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没有经验(你喜欢吃西餐吗?梁实秋形容西餐就四个字,叫“轻描淡写”……)


如果请你评价一下西餐,你会怎么写呢?

我的答案:我觉得西餐有异国情调,做和吃都很简便,也很想去尝尝。

而梁实秋就用了一个成语。

《雅舍谈吃》中有《饭前祈祷》一文:我们的胃习惯于大碗饭、大碗面,对于那轻描淡写的西餐只能感到六、七分饱。

看到了吗?

【轻描淡写】,用这个来形容西餐。我当时看到,越琢磨越有味道。我也曾想用其他词,但觉得都无法传达当时的意思和神韵了。因为一句话传神一个词传神的做法,在《雅舍谈吃》中俯拾皆是。


形容中餐的词儿丰富多彩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很平淡了,很多词都很少用,比如欢天喜地、眉飞色舞、一塌糊涂、险峻难攀……

我们也看看梁实秋是怎么用的。举两个例子——

在《烧鸭》一文中,梁实秋描写小利巴片鸭子的过程:他在席旁小桌上当众片鸭,手艺不错,讲究片 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随后一盘瘦肉,最后是鸭头鸭尖,大功告成。主人高兴,赏钱两吊,小利巴欢天喜地称谢而去。

(欢天喜地一个词,当时小利巴的动作表情声音语调等等都在其中了)


在《狮子头》一文中,梁实秋做了狮子头之后,到底好不好呢?文章中说: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馆同仁萧毅武先生,他初学英语,称之为“莱阳海带”,见之辄眉飞色舞。

(眉飞色舞,哈哈。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还有呢,一个词也有不同的形状描写。

比如说“龇牙咧嘴”一词。

三个没有经验的人直播带货

在《豆汁儿》一文中写到:南方人到了北平,不可能喝豆汁儿的,就是河北各县也没有人能容忍这个异味而不龇牙咧嘴。(这里的龇牙咧嘴是说豆汁儿的味道奇异,很是传神)

而在《吃相》一文中,描写大家啃骨头的情景: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 觉不大雅观。(这里的龇牙咧嘴是啃骨头的高难度的吃相了)

而在《鸽》一文中,我是被“龇牙咧嘴”吓了一跳。文章中说:就像吃果子狸,也吃不出什么特别味道,直到看见有人从汤里捞出一个龇牙咧嘴的脑壳,才晓得是吃了果子狸。(这里的龇牙咧嘴是被吃的相貌,不敢多想……)


这是我阅读过程中的一点儿心得。我也不需要说得太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收获。也期待大家在阅读之中也多做分享。

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让我们有感触的话都是传神的话。如果停下来,找找原因,应该更有收获。


附录:也找了几句很有感觉的话。

《汤包》

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 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

《铁锅蛋》

里面楼上楼下各有两三个雅座,另外三五个散座,那座楼梯又陡又窄,险峻难攀

《煎馄饨》

可是我最激赏的是致美斋的煎馄饨,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