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投资什么好(最值得投资的,是这批城市)

文/刘哮波

中国哪些城市人口增长最好?未来经济更有潜力?

现在投资什么最赚钱

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

前几天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给了我们一个错觉:因为深圳和广州这10年人口增长太好了,我们都认为现在的人口增长还是一二线城市并重的时代。



上图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最近10年(2010-2020)常住人口增长超过50万的53个城市的完整名单。表格按照人口增量排序。

深圳排名第1,广州第2,北京第12,上海第17,四个一线城市依然表现不俗。

事实上,情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统计一下最近五年的小学生人数,会发现二线城市全面胜出。一线城市的光芒已经没有了。



上图是大陆50个主要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经济总量较大的地级市)近五年小学生人数的变化。

Xi安、长沙、武汉位列增长榜前三。其中,Xi安的增速竟然达到了50%,而且这个增速发生在短短五年内,令人瞩目。

其他9个涨幅前十的城市,涨幅都在30%以上。

人口增长一直比较好的深圳,只能排在第13位。事实上,近两年深圳的小学生数量和入学人数都在减少,说明深圳的人口增长高峰正在过去。

深圳之前的12个城市都是二线城市。

四大一线城市排名分别是:深圳13,广州25,北京30,上海41。

最近两年,北京和上海发布了放宽落户条件的政策。这说明落户限制太严了,连北京上海都受不了。毕竟这两个城市的户籍人口基数很大,户籍人口出生率低,需要增量户籍人口来补充。

整体来看,北京上海落户宽松空,未来人口增长有限。

深圳从今年开始限制落户,审批制要求至少本科学历。如果是专科,没有合格的职称或者技术资格,需要拿积分落户。积分落户门槛大幅提高到:在深圳居住满10年,工作满10年,也就是说必须有10年居住证,10年社保,才能参与总量有限的积分落户。

深圳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密度全国大城市中最高,不可能限制人口流入。

广州的情况稍微好一点,至少在广州的从化、增城,居民住宅没有限购,外地人进入门槛也不高。

四线和一线城市,只有广州还留着半扇门,但广州低门槛落户的时代不会持续太久。

国家关于城镇化的政策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要求控制大城市核心区人口密度,发展郊区新城,实现多中心发展。鼓励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也就是让增量人口居住在周边地区。比如深圳旁边有东莞惠州,广州周边有佛山中山,北京周边有廊坊,上海周边有苏州嘉兴。

如果你去一线城市谋生,最后在周边城市买房,那么很多人可能更愿意在内地二线城市生活,比如成都、武汉、Xi安、郑州、长沙、南京、杭州、合肥、宁波、重庆、天津等等。这些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还不错,甚至超过了一些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生活质量差距也在显著缩小。只是工作机会少了一点。但是二线城市房价便宜很多,成家成本也低很多。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大城市奋斗10年,在二线城市获得的“安全感”一定比一线城市好。



上图是mainland China 27个省会城市,近五年小学生人数增加占全省增加的比例。

统计结果令人惊讶:

银川和成都的增量远大于全省,出现了省会城市占全省增量42.2%的奇迹。

其实这并不是省最强的城市。可以看看表中的后三名,长春,沈阳,南昌。这三个城市的小学生人数在过去五年中有所增加,但在全省范围内却有所减少。这三个省会城市的增量占比已经无法估量,也就是说在统计上比银川和成都强。

此外,太原、杭州的小学生增量占全省增量的70%以上。Xi和海口两个城市的增幅都超过了50%。也非常强大。

长沙、武汉、昆明也可称为“强省协会”。

哈尔滨也比较强,虽然人口流失。占11%,是在两个数字都是负数的情况下计算的。

在上述省份中,“一省一市”的趋势极为明显。

人口竞争力最弱的省会城市是乌鲁木齐、广州、福州、南京、石家庄、兰州、拉萨、济南、贵阳。

乌鲁木齐、拉萨、兰州、贵阳在省内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小学生增量较低,原因是少数民族生育愿望强烈,多个市州小学生增长较快。

广州、福州、南京、济南偏低,是因为省内还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大城市,分流了增量人口。石家庄因为离京津近,在省内并不算强。

小学数量是经济发展和楼市投资非常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同类城市之间,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从最近五年小学生人数的增长趋势来看,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量明显在增加。中国城市化的一线城市时代已经在2021年结束。未来是二线城市的辉煌时代,增量人口将主要由其承担。

增量大、增速大的小学生,经济发展更好,楼市活跃度更高。即使目前没有增加,未来也最有可能弥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