药的问题,一边拿出手机调取相关新闻报道。
上述两名员工还提到,公司出现了“刘教授”。
该报以求职者的身份采访了其中一名男性员工。
该员工称公司的业务是电视购物和销售保健品。公司招聘操作工,提供住宿和午餐,底薪3000元,主要看业绩。做的好的话,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元。
说到保健品是否靠谱,该员工表示,“就像脑白金一样,反正吃了也不疼”。
另一位姓黄的女员工说得更直接,公司做的就是电视购物,在电视上做广告卖东西,减肥祛斑,等等。“我们什么都做”。她自称做电视购物和促销多年,换过公司。
谈及具体要卖的产品,黄女士说,“不一定,这个月做这个产品,那个月做那个产品。我们公司现在在招很多人。”
这位女员工还说:“保健品都是心理作用。现在老年人吃保健品,也不吃坏人。反正它们起到保健作用,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伤害。”
易康健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也显示,员工底薪3100-4000,5%-15%绩效提成(上限不封顶),目前员工日均提成300-600元。
此外,招聘信息还承诺“无责底薪+浮动底薪+个人提成+个人奖金+团队奖金+定期出差+年终奖+(免费住宿)=月收入>:700-25000元”。
随后,该报记者以候选人身份参加了采访。
公司负责人事工作的何大姐说,员工没有五险一金,每周休息(每周休息一天),试用期1-2个月。试用期基本工资2900元,试用期后3100元。提成方面,月销售额4-6万,3个点(3%)提成,外加300元浮动工资;6-8万元销售,4个点提成,加500元浮动工资;10-14万元销售,5个点提成,外加800元浮动工资。
他提到客户资源是公司找的,而不是员工自己找的。员工只负责接电话,向来电者介绍产品效果功能。
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还称,“公司与全国各大媒体电视台合作,每天黄金时段有3-5个广告。代理商负责接听电话(不用自己找客户),向打进电话的客户介绍产品性能和效果,对潜在客户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客户需求,寻找销售机会,完成销售业绩”。
入职培训:称自己为老师或顾问
益康健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在电视上集体观看刘宏斌参与制作这类广告短片。
纸媒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入员工培训室,室内正在播放某省级卫视的《瘦身赢家》短片,十几名新员工正在观看,讨论“说话技巧”。
“这是我们公司的广告,”何大姐说。
何姐还告诉该报,公司每天在电视上放很多热线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比如电视剧中间突然插播的广告。如果客户需要,他们会打电话。打通后,接线员会向客户进行推荐和解释。
何姐说:“以前,你可能没接触过,但是公司会有培训,新员工会集中培训一周。”
看完广告短片,十多名新员工开始讨论。当时在负责培训的人员总结说,接电话时要完全按照“说话技巧”的要求,先报出自己的名字,自称导师、养生顾问,再介绍产品是宫廷秘方,效果不错。
采访结束后,尽管声称“之前没有销售经验”,但该报记者被告知,“如果你不介意,明天早上9点来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