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时尚,人来人往,平板车,忙忙碌碌的快递。
……
上海七浦路商圈
作为国内知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众所周知。
现在
这个成熟市场中的局外人
你发现了哪些新的机会?
▽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扎根七浦路的韩国大叔
七浦路东起上海市虹口区江西北路,西至静安区热河路,全长约1公里。商圈里有很多服装市场。和盛和盛韩国馆是主要销售韩国品牌的市场之一。
刘军谋是这里的商人。他有两家店,被称为“韩国大叔”。“据我所知,高峰时有20多个韩国老板在这里开店,现在因为疫情有一半在韩国,但大家的店都还在。”
刘军谋在中国待了近15年。当时他被一家韩国外贸公司派到中国,看到了这里的机会。从那以后,他决定自己创业。“以前中国个人不能直接去东大门(韩国首尔东大门市场,韩国服装批发集散地)批发,只能持旅游签证去,然后拿货。”刘大爷作为韩国人打开了渠道。当时七浦路涌现出很多韩国馆。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在圣和圣韩国馆开了一家服装店,专营韩国商品。
在刘俊谋的印象中,“韩流”是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开始兴起的。到2015年,韩国东大门市场一半的商品卖给了中国卖家。“说到韩国,有两个最著名的市场,东大门和南大门,而中国的服装市场太多了。北京、广州、杭州、武汉的巨大需求吸引着我们这样的批发商。"
全球疫情下的避风港
“中国的服装业发展迅速,设计、款式和面料...过去韩国服装的竞争力,现在已经谈不上了。”随着线上的兴起,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刘军谋关闭了几条战线,一心在韩国馆卖货。
如今走在七浦路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批发的人少了,过去的低价被几百甚至上千的标签取代。不过,在刘军谋看来,七浦路商圈还是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这个专门卖韩服的商场,批发商知道这里有很多正宗的韩国货,就会来这里拿货,有聚集效应。”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于刘军谋这样的商人来说,冲击不小,但机遇并存。“因为疫情,现在去韩国不是那么方便了。客人打不通。对于我这种已经有货源的人来说,货比以前卖的好。"
今年,他的目标是“线上业务”“要在互联网上拓展。靠着线下七浦路的基础,再在网上多卖货,我对未来有信心。”刘军谋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述着新年的小目标。
来源:新民晚报(首席记者肖俊毅记者董)
编辑: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