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2345投诉平台(接诉即办就打12345?这16个网络受理渠道一样管用)

6月23日,《北京市投诉处理条例(草案)》立法咨询调研组组织部分CPPCC委员和市区两级专家在市民热线服务中心观看12345热线,了解网络民意诉求。记者从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该中心已开通政务微博、微信服务号、北京通APP等16个网上受理处理渠道,今年已受理网上诉求59.2万件。网络受理和办理渠道与12345热线具有相同的时效性和评价标准,市民可以放心通过指尖反映问题

据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络端和电话端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网络端咨询比例高、集中反映问题多、18点以后更集中等。,反映的问题也集中在宠物管理、道路交通等社会公益问题上。目前,在线12345已开通微博、微信、网站、APP等16个在线受理和办理渠道,初步实现了“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找到12345”的目标。通过7×24小时在线与网民沟通,线上受理,线下办理,线上反馈,建立了“从耳朵到指尖”的热线服务模式。

2020年,北京网络投诉12345件,受理102.56万件,同比增长6.96倍。今年以来,共受理网络投诉59.2万件。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凭借网上咨询量大、时效性强、网民关注度高的特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北京市互联网头部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马上受理投诉”和为民服务,推动非公企业党建与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相结合, 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咨询诉求和互联网端社情民意集中反映。

"你是如何将网上收到的投诉分发给相关单位的?如何将结果反馈给网友?”政协委员、朝阳区双井街道办事处三级调研员张坐在接线员旁边,看着她接收微博信息,问道。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五次走进12345,但第一次以无人值守的方式了解12345热线的运行情况。“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更好地了解了投诉受理的机制和流程,也有助于我们在投诉受理的立法谈判中更好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张对说道。

北京市政协社会法工委主任王金山表示,6月15日,CPPCC启动《北京市信访事项即时处理条例(草案)》立法咨询。尽快处理投诉工作涉及面广,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CPPCC首次组织CPPCC 16个区共同参与此次立法咨询,为立法咨询正式开始前组织基础调研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此次专门组织委员接听12345热线,了解网络民意诉求,是为了让委员对这项工作有更直接的体验,帮助委员提出更加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接到投诉后立即为立法贡献更多的委员智慧。

提示

16个网络接受和处理通道

北京12345政务微博、北京12345政务头条号、北京12345微信服务号、北京通APP、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上诉求与民意、全国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市政府门户网站互动交流平台、12385残联微信、国务院互联网加督察、国办电子政务、小程序、政务服务好差评、健康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颖

编辑王琼

全国12315网上投诉平台

过程编辑刘伟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