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奢侈品网站(谁是“超A货”“原单”买家?揭秘高仿奢侈品“全产业链”)

来源:新民晚报

打开某知名网购网站,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香奶奶流浪包”。首先弹出的搜索结果是标题为“香港代购皮革高级质感香氛奶奶流浪包斜挎”的商品信息。

懂得的人往往心照不宣:湘奶奶/潇湘是法国著名奢侈品牌香奈儿的别称。流浪包是2017年香奈儿推出的Gabrielle bag在圈内的俗称,当季风靡半个娱乐圈。作为一个“网络名人”,这个包的价格很高:根据大小不同,这个包的价格大概在25000 ~ 30000人民币。

矛盾的是,从店内展示的产品示意图来看,这款包与香奈儿正品流浪包几乎一模一样,本应挂在拉链上的“双C”标志五金配件不见了。在页面的显眼位置,店家打出了“香港代购,有专柜小票;进口牛皮,五金链不会掉色”。这个包的价格是1098人民币。



图说:某网购网站在香港购买“香奶奶流浪包”。



描述:香奈儿官方网站加布里埃尔流浪包产品信息。

这种商品在网购平台上并不少见。虽然店家在商品上贴了模棱两可的标签和标语,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很清楚自己买的是打着擦边球的仿包。

然而,如同冰山一角,在这个“香奶奶流浪包”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不为人知的庞大产业链:“超A货”。

01

揭秘“超A货”

各种“内涵丰富”的行话在仿/假/售假的灰色地带流传。

制造商或零售商最初出口到日本的任何产品(质优价廉)

一些品牌的中国代工厂在制造过程中收集“多余”的原材料,仿制出型号完全相同的产品,美其名曰“原单”。工厂通常保证原货的主要成分与品牌客户提供的相同,但胶水/线等。都被别人取代了。



图说:小红书平台一位用户分享原创LV围巾。

尾货/质检商品

主要是指工厂没有按照品牌要求销毁不符合质检要求的不良品,而是私下流通。

超级商品

通常以“高级定制”和“复制”的名义出现。本质上是全方位模仿正品的高仿。可以说是假货中等级最高的“王者级别”。还有假冒“原单”名义卖超A货的。

02

庞大的产业链

用假的和真的复制原件。

据《新民晚报》报道,今年1月初,上海青浦警方经过侦察抓捕,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上亿元的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位于广东东莞的犯罪团伙不惜重金购买正品箱包进行拆解开发,然后按照相同的比例和原料进行仿制。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其他电商平台销售。200元的包包成本大概是300-1000元的出厂价按大小批发给代理商,然后2000元左右被消费者买走。

真假奢侈品包对比图















上海青浦警方供图

分工明确迷惑人。

很多假商家除了通过微信、电商平台销售,还通过炮制“假海外代购”向不知情的消费者销售超A货。广州白云世界皮具贸易中心因为长期聚集了大量的假货商家,被贴上了“A货集散地”的标签。新京报记者通过暗访发现,白云世界一直存在分工明确的“假货代购”售假链条:“马孜”/商家/在微信商家/快递公司卖假货等。负责拉客的,各司其职。

其中,物流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假冒商家可以通过向物流公司提供国外发货地址/国内转运物流公司运单号/收货人联系电话和姓名,制作虚假快递信息,编织快递是从国外寄出的假象。即使消费者查询,也很难察觉其中的猫腻。

03

谁在做十亿元的产业?卖家对买家

卖家:高额利润的诱惑

2018年8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破获一起假币案。卖家在中国订购大量高仿奢侈品和名牌商标,然后运到美国组装倾销,涉案金额约4.5亿美元(35亿元人民币)。在青浦警方破获的案件中,假货最终售价与成本价相差十倍,涉案金额上亿元。可见,从造假到售价的整个交易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暴利存在。



描述: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了这起特大假币案。

在互联网环境下,制假售假者很容易利用网络的公开/匿名/难以监管的特点,构建地下流通和利益网络。

2017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宣布成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首期邀请LV/施华洛世奇/三星/佳能等20个品牌加盟。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表示:“阿里巴巴将与联盟成员分享大数据和技术能力,并尽一切努力消除线下假货的来源。”

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超A货依然屡禁不止。

买家:复杂的心理驱动

诚然,超A货的泛滥离不开制假售假者的利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卖和买才能实现交易,而如此巨大的市场空反映了广泛而隐蔽的消费需求。A货的消费群体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不知情的受骗者:如前所述,造假者打着“海外代购”的旗号向消费者销售高仿商品。

另一类是所谓的“假买家”:但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消费能力有限,虚荣心强。

这个群体最大的心理动机就是所谓的“好面子”和“虚荣心”。这种心理机制的产生除了个人因素外,还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品牌知名度普遍增强。所谓品牌价值,不仅仅是其产品品质和口碑的展示,更大程度上是阶级身份和个人品味的认同和分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奢侈品被抽象成了一种符号。拥有了,就会被贴上“高端大气”的标签。很多经历了物质条件大飞跃,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不仅想用所谓的“大牌”来装点自己的外表,也达不到相应的消费能力,往往会选择“超A货”。



图说:一位小红书平台用户分享了他在广州白云世界皮革贸易中心购买的香奈儿流浪包。



描述:香奈儿官方网站与加布里埃尔流浪袋产品信息。

消费能力强,消费观念滞后。

高仿奢侈品网

这个群体经济上买得起奢侈品牌,但消费观念相对落后,品牌意识薄弱。比如他们看不到奢侈品设计/生产技术的价值,认为花大价钱买正品是“不划算”或者“不值得”。

消费能力强,追求格调而非“面子”

这类群体一般消费能力较强,买得起货真价实的奢侈品消费。对于外观好但性价比低的当季时尚款式,往往会选择购买水货实现“月卖”或“季卖”;对于高端品牌的经典款式,他们往往会选择购买正品。

A货泛滥,不仅损害了品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长此以往,还会损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阻碍本土品牌的健康成长,对培育健康可持续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是非常有害的。

打击“超A货”黑色产业链任重道远,但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原单、超A货、末单终将消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