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
“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波及包括康师傅在内的知名方便面品牌。
与此同时,某方便面品牌买断了该商品,其网店也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有文章称其为继红星鸿星尔克、蜂花之后的又一个“野消费”国产品牌。
“315”后缺货
旗舰店甚至喊出了“理性消费”
近日,关于白象“1/3员工残疾,外资收购被拒,低调援助公益”的新闻在网上广为流传,频频登上热搜。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白象重回公众视野。“315”晚会曝光的酸菜事件,给白象的热度再添一把火。
3月15日晚,针对网友的质疑,百香食品在微博评论中回复:“一句话:不合作,放心吃,堂堂正正不怕一个歪影子。”随后,百香食品明确表示,从未与315晚会上曝光的升旗蔬菜行业有过合作。
当一些知名方便面品牌因“坑酸菜”下架时,百香方便面迎来了一波“激情消费”——其产品销量短时间内飙升,淘宝旗舰店部分产品断货,大部分产品预售;JD.COM大部分自营店也缺货。
白象在电商平台上宣布,近期订单剧增给工厂带来巨大压力,呼吁消费者“吃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
3月15日起,白象连续两天在其线上直播打出“全面预售,理性消费”的标题。
白象店铺截图
据第三方直播数据统计平台灰海豚数据披露——
近一周,白象官方抖音号新增粉丝近30万,直播销售额达770多万元,而在过去3个月,白象官方抖音号销售额也仅为1300万元。蝉妈妈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中午,白象官方旗舰店Tik Tok账号粉丝数已近120万,15天内新增用户约40万。
资料来源:蝉母数据
据悉,3月16日,在白象网店直播中,该主播承认部分商品暂时缺货,“全部预售”,“现在发货周期已安排在15天内”,“现在基本处于边生产边发货的状态”。
三分之一的残疾员工?
在3月15日之前,白象已经受到了一波消费者的欢迎。
今年3月,有博主介绍,白象方便面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白象并未对此进行官方公开回应,但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在2016年12月发布了一篇名为《白象食品公司有一个叫“自强员工”的快乐群体》的文章,其中提到:
“(白象食品集团)湖南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吸纳了大量残疾人就业。到目前为止,湖南分公司共有员工485人,已有117名残疾员工就业。残疾职工年均收入30843.06元,残疾职工年均福利15249元。”
另一个红星可儿?
白象“出圈”后,卖货的主播会把白象、红星鸿星尔克、汇源果汁等品牌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特殊的国货。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兴尔克、白象等企业捐赠,使其成为大众眼中的“国货之光”。当时,白象方便面除了捐赠500万元,还直接捐赠了仓库里的所有方便面,并发起了“白象办事处避雨”、“泡面条,给街上滞留的市民送水”等援助。
因此,白象的走红被网友称为“又一个红星鸿星尔克”。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一栏在百香食品的网站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列出的项目包括扶贫和教育,临时危机救济,环境保护和热心公益。
白象网站截图
然而,白象这次受到的关注,远没有去年7月百万人涌入红星鸿星尔克直播间,销售额过亿的壮观场面。
3月18日,白象Tik Tok官方旗舰店直播间在线人数维持在2000人左右,位列当天商品榜第50位。另一家位于Tik Tok的直播间,名为百香美食官方店,人气略高,在线人数约6000人,在当天商品排行榜中排名第8。
在此之前,白象方便面从很多人的眼中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
国内方便面第一“霸主”
白象作为河南的头部方便面品牌,一度很受欢迎。白象成立于1997年,是中国方便面第一霸主。2003年,白象率先推出骨汤方便面,成为当时方便面市场的“风向标”。
2004年,白象年产量达到50亿包,销售额达到23亿元,市场份额上升到中国第三位。当时中国方便面四大巨头是统一、康师傅、白象、华丰。
据《今日北京商报》2007年,白象实现综合销售收入40亿元,2013年,收入达到50亿元。
此后,白象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白象IPO倒闭,之前搬到北京总部,之后再次撤回河南大本营。
国内方便面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0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康师傅、统一、今麦郎销售额占据前三,其中康师傅国内销售份额达到了惊人的46%,而白象份额仅为7%。
白象逐渐被消费者遗忘的原因很多,其中拒绝外资收购是导火索。接下来五年的重组和行业内耗,让白象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不是没有变化。
白象曾经告诉标拉面,推出了“鲜面传”这个品牌,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此前,白象也进入面食行业,开设了150多家福喜面食工坊连锁店,但这些店最终都未能走出河南。
2012年,白象开始开拓饮料市场,十年来推出了多款饮料产品,但消费者似乎很难看到白象饮料的身影。如今,白象天猫和JD.COM的旗舰店都没有饮料产品。在淘宝搜索“白象饮料”后,发现有少部分商家在销售相关产品,但销量相对较低。
来源:淘宝
这次我能飞多远?
在白象之前,红星鸿星尔克、蜂花等国产品牌已经“体验”过消费者这种“野蛮消费”的购物方式。热潮刚过,“国货之光”会不会再次被消费者遗忘?
根据的报道,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认为,白象将短期的人气转化为长期的市场销量的可能性不大:“白象在品牌、产品、渠道、团队、客户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老化。,而仅仅依靠爱国,包括帮助残疾人,只能赚取短期的声誉。”
另一位熟悉白象方便面的业内人士也指出白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抗康师傅和统一的资格。这次康师傅和统一因为酸菜问题受到打击,对白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它很难接管市场。“渠道北强南弱,仅限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相比之下,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的线下渠道统治力还是很强的,白象可能只会尝试线上发展。”该业内人士表示。
“方便面”日子不好过。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方便面产量呈现断崖式下滑,短短一年降幅超过400万吨,同比下降36.6%。此后,方便面产量逐年下降。
来源:智研咨询,红星资本局
在需求方面,情况也是如此。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方便面需求开始下降。2019年方便面需求537.41万吨,较2018年减少126.28万吨,同比下降19.03%。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方便面的需求回升。
消费者为什么不喜欢方便面?
对外,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消费者追求健康、高品质等偏好的改变,对传统方便面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最近两年,预制菜也开始抢占方便面市场空。
从快餐业的角度来看,现在消费者在速食领域的选择越来越多。近年来,火锅、螺蛳粉、酸辣粉等新型方便食品成为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新选择。快餐赛道极度拥挤,进一步缩短了方便面空的生存时间。
根据统一企业中国(00220)的财务报告。HK),统一企业中国区2021年食品业务收入为95.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但方便面业务收入较2020年的90.55亿元减少4780万元。
康师傅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康师傅控股(00322.HK)营收同比增长7.47%,毛利率同比下降2.38%,净利润同比下降14.50%。康师傅收入不增利的主要原因也是受方便面业务的“拖累”。2021年上半年,康师傅方便面收入127.22亿,同比下滑14.67%。
方便面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似乎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美好,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宋宇生)、时代财经(作者:王艳)、红星资本局(记者:姚宇刘觅)、今日北京商报、公开信息
本期编辑刘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