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B端和C端的客户不同,营销方式也不同。有句话叫“To B的营销需要用To C的思维再做一遍”。B2B向B2C学习,只有深刻理解认知和购买过程的差异和共性,才能选择既能带动业务增长,又能满足新的消费习惯的营销模式。
这几年很流行一种说法“To B的营销需要用To C的思维再做一遍”。
原因是B2B终究是B2B2C,大家要以客户的体验之旅为中心。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与国内B2B企业的现状相差甚远。
工作实例,在技术型B2B企业中,产品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客户采购流程复杂(大部分需要招标),销售周期长,关系复杂...直接通过B2C获取用户(用户)并不是太难。
从客户的购买行为来看,B2B和B2C的核心区别在于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是新媒体编辑。他需要买一部手机。
场景一:帮公司买给客户运营。
场景二:自用
公司花钱,首先要申请费用(立项)。就算是自己出钱,也要找老板审批(流程),然后回来报销(审批),可能还需要财务参与。
自己买就完全不一样了。想买就买吧,看心情。没钱也可以用花,信用卡,就是任性。
那么,如果手机公司做营销,目标客户是消费者,那么技术要牛气,产品价值要高,代言人要红,愿意砸广告...
如果目标客户是企业,除了产品本身,还要注重性价比和售后服务...
所以,手机行业真的不适合做Eneterprise的客户,乔布斯也是这么说的。
“我喜欢消费级市场,讨厌企业级市场。我们设计了一个好的产品,让大家知道大家都投了自己一票。就算你答应了,明天还是可以去上班的。市场没那么简单。真正使用产品的人没有决定权,做决定的人往往不懂。
但是,用户和决策者都有相似之处,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有感觉,有思考,做决定也有心理规律可循。
学习B2B B2C,只有深刻理解认知和购买过程的异同,才能选择既能带动业务增长,又能满足新的消费习惯的营销模式。
先说B2B客户的采购流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说的B2B并不包括面向运营商、代理商、零售商等的渠道营销。在B2C企业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01 B2B客户的认知与决策周期长2019年,Gartner公布了一份关于全球B2B行业购买之旅的调查,其中有这样一张图,看起来很复杂(不打开看不清楚)。
(报告来自Gartner官网)
四个橙色块分别是:识别痛点——寻找解决方案——确定需求——选择供应商,基本概括了国内大部分企业从“立项”到“选型”的过程。
在第一步和第三步之间,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搜索、论坛、社区、网站等渠道了解供应商的信息和产品,然后开始与销售沟通。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们会从很多角度去学习,比如熟人的反馈,参加活动等。
事实上,几年前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最终交易之前,客户与企业主动和被动接触的总次数超过了12次。从认知、兴趣、意向、评价到购买,周期真的很长。
12次以内(
另一张图,在购买决策中,27%的需求者网上搜索和18%的口碑信息占了45%。
(报告来自Gartner官网)
这凸显了B2B营销需要覆盖客户从寻找信息到选择供应商的全过程,其中内容的质量和社交媒体的互动越来越重要。
行动建议:将晦涩难懂的产品和服务、高端技术甚至未来技术变得更加具体易懂。让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容易理解。
02 B2B需要沟通的对象多,角色各不同B2B业务的特点是一个人了解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中的影响者和参与者了解,因为每个角色的专业和关注点都不一样。
例如,当购买一个数字营销软件时,市场部、CIO和采购部都参与决策。
市场部关注使用后能否增加客户;CIO关注数据可以与现有系统连接;采购部门关心的是性价比。有更好的选择吗?
三者对软件的理解能力不同,都告诉他们技术有多先进,产品有多领先。也许他们只能打动IT部门,而其他部门则完全迷茫。
仅仅用一套话是不可能打动所有决策者的。
行动建议:针对不同决策层客户的品牌信息屋非常重要。对于客户、合作伙伴、营销人员、投资人来说,需要用对方熟悉、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企业的产品,以及所带来的价值。
03 B2B的决策更偏理性B2B行业相对更大,大家在集体决策的时候更加谨慎。
我犯了一个错误,弄丢了我的座位。说起来容易,我可能有灰色交易的嫌疑。所以说到底,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竞价的方式,以示公平。
正是因为理性,他们不会心血来潮随意更换供应商,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
所以B2B营销获得客户后,可以最大化的传递价值,最好是超预期,这样既能续约,又能带来口碑传播。
行动建议:内容营销需要向客户说明产品的功能、优势、价值,也需要客户证言,最好是权威证明。在描述过程中要符合逻辑,可信可靠。
04 B2C的消费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对于消费品,更容易冲动购买。比如降价促销,喜欢的明星成为代言人,甚至一句有温度的话都会让人在buy buy中盲目购买。
B2C营销人员有很多烦恼。比如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化小。想成为品类王,不花钱是不行的。
最后客户喜欢了,买了,又容易被其他更好的条件诱惑,所以没有复购。所以在B2C中忠诚度很难,除非少数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懂得管理消费者,有很强的创始人IP。
大多数B2C营销必须改变模式,让客户感到新鲜。社群,直播,社群群传播,KOL投放不能错过,日常工作琐碎。
还要平衡“产品”和“效果”的投入比例,做归因分析。
对于传统B2C企业来说,才刚刚开始。跟踪分析效果,也可以学习B2B商机管理的思路。更科学地管理营销投入,做好数字化运营。
05 B2B和B2C营销上的共性1.打造品牌
牢记定位,也就是品牌定位对于B2B和B2C都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一份报告提出,B2B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降低风险,提高信息效率,然后带来溢价。
仔细想想,B2C品牌在这些方面也是,但是对保费的要求更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大。
品牌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B2B行业的客户案例、领先技术的报道和专家的背书对建立品牌信任是有效的。B2C消费品类、代言人、颜值创意对品牌形象非常友好。
2.强调互动和体验
B2C强调客户体验CX,这也适用于B2B。每一次线上接触,线下交流,传达的信息是否一致,内容是否有趣有价值。
主动互动,倾听客户反馈并及时行动,沟通中的真诚、严谨、活泼适用于所有企业。
3.在社区中找到共鸣
B2B和B2C客户都希望与类似的人交流。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找到同行,搭建交流平台。(注意,是客户之间。不要把社区变成企业的新闻发布专栏。)
B2B客户更期待与同行分享产品的使用经验,二次开发的一些小技巧,行业的一些趋势,成功案例等等。
许多科技公司都有工程师交流的社区。例如,思科已经通过了CCIE认证,聚集了全球顶尖的网络工程师。Salesforce还有用户在线交流平台,Dreamforce conference等。,都极大的满足了探索同类,寻找共鸣的诉求。
06 B2B与B2C营销战略上的差异在讨论了差异和共性之后,两种商业模式的营销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品牌可以理解为“产品”(品牌)+“品牌”(传播),那么
强调B2B“产品”,顶层设计,注重内容消息;;B2C讲究“卡”,联系人进行沟通。
B2B的内容是核心。如果目标客户知道了,留下了印象,有兴趣多学习,在他们心目中占据了很大的位置,那么对于获得销售线索,加速销售成交的概率和效率,将是非常有利的。这个过程也是品牌建立的过程,效果可以在未来长期看到。
B2C中的产品和品牌形象传播更为重要。无论是直播、短视频、KOL、广告等。,都是让客户知道的媒体。B2C很早以前就提倡“整合营销”,近几年的“体验式营销”都是以触点为重点。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更清楚,B2B企业不能简单照搬B2C的营销模式。毕竟商业模式决定了集体决策的特性,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被颠覆。
此外,B2B营销需要借鉴B2C在打造品牌、社区、客户体验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满足新生代客户的需求,为他们带来价值。
#专栏作家#
汉尼;微信官方账号:时光笔记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终身学习者乐于思考和分享,关注成长型公司的营销策略、产品营销、用户运营等相关领域。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