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个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功劳”就是学会在困境中生存,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职业选择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护理、木工、农活等看起来并不新潮的职业,在千禧一代(一般来说是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和Z世代(一般来说是90后和00后)中获得了高度的“好感”。
此外,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创业成为很多人的新宠。
追求接地气
英国学生现在对选择专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根据英国大学及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的数据,2021年,英国护理课程的报名人数在多年下降后出现反弹,约60130人的报名人数比2020年增长了32%。与此同时,医学、工程、教育和建筑领域的申请人数也大幅增加。
疫情期间,申请去英国大学学习护理的人数创下纪录。来源:GJ
相比之下,成千上万的学生放弃了申请语言、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年轻人的态度发生了逆转,其深层原因也引起了英国教育者和媒体的关注。
UCAS的负责人克莱尔·弯刀(Claire Machete)指出,正是疫情期间发生在医院里的那些暖心故事,导致申请护理的人数激增。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克·希尔曼(Nick Hillman)表示,疫情改变了人们对护理的看法。“现在的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25岁的弗洛伦斯·里夫(Florence Reeve)带着这份憧憬和敬意选择了护理专业。在看到一个朋友在疫情期间当护士的经历后,里夫申请了普利茅斯大学的儿童护理专业。她说:“疫情爆发前,人们认为护理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疫情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需要护士。”
据《每日邮报》分析,这也说明在疫情形势下,很多学生希望未来走上更安全、更稳定的职业道路。
希尔曼预测,这些趋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疫情的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从事公共服务工作。
爱情冒险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些人渴望稳定,有些人在重新评估生活后决定冒险。
美国媒体报道称,疫情改变了一些美国千禧一代的优先事项,“他们决定颠覆精心安排的人生棋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有谁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口号,那就是YOLO(你只活一次)。”《纽约时报》认为,一些“财务缓冲能力和技能短缺的人”更有可能放弃恐惧和焦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越来越多的Z世代倾向于灵活就业。来源:GJ
33岁的布雷特·威廉姆斯是一名住在奥兰多的律师。疫情期间,他在家参加了几轮网上会议,身心俱疲。他说,“我突然意识到每天在厨房吧台前坐10多个小时是多么痛苦。我在想,我还能失去什么?也许明年就是尽头了。”
于是他以合伙人的身份离开了大公司,在隔壁邻居开的小公司找了份工作,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子和宠物狗。“我仍然是一名律师,”威廉姆斯说,“但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兴奋地工作了。”
Olivia messer是《每日野兽》的前记者,也是YOLO的成员。经过漫长的疫情报告后,她于去年2月辞职,从布鲁克林搬到离父母家不远的萨拉索塔。此后,她一直从事自由写作。
梅塞尔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颠覆”的勇气,但她说,这种改变是一种恢复,“我对自己的生活可能是什么样的,可以有多充实有了新的、创造性的认识”。
还有一些人因为在疫情期间失业,被动地开始了“冒险生活”。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一些25岁以下的年轻人开始创业、打零工,因为他们的失业概率是25岁以上员工的3倍。
今年年初,巴尔加夫·乔希(Bargav Joshi)是孟买一家高档意大利餐厅的厨师,但在疫情的冲击下,他无奈被裁员。从那以后,他决定在父母的厨房里展示自己的厨艺,并开了自己的外卖店。
经过五个多月的经营,乔希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他说,这次难得的创业经历不仅让他充满了成就感,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青年基金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珊·赖歇尔(Susan Reichel)表示,年轻人越来越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以一种更非传统的方式看待职业、就业和教育。
但是挑战和风险往往是并存的。《纽约时报》指出,“当积蓄花光,新的尝试无果,一些人终于回归稳定的工作”。
“蓝领风”
老龄化和教育水平低...在过去,蓝领工人总是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如今,韩国的“千禧一代”甚至“Z世代”都改变了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19岁的韩国女孩李雅珍(音译)在澳大利亚长大。受做木匠的父亲影响,她从小就立志从事建筑领域的工作。高二的时候,李雅贞放弃了学业,决定帮爸爸。经过多年的历练,李雅贞现在是韩国一家住宅建筑公司最年轻的员工,工资很高。
李雅珍说,在她长大的地方,房屋建筑或木工等高技能劳动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体面工作,但这些工作在韩国被忽视了。
“木匠是机械师,也是艺术家,他们参与建造人们赖以生存的房屋。”李亚珍说,社会对这个职业的偏见是不正确的。
据韩国《中央日报》分析,越来越多的韩国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无数的选择,他们开始厌倦社会狭隘的期望。对他们来说,蓝领工作意味着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更少的人际关系压力,甚至更高的薪水。
在视频平台Youtu上,由一群年轻的建筑从业者共同运营的“木工日记”频道吸引了近万名订阅者,他们每周上传两个关于设计和木工的视频。
从事木工的韩国年轻人。来源:GJ
该频道35岁的负责人赵秀生说,“即使有些人不同意,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专家说,年轻人早就应该“转向”蓝领工作了。“这个国家需要的远不止医生或律师。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适当的报酬。”哥伦比亚大学韩国学者休·帕特里克说。
回老家创业
告别城市,回归农村,也代表了当代青年理想生活的新模式。美国、韩国、印度...如今,许多国家的农村涌现出许多年轻的面孔。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马尔法,曾经是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地方。突然,一群“千禧一代”从纽约、旧金山等城市逃离,打破了这里旧有的没落和沉闷。
一项调查显示,2020年,48%的美国“千禧一代”表示他们生活在大城市以外,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个百分点。“Z世代”的增幅更大,从41%升至49%。
10月的一天,在韩国京畿道宝川市永中面宝川草莓治愈农场,电动自行车车主安海成正在用手机应用程序检查农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2020年,他辞去了在建筑公司年薪80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3万元)的工作,计划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农村打造一个智能农场。
据韩国媒体报道,年轻人经常采取“半农半X”的形式自主创业,“一种寻求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生活方式,比如白天务农、经营餐馆、晚上开设艺术课,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
安海成在草莓康复农场。来源:GJ
数据显示,2020年,三十多岁的年轻家庭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12.7%,达到1362户,创历史新高。
据印度媒体报道,农业是疫情期间印度波动最小的部门之一,吸纳了42%的建筑工人和40%的卫生和教育人才。
据媒体分析,无处不在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物价,都将年轻人挤出了城市,疫情让本已沉重的城市生活更加难以呼吸。但是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乡村生活并不全是“鲜花和玫瑰”。对于没干过农活的人来说,播种、耕耘、收获等每一道工序都是新的挑战。如果你想享受乡村生活,你必须做好放弃城市便利生活的准备。
不难看出,疫情之下,当代年轻人正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择业观。每一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无论你是想要稳定,还是要碰运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会在困境中生存,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功劳”。
深海工作室制作
作者:王若贤
编辑深海水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