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上面的“关注”,以便您可以免费收到我们的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后,电动两轮车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竞争,很多大企业开始争夺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新国标规范后,疫情影响叠加,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开始陆续退出市场,商家也开始寻找有实力的品牌作为靠山。但是现在商家赚钱还是很难?原因是什么?
这些经过一波又一波洗牌的中型品牌,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只要市场没有形成垄断,价格战就会持续,商家之间就会有竞争!
尤其是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动车价格上涨,价格战让很多商家难以承受。现在很多大品牌,比如爱玛、雅迪、台铃、小刀等。,很多地区2000-3000元的主力机型,扣除人力、水电、房租等成本后。,卖一个才赚50元。相比2018年之前300-400元的利润,已经少很多了!
电动车内卷化严重的核心原因是产品,多年来有了质的突破。锂电池本可以升级以提高产品利润。但其安全性让用户望而却步,智能目前仍未被用户使用。所以单品的价格和利润提升太难了。
那么,电动车商家的出路在哪里?
与两轮电动车相比,三轮和四轮房车市场仍处于成长期。大家都在统一的起跑线上,用户也需要消费升级,尤其是广大农村和中小城镇。三轮和四轮车卖一辆远比两轮车赚钱。
很多电动车店卖车不赚钱,但挡风玻璃、遮阳篷、手套、头盔等周边产品可以赚钱,还有电池、轮胎上门更换服务。
很多大城市的商家都提供外卖、快递、闪送的电动租车和换电服务,一套电池能赚几百块。
据我所知,这些都是小收入,更多的商家在做其他行业。如何看待目前的电动车市场和行业现状?欢迎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