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进入毕业季,青岛大学文学院2017级学生赵晓雪正在考虑如何处理这四年来购买的100多本书。“按照往年的惯例,大家都会在学校摆个跳蚤市场卖书,但今年很多人把不要的书放到抓鱼APP上。他们有规范的藏书流程,专业、便捷、价格透明。"赵晓雪说,除了她这样的应届毕业生,很多在校学生也喜欢多抓鱼。
“二手书交易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把古人收藏、收藏书籍看作是二手书交易的话,它的历史更悠久。事实上,因为传统的二手书交易具有很强的收藏意义,所以‘二手书’文化一直在小圈子里流行。但近年来,随着各种模式的二手书交易平台的出现,如抓鱼APP,掀起了二手书交易的第二波浪潮,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作为长期关注二手图书交易市场的图书出版人,北京时代中文图书有限公司策划总监顾广杰说。
如果你是一个爱读书爱买书的人,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家里的几个书架都摆满了,买的书只能打包放在角落里;搬家的时候,除了床和沙发,最重的物件就是一堆堆像小山一样的书。于是,你想把不再看的书处理掉,却发现朋友不要了,你又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只能忍痛卖给收废品的大叔。
"对于读过书的人和没读过书的人来说,书有不同的价值。"赵晓雪说,作为一个爱书人,即使是不必要的书,也不希望它们被当成废品卖掉。但过去由于技术水平、信息披露等因素,二手书交易确实存在一条产业链,始于废品收购者,止于其他购书者。
“说起二手书交易,就不得不提北京的潘家园地摊。在没有互联网平台的年代,这里无疑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二手书交易市场,很多文人雅士在这里淘‘宝书’,犯了大错。”顾广杰表示,潘家园依托几十年积累的实力和资源,在中国二手图书交易市场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产业链,大致可以概括为:原书主——废品收购商——废品站——图书拾荒者——各地二手书商——购书者。这个链条的形成也使得中国早期的二手书交易具有了淘宝和收藏的特点。
顾广杰坦言,一方面,传统的二手书交易形式限制了普通人参与二手书交易的积极性,使得二手书交易始终在小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二手书交易过于原始和粗放。一批二手旧书可能卖两本,全部收回资本,于是出现了“几十本一摞运走,几千本一麻袋,几万本一卡车拉”的情况。所以当时还没有以回收图书为目的的二手书交易,大众广泛参与。
对于顾广杰的观点,热衷于购买二手书籍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胡衡表示赞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二手书交易市场受到冲击,无论是二手书交易的主体和渠道,还是人们买卖书籍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胡恒提到,由于互联网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壁垒,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便宜实用而购买二手书,而不是之前为了收藏书籍而购买二手书。
2005年3月,以提供图书、视频等作品信息为服务内容的豆瓣在线最吸引胡恒。在网站阅读页面的右下角,有一小块区域供用户发布二手书转让的消息。胡恒回忆说,当时他大三,有同学为了低价购买老师列出的阅读书目,特意注册了Douban.com的账号。“这种二手书交易是以同城为基础的,基本是线上接触,线下点对点交易。”
胡恒认为,豆瓣网上二手书转让虽然存在信息更新慢、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等一些问题,但还是解决了一部分人对图书的需求。这些人有非常明确的买书需求,要么是为了参考学习,要么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不是淘宝或者收藏。他们在图书搜索框里找到想要的二手书,联系卖书人,然后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品相不错的二手书。用完了,还有人继续在网上卖。“豆瓣。com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很多人都在这里开始了二手书交易之旅,逐渐体会到了图书回收的魅力,这和传统二手书商进行的二手书交易有很大的不同。”胡恒说。
第二波:“真正好的东西值得买两次”
在顾广杰看来,互联网平台对二手书交易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也就是孔子旧书网出现的那一年。“虽然当时很多网络平台都有二手书交换服务,但孔子旧书网仍然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家。作为传统二手书交易行业依托互联网搭建的C2C(个人对个人)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孔子二手书网上注册账号,将自己的二手书挂在平台上出售,并明码标价。买家也可以直接联系卖家。“在他看来,这种交易方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二手书的价格透明化,也鼓励了更多人以个人身份参与二手书的销售。
顾广杰也注意到,二手书交易平台改变了读书人的消费模式。在以往的二手书交易中,个人读者买书多是为了阅读和收藏,购买力较低。随着孔子旧书网、闲鱼等C2C平台的出现,让“以贩养读”成为可能。很多读者往往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并囤积书籍,然后通过孔子旧书网等平台出售。
“个人读者进入二手书交易市场,意味着挤压专业二手书商的生存空——由于与个人读者的竞争,二手书的收购价格更高。另一方面,个人读者也不是靠卖书为生。他们不问卖书赚多少钱,也没有积压带来的资金压力。如果他们想卖个人的书,会比网上的书标便宜。一劳永逸,二手书的流通模式、定价体系、产业链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顾广杰说。
2017年前后,随着“多捞鱼”、“漫游鲸”等C2B2C(个人对企业对个人)新型二手书交易平台的出现,互联网平台引发了二手书交易市场的第二波浪潮。与强调渠道管理的C2C模式相比,C2B2C更注重用户服务和体验。这类平台试图对二手书进行回收、分类、转卖,赚取第二次交易的差价,而不是交易费。
“长期以来,二手图书交易平台只有C2C模式,即个人可以在平台上自由买卖,既不管理图书定价,也不统一质量标准,这也是此类平台为人诟病的地方。”鲶鱼创始人朱茂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捕到更多的鱼应该建立一个深度参与引领二手书交易的平台。作为图书销售者和图书购买者之间的通道,它将完成大部分工作,如快递、定价、消毒包装、发布信息、收集评论等。,让买卖双方都能在平台上获得愉悦的心情。
频繁使用抓鱼APP,让赵晓雪对新平台的优势感触颇深。“对广大书商来说,最方便的一点就是提供快递服务来取书。随时随地,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书后面的条形码,就能看到抓鱼回收的折扣和报价。如果觉得价格合适,可以下单预约快递时间,平台受理后就可以收到相应的款项。”赵晓雪表示,有标记的收书模式和管理模式使得二手书交易更加规范透明,也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扫描-评估-发货-收钱,如此便捷的二手书交易方式对于任何一个爱书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诱惑。
“多抓些鱼给二手书交易打上烙印,这也是它受很多学者欢迎的原因。它的口号是‘真的好东西值得买两次’,强调了回收书籍的理念,让更多人相信买卖二手书是美好的,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少数喜欢读书的人不浪漫不文艺,大家对二手书交易有了新的情感寄托。”赵晓雪说。
成为与新书相同的标准
对于中国人来说,“二手”文化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buy buy购买,闲置物品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家里闲置物品的问题,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这些消费者不再执着于物品的占有,而是更注重物品的当下使用,也有了回收利用的观念。
“实际上,二手交易市场是典型的低频低价非刚需市场,并伴随着明显的行业痛点——二手商品的非标准化、非规范化。此外,中国人对二手货的接受度较低。在固有的观念里,别人用过的,剩下的都不是好东西。”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社会消费行为的副教授彭华敏表示,与其他二手商品相比,“二手书”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书籍再次使用时内容完整,不会影响下一个人的使用,这为“二手书”文化在大众中的普及提供了前提条件。
当然,“二手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商业模式支持。正如鲶鱼App创始人朱茂在公开演讲中所说,鲶鱼不想靠绝版书来建立核心用户群,也不想靠高价卖质量好的书来盈利。而是需要营造社区氛围,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带来更强的用户粘性和更多的循环频率。新消费时代,如何调动更多人参与二手书交易,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绝对是用户土壤肥沃后的题中之义。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二手书交易早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日本最大的二手书连锁书店BOOKOFF,在日本就有800多家门店。有了打折购书、七折卖书的标准化流程,收藏的二手书旧如新,让二手书和新书一样。”顾广杰认为,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二手书”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加上各种二手书交易平台的引导和教育,“二手书”文化最终会走向普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